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陈琳琳、 廖奔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011-11出版) 作者:陈琳琳 著 页数:126
Tag标签:无
前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目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 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 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 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 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李舒东、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 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 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 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 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 是为序。 2007年12月30日 (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内容概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从地域分布出发,选取人口较多的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为主要对象,兼收傣、彝、佤等其他少数民族,通过对各民族历史概况、舞蹈特征及其文化根源、舞蹈分类、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以及作品赏析等方面的简明介绍。
书籍目录
前言一、亲近土地——藏族舞蹈 1.藏族舞蹈概述 2.藏族舞蹈的典型形态 (1)羌姆 (2)卓 (3)谐 (4)堆谐 (5)果谐 (6)热巴 (7)囊玛 5.藏族舞蹈作品赏析二、伸望天空一一蒙古族舞蹈 1.蒙古族概况 2.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特征 3.蒙古族舞蹈的典型形态 (1)安代 (2)筷子舞 (3)顶碗舞与打盅子 (4)查玛 (5)灯舞 (6)博舞 4.蒙古族舞蹈作品分析三、激情燃烧——维吾尔族舞蹋 1.维吾尔族概况 2.维吾尔族文化对舞蹈的影响 3.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4.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形态 (1)麦西来甫 (2)赛乃姆 (3)多朗舞 (4)夏地亚纳 (5)盘子舞 (6)纳孜尔库姆 5.维吾尔族舞蹈作品分析四、气宇辽远——朝鲜族舞蹈 1.朝鲜族概况 2.朝鲜族文化对朝鲜族舞蹈的影响 3.朝鲜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4.朝鲜族舞蹈的典型形态 (1)农乐舞 (2)长鼓舞 (3)象帽舞 (4)剑舞与刀舞 (5)扇舞 (6)扁鼓舞 5.朝鲜族舞蹈作品分析五、绮丽缤纷——基他少数民族舞蹈 1.丰富多彩的傣族舞蹈 (1)孔雀舞 (2)象脚鼓舞 (3)鱼舞 2.绚丽多姿的苗族舞蹈 (1)苗族芦笙舞 (2)锦鸡舞 (3)踩鼓舞 3.种类繁多的彝族舞蹈 (1)烟盒舞 (2)铜鼓舞 4.敬聊神灵的恒族鼓舞 5.妙趣横生的壮族火猫舞
章节摘录
藏族民间舞蹈蕴藏丰富,可谓包罗万象,种类繁多。不同的形式和跳法能够产生各异的功能:有的宣扬教义,有的使人们在尽情歌舞中抒发情感,有的让人们精神得到满足与寄托。 首先,从地域分布来看。藏族生活的区域非常广泛。而各地因受自然环境、人文习俗等影响,其舞蹈在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从这一层面,藏族舞蹈可以分为: 西藏藏族舞蹈 西藏自治区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地。其舞蹈主要有藏族人民自娱的“谐”、“卓”、“果谐”。以及偏重于表演性质的“堆谐”、“热巴”、“囊玛”等。 青海藏族舞蹈 青海也是我国藏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分布在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及海东八县。代表性的舞蹈有“卓”、“依”、“热巴”、“则柔”、“羌姆”等。 甘肃藏族舞蹈 甘肃藏族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武威地区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张掖地区肃南祜固族自治县,另外在陇南地区的武都、文县、宕县、岷县等地部分区乡也有分布。他们大都信仰藏传佛教。甘肃藏族舞蹈归纳起来有两大类:民间传统舞蹈和寺院舞蹈,主要有“卓”、“多地”、“则柔”、“羌姆”四种。除此之外,在甘肃部分藏族地区还流传有反映战斗生活的“摆阵”“玛谐舞”,以及带有原始祭祀风貌的“老黑黑”、“猴子舞”、“尕巴舞”等。 四川藏族舞蹈 四川藏族主要分布在甘孜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冕宁两县以及雅安地区的宝兴、石棉和绵阳市平武等县的部分区乡。四川藏族主要的舞蹈种类有“卓”、“谐”、“雅卓”、“热巴”和宗教舞蹈“羌姆”。除上述主要舞蹈形式外,在四川部分藏族地区还流传有反映狩猎的舞蹈,譬如黑水县的“沙尔普吉”是带原始祭祀风貌的舞蹈,石棉县的“跳狼”是祭祀性的面具舞,以及平武县白马藏族的“达纳斯界”,金山县的“十三战神”等等。 云南藏族舞蹈 云南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德钦、维西等县,此外在丽江、洱源、贡山、宁蒗、大理等市县也有分布。云南藏区的主要舞蹈种类有“卓”、“旋子”、“热巴”、“羌姆”等,其总体风格、动律、特征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同类舞蹈相似。 其次,从舞蹈功能来看,藏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两大类。 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这类舞蹈的目的不是为了表演,而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和相互交际的手段;其次,在舞蹈形式上有广泛的群众性,如场地不限,舞蹈简便易学等;再次,舞蹈者之间有密切的交流,如手拉手、面对面,在频频交换位置和往返循环等欢舞中,人们得以广泛接触,交流感情。 表演性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除了在某种场合由舞蹈家即兴表演之外,一般都有主题思想、情节和人物(角色),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感染观众。它的主要特征:首先是通过角色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其次是舞蹈由编导编排而成,受音乐长度所限,舞者不能随意发挥;最后是它受舞台或表演场地空间的限制,但也可以充分利用舞台的各种条件,如灯光、舞美等,来帮助表达作品的内容。 藏族广场自娱性舞蹈主要包括“谐”、“卓”、“果谐”等,表演性舞蹈主要包括“堆谐”、“热巴”、“囊玛”等。从流传的区域看,“果谐”、“堆谐”、“朗玛谐”等主要流传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在金沙江流域广大地区的歌舞形式主要有“谐”、“卓”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各类舞蹈正逐渐流行扩大至西藏全区及外省藏族居住区。 另外,从舞蹈风格来看,藏族各地民间歌舞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经过群众的创作和濡染,在总的整体风格之下又各具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有的豪迈粗犷,有的柔美开朗,如“谐”的细腻精湛、“果谐”的洒脱奔放,“堆谐”的热情欢快、“热巴”的技巧劲道……真是各领风骚,自有独到之处。P8-10
后记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一书即将付梓。有幸参与中国文联重点出版项目“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撰写工作,我在兴奋之余也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出身民族民间舞蹈专业,近年来转向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论研究,从实践到理论对之略有心得。我深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她历经数千年历史流变,不仅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艺术之美,亦是构成中国深厚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此书便着重于此,尽我所能将之展现于读者面前。 囿于本人知识水平与掌握资料的有限,加之此书涉及内容广泛,在写作过程中我主要以介绍性文字,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态进行描述,力求翔实、生动,通俗易懂。 本书的撰写,波折颇多,得以完稿,首先感谢一代又一代的舞蹈工作者、形象记录者用自己的辛勤劳作为中国舞蹈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我还要衷心感谢《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等书籍提供的素材,感谢罗斌先生、张冬卉女士、雷娟女士、赵倪女士等人给予的大力帮助。尽管本人竭尽所能收集、整编、核对,但书中的错漏和偏颇之处甚多,希望专家学者批评、赐教,本人不甚感激!
编辑推荐
趣昧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一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陈琳琳等编著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一。本书通过众多的故事和图片带我们走入秧歌的海洋,去重新发现和认识这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汉族歌舞艺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