出版时间:2004-3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陈廷一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民国政治舞台上,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陈果夫、陈立夫为国民党独裁、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陈氏两兄弟的童年、家庭教育及兄弟殊途又同归蒋氏门下的人生历程,应该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课题。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陈氏两兄弟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突出两兄弟与蒋介石父子的关系及四大家族之间的豪门恩怨。
作者简介
陈廷一(1947~) 简介: 笔名晨光。河南鹿邑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历任装甲兵学院文化处创作员、宣传处干事,河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读物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族揭秘 “丝绸之路”东端有个陈家院 陈氏三兄弟 陈其采威镇上海滩 陈其美争任“沪军大都督” “小脚何母传奇”第二章 书生意气 风华正茂时 武汉保卫战中的陈果夫 梦断留学路 幸运的陈立夫 “五四运动”中的陈立夫第三章 果夫“革命” 繁华落地见真伪 “肇和之役”中的陈果夫 陈其美中弹身亡,蒋介石舍命收尸 想当代家的陈果夫一夜暴富 证券交易初试身手第四章 崭露头角 蒋介石向陈果夫发来了电报…… 出手不凡 陈立夫的从政选择 陈果夫的“三把火” 从“欢迎”到“打倒” “四一二”大屠杀前后第五章 效力蒋府 “复成桥血案”始末 陈果夫的清党 “中国调统工作的创建者” “蒋家王进陈家党”的由来第六章 “导淮”总长 “转呈”变成了“帮办” 江苏发生“政治地震” 陈果夫痛心疾首地器了第七章 苏政四年 “痨病主席”无痨病 治省兴政 “专员不兼县长”始于江苏 一政,成绩斐然 陈果夫理财之道 禁烟传奇 第八章 内讧纷起 CC叫板正学系 赶走张厉生 迎来拆台人 争风文化陈地 “中统”与“军统”之争 “运钞案”始末第九章 间谍大战第十章 花开花落第十一章 教育部长第十二章 重庆谈判第十三章 余辉暮暮第十四章 海外拾零本书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书摘 5月18日下午,陈其美按时到萨坡赛路14号赴约。与此同时,袁世凯收买的凶手们,秘密地张出了罪恶之网,里里外外进行着周密的布置。程子安招集了一帮凶手,王殿章、王润章、王子连、潘甫庭等拿了手枪、石灰包分布在萨坡赛路14号周围的马路上,随时准备袭击。李海秋是这里的熟人,负责带路。程子安、王介凡、许国霖及一个日本人分乘马车前去与陈其美见面。杜福生租借了汽车、马车在门外等候,以便行刺后迅速逃跑。李海秋既是这里的常客,又按约定前来,门卫没有戒备。李海秋把许国霖带进来之后,就去请陈其美。陈其美随即下楼在客厅与客人相见,刚刚坐定,准备谈正事的时候,李海秋突然推说合同底稿忘了带来,必须亲自去取,说完就匆匆忙忙离席走了。陈知事情不好,正要退出,两个凶手冲了进来,拔出手枪齐向陈其美头部射击。陈其美连中几枪,倒地身亡。时年40岁。 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丧失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他悲痛异常,但局势非常紧张,又不能亲临祭奠,更增添了孙中山先生的无限伤感。 