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作者:王徽 著  页数:183  

前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园林,是近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珍品。它以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完美融合绘画、书法、诗歌、工艺诸因素,于有限空间内创无限意境,是一门要求极高的综合艺术。本书以清新的笔调讲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和主要风格,图文对照,对园林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书籍目录

概述一、萌芽篇——“园”、“圃”和“苑”、“囿” 1.殷商鹿台:鹿台朝云、胜水流清 2.西周御苑:池台互见,璧水旋丘 3.诸侯苑囿:高台榭、美宫室 4.秦汉御苑:恢弘浪漫,天人合一 5.两汉私园:精微细腻,窈窕曲折二、形成篇——人为与自然的完美结台 1.曹魏邺城内苑铜雀园:驰道周曲,延阁胤宇 2.曹魏御苑洛阳华林园:自然山水、心中丘壑 3.洛阳私园:绿萍浮水,飞梁跨阁 4.江南士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5.佛寺园林:梵音袅袅,世外桃源三、成熟篇——诗情画意、淡雅恢阔 1.隋大兴、洛阳御苑:屈曲环绕澄碧,穷极人间华丽 2.唐长安御苑: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3.唐离宫御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4.唐代城市公共园林:青林重复,绿水弥漫 5.唐代私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唐代寺观园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四、繁盛篇——疏淡风雅.自然和畅 1.北宋御苑:诗情画意,鬼斧神工 2,北宋私园:诗画入园,山水写意 3.南宋御苑: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 4.南宋私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两宋寺观园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6.辽金御苑:依山傍水,宛似江南五、总结篇——虽由人作,宛白天开 1.元代御苑:峰峦隐映,秀若天成 2.元代私园:波景浮春砌,山光扑画肩 3.明代御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明代私园:高雅疏朗,意境隽永 5.清代御苑:湖山真意,师法自然 6.清代私园:曲折有致,别有洞天 7.明清寺观园林:香阁林端出,登临夕霭间

章节摘录

  一、萌芽篇——“园”、“圃”和“苑”、“囿”  1.殷商鹿台:鹿台朝云、胜水流清  人类最初的园林是极其简单朴素的,它是从实用功利出发的,还谈不上要肩负环境美化的责任和满足审美欣赏。西周的灵同已完全具备了园林的最基本功用,可以在囿中种植、狩猎,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始了园林的精神历程,人们还可以在同中进行表演娱乐和举行祭祀活动。园林中建筑与山水开始被寄托了精神象征意义的——明堂和辟雍,园林的功能由此开始走向了多样化。  到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对宫室园苑竞相经营。楚王筑章华台,吴王筑高台于姑苏山。此后夫差不仅扩建姑苏台,还在城南建长洲苑为游乐场所,营造梧桐园与鹿园。据文献记载,那时的帝王苑囿已然气势宏伟、风光秀丽。  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宏大的筑宫建苑活动,不仅规模惊人,宫苑的艺术水准也开始快速提高,园林的内容也已相当丰富。那些被后世倡导和强调的造园技法如借景、追求人工与自然结合起来宛若天成的氛围其实在秦时已大体完备,而且应用适宜得体,着实令人惊叹。  西汉时,皇家园林的建设已开始考虑人工理水,一个能利用调节水量并能控制水量的水库系统产生了。这是个开创性的发展,之后历代都城都会考虑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秦汉皇家宫苑已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等方面奠定了皇家园林艺术的基础,但真正确立自然山水园林的形态并继续发展的时期却是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也对园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文人雅士因厌烦战争,纷纷寄情山水,遗世独立以风雅自居,这种对山水情有独钟的倾向也影响了皇家园林的风格。  隐逸于山林带来了对山水及自然的理解和深爱。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以托志”,在造园艺术中具体表现为将“自然山水人工化”和“人工山水自然化”,借此表达将儒家的修身养性和道家的顺安天命统一起来的愿望,这种造园精神的进步比造园技巧的进步更为重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发展迅速起步,可以看作权贵豪族的府邸宅同与盛行的士族文人栖逸山居不断融合的过程。“榆柳三两行,梨桃百余树”,“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这与一些早期的园林已有了极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的产生则不得不归功于“山居隐逸”。  隐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它不再是高逸之士的专利,即便是高门名宦的士族或是汲汲求进的小人也大都乐此不疲。正是由于这种普遍的社会性追求,使隐逸生活发生了急剧的改变,隐逸的苦行生活本身不再受到重视,转而注重居住环境的美,这种转变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化,也使文人山居园林具有后世文人园林的基本特征。  同时,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还产生了大量的寺院建筑,寺庙从一开始便与园林有着紧密联系。  隋唐结束了历时近400年的分裂和动乱,实现了人民渴望已久的统一与安定,并且还将中国悠久的封建文化推向了成熟和繁荣。  隋朝虽短,但在我国建筑史上却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炫目的建筑作品。如大运河、赵州桥、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还有都城大兴城(唐长安),在技艺两方面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都城大兴城中设置有御苑大兴苑,至唐朝改称禁苑。大兴苑的具体形貌和功能如何已无史料可查,其规模宏大完善的水系不仅保证了城市用水,亦促进了城市绿化及皇家园林的建设。  隋陪都洛阳的御苑西苑十分宏伟,其豪华壮丽程度仅次于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受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叠山理水时将建筑与之完美结合,其成功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外有武功、内有文治,雄厚的国力使它拥有了包容四海的恢弘气魄。  唐代不仅城市规模空前,园林也极度兴盛。皇家御苑不仅数量多且大,离宫别苑也精彩纷呈。唐代皇室甚至开了将某个皇家园林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历史先河,中国城市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共园林,这与大唐国力强盛所引发的自信心及博大包容的时代气质是分不开的。  唐代前期的私家园林基本上仍承袭魏晋南北朝的遗风。随着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不仅士人的山水审美影响着城市造园,而且以隐逸为目的的士人园林也渐渐地进入了城市,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园”在盛唐以后逐步进人城市并得以迅速的发展。人们对山林隐逸的兴趣一再提高,在文学、绘画领域出现了山水田园风格,这种风格同样影响了私园的风格,像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隋唐园林传承了秦汉的恢弘气度,又在意境上更为精致考究,加之造园技巧的迅速提高和理论化,对宋代园林有很直接的影响。

编辑推荐

  《古代园林》是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贯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代园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