陈其美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在辛亥革命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捍卫共和制、反对洪宪帝制复辟的英勇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陈其美在世仅仅40个春秋,在那祖国多灾多难、风云变幻的年代,他没有经过追求改良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可谓善始;没有走向革命的反面而成为光荣的烈士,可谓善终。 陈其美殉难后,因慑于袁世凯的淫威,一时间无人敢去认领尸体。惟独结义之弟蒋介石狂奔现场,抚尸痛哭,随即又冒险将义兄的遗体送往蒲石路(今长乐路)家中入殓,并亲自撰写悼文:“悲乎哀哉,而今而后,教我勖我,抚我爱我,同安同危,同甘同苦。而同心同德者,殆无其人矣。” 为陈送葬时,蒋介石哭得很痛。有人曾出一言:“英士与介石不枉兄弟一场。”1916年11月20日,孙中山为陈其美国葬《致各总长各议员函》中充分肯定了陈其美:“平生事功,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卒以身殉,死义甚烈。”陈其美的去世,使孙中山失去了左右臂,使蒋介石失去了恩师,使陈果夫、陈立夫失去了父辈。“孙陈情结”、“蒋陈情结”自然不自然地也会传染给下一代,让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二人从中受益不小,得到许多精神上的补充和慰藉。因此,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的关系也非常起来,用二兄弟的口吻表述:公开场合里,他们称蒋介石为“蒋先生”;私下的场合里,则叫他“蒋三叔”。 却说蒋介石这位权术高手,之所以让“二陈”主持党务十多年,没有给其培植对立面,这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二陈”为浙江老乡,对其忠心耿耿:二是“外敌”,一切力量对外,他也没有这种精力。 在这形势下,“二陈”渐渐羽翼丰满,官升脾气长,手下有一帮喽啰后,对下难免有些骄奢淫逸,在主子面前也不像先前那样顺从,直是点头,遇到利益上的事,比如圈中人的提拔,蒋如有不同意见,他们也敢来两句。这时候蒋介石不能不产生想法。打从五次“剿共”后,蒋介石腾出手来,便给“二陈”物色对立面,以打破“二陈”一统党务的天下。派谁去呢?他想到了一个身影,陈诚的部下,名叫张厉生。于是便召来秘室相谈,暗授机宜。张厉生也深受感动,当场表示尽力效国,不图个人。 1935年12月,蒋介石不顾陈果夫的反对,把张厉生推上了中央组织部长的岗位。张厉生到位时,蒋介石还亲临组织部讲了话,实际为张成生扶上马,送一程。 陈立夫聚精会神地听着潘汉年的发言。说老实话,陈立夫从内心里佩服共产党,认为这个草案确是无可挑剔的。但蒋介石在会谈之前,就已经给他下了密令,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中共方面提出的这个草案。故而他在一面专心听潘汉年的发言,一面又在思考如何刁难中共,让中共知难而退出谈判。 潘汉年的发言完毕之后,陈立夫接着发言,他故作坦诚的模样,说道:“既然共产党开诚合作,那我就好任意提条件了。首先,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中共军队最多编3000人到5000人,师以上干部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召回,量才录用,适当分配到南京政府各机关服务。如果军队能如此解决,中共所提的政治各点就好考虑了”。 陈立夫的“真诚”并没有蒙住潘汉年的眼睛,他一眼看穿了陈立夫的险恶用心,如果交出了政权与军队,那么中共拿什么与国民党抗衡呢?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不就吃了没掌握军队的亏吗?对陈立夫所提的条件决不能答应。 陈立夫的话音刚落,潘汉年就站了起来,严正指出: “你这是站在‘剿共’立场,来收编我们,这不平等。当初邓文仪在莫斯科活动,曾养甫派人送到苏区的条件都不是收编,而是讨论合作。” “先生理解错了,这怎能叫收编呢?” 潘汉年一针见血地道:“你这些条件当是奉了蒋先生之命才摆出的,蒋先生目前有此想,大概误认为红军已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了,或者受困于日本防共之提议吧。” 潘汉年的话一下子揭穿了陈立夫的老底,陈十分尴尬,无言以对。沉默了十几分钟以后,陈立夫才说:“你我均非军事当局,无权决定军事。能否请周恩来出来一次,蒋先生愿和周恩来面谈。” 潘汉年一口回绝了陈立夫的建议。他说:“在你们这种苛刻条件下,周恩来是不会出来和你谈的。” “如不把贵党的条件报告,暂时停战的条件不解决,我想他是无法出来的。”潘汉年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谈判陷入了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积极争取蒋介石抗日,中共又做出了重要让步,指示潘汉年,“为一致抗日,我们并不坚持过高要求,可照曾谈原则协定”。 “曾谈原则”是原来陈立文通过曾养甫向中共提出的谈判条件:党公开活动;政府继续存在;参加国会;红军改名受蒋指挥,照国民革命军编制与待遇,但不变更红军原有之组织与领导。这也是当初蒋介石的意思。 但蒋介石已经食言。 此时,他正在洛阳坐镇,指挥大军“围剿”红军,怎会坐下来与中共平等谈判呢?他拒绝了中共的建议。 11月16日,陈立夫再次邀请潘汉年赴南京会谈。这次会谈较之上海的会谈,陈立夫更无诚意可言。 公元1951年8月25日16时52分,当时间的秒针在这刻停留的时候,陈果夫经过痛苦的挣扎,终于闭上了双眼。享年59岁。 先是传来妻子朱明的哭声,继而是儿女们的哭声。 不甘地狱的入地狱了。 不甘寂寞的人寂寞了。 不甘人后的人后了。 他身后留下了妻子儿女,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死在来台后的今天。如果再早两年,他可身葬故乡,如今却是另说了。 他的死,留下了可供人们回忆的历史。 陈果夫从政20多年,虽然也从事过金融,搞过合作,则是四面涂壁,两袖清风。晚年的吃药看病都成了问题。妻子朱明流着泪在诉说,说起来谁也不相信,我们家老陈干净,干净得晚年吃不起药。我们的积攒全用在了老陈的药罐子上去了。我们初来台中市时,住房还借租台中市长的。想搬出来找大一点儿的房子,竟怕交不起房租。 因为医疗费太高,在台中时竟拮据到无钱住院吃药的地步。 死神却一步步向他逼来。万般无奈之中,陈果夫只好给台湾交通银行总经理赵棣华写了一封信,向他要交通银行董事应付给的车马费。 陈果夫的经济状况传到了CC大将洪兰友的耳朵里,他很同情陈果夫的遭遇,无奈之下,自己手中又不掌管经费,便及时向蒋介石作了汇报。 蒋介石得知此事,遂命令俞鸿钧从台湾农行支付5000银元给陈果夫作医疗费,才算解决了困难。 陈果夫虽然得到了蒋介石的资助,但毕竟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陈果夫长期治愈之症的开支。 迁到台北以后,陈果夫又面临经济拮据,但是不论什么人来看他,问他是否需用钱,需不需要资助,他一概说不用。 陈果夫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仍然坚持读书与写作,3天内看完《现代科学丛刊》30余册,除写了《老爷歌》、《太太歌》聊作消遣以外,7月30日在病床上完成了《老病人谈中西医》,这是他最后的著作。8月,编辑《求是集》,内载最近作品及早年著作,共66篇,为短篇文集,尚未完稿,原定于66岁生日出版文集,已组成编辑委员会,也得到了陈果夫的允许,谁知,他却没有等到出版这一天。 据《陈果夫日记》载:7月15日这一天,体温高,而且“脓愈多,以及亦兼弱,自12日起,自吴迪、林茂生商定用PAS,一面服,一面由旧创口射入,每针药水原为1OCC。但初次仅打2CC,约3分钟后,咳嗽味苦,可见其入空洞矣。14日注射4CC,越10余分钟,咳嗽甚烈,吐出苦水苦痰,有时几乎转不过气。” 8月18日,经医生用X光拍照,证实结核杆菌已由左肺浸入右肺,并由右肺浸入血管,再由血管进入脑后,其生命已经处于垂危之际。 这天,陈果夫仍坚持写日记:“今天我的肋膜炎原与骨不通,故外面可以封口,自三十七年大吐血之后,内外相通,致封口有影响于内部。今后的确比以前为难也。” 陈果夫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一种“自觉死生忙”之感悄然而起。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