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沧桑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丁宁  页数:318  
Tag标签:无  

前言

  人人耄耋之年,不肯服老,不愿放笔,只觉来日无多,脑子里似乎还存有不少东西,须整理,赶写。可是年岁不饶人,身体日渐衰弱,近年又患眼疾,笔虽在手,却觉沉重,只能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写这么一点。当把这些积存下的文稿,试图编本书的时候,心中忽然感觉沉重,感觉惭愧,写得这么少,真不知时光是怎样流逝的!  我感谢中国文联所设立的“晚霞文库”,慷慨为我出这本书,这的确是对我的鼓励,对一位文艺老兵的安慰。  人所共知,我在文学创作上起步比较早,但全国解放以后,几十年来,我不可能专注于此,早年的梦想几乎破灭了,直到晚年,重新提笔,已力不从心,也只能写点短小的散文。我写散文,只遵循一点,便是心的真诚。几年前,我应光明日报副刊一位研究散文的老编辑之约,写了一篇几百字的感想,最后几小段摘录如下:  “我写散文讨厌矫情作态,或一味地宣泄私情、自我。  生活天地无限广阔,创作天地无限广阔,只可叹光阴无情,思维慢慢老去,但我并不服老,相信生命的活水,不因西天的落照而枯竭。  我爱人生,爱大自然,我将永远保持心灵的清纯和至诚,与人生、与大自然相通相溶。这便是生命之魂,创作之源,伴随暮年缓慢的心律,一小滴、一小滴,渗入笔端,然后幻出真善美,为我们祖国的大地图画添几笔色彩。”  这本书所收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题材、体裁、杂集的近年之作;第二部分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访欧洲几国的观感文章;第三部分,是访欧的几束日记;最后一部分,难能归类,就名之“其他”吧。  如今,这样的年纪,又加上视力不好,编一本书,困难很多。几十万文字,难以重读,难以改正错处,这是很大的憾事。  我庆幸有好友热情帮助,只说那几束访欧日记,人不入书,我很犹豫。以前不论在国内或国外出访,我都习惯于将所见所闻即时记下,早年学会速记,不管时间如何紧张,都不肯疏漏。出国访问,活动日程往往安排很紧,我通常是在深夜、当别人熟睡之时,忍着困乏,将白天一个速记小本,略加整理,匆匆抄写在正式的日记本上。但日记毕竟是日记,不像作文章,可以经过反复思考,求得文词的优美、完善,匆忙赶出的东西,难免粗糙,内容上也难以保证十分精确。所以,人书之前,心很矛盾,然而,我又自信,日记的内容很难得。1981年冬,中国作家协会应罗马尼亚作家协会之邀,委派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冰夷和我同去访问,自12月3日起共17天,对罗马尼亚十八世纪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及当代的文学情况,留下良好印象,也结识文艺界不少朋友,对中罗文化友好交流,是起了积极作用的。1986年6月,中国文联应意大利作家、出版者协会邀请,组织四位艺术家和作家赴意访问之后,又一同访问了西班牙,来回一个月。斯时,我国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家们也以开放的目光,观察欧洲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思索当代的文艺潮流以及中外文艺交流的状况,得到不少启示;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在那里的所见所闻,使我大开眼界。  以上拟收人书中的三束日记,约六万字,犹豫中,便请老朋友前《文艺报》主编、评论家谢永旺、前民间文学协会副主席、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刘锡诚两人共同审阅,他俩极其认真地逐字逐句地看了,告我,日记具有可读性,也有知识性,可收书。我这才放下心来,又觉日记虽在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文字疏漏之处肯定不少,于是又求之于锡诚,请他再帮我细读,错处、不妥处,进行改正。锡诚为人宽厚,一向心细,竟又花费若干时间,连标点符号之误也做了改正。  在编书集稿过程中,还有不少事得到几位朋友的大力帮助。《艺术报》专刊部主任冉茂金、青年编辑周柱华,更有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室主任、我的老友刘屏同志、青年朋友慕津锋、封晓曌,他们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为这书付出很多辛劳,我衷心感谢他们,感叹友情的珍贵。  我的责编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周完淳同志,和善的笑脸,大热天来我家接稿,他说,早在20多年前便认识我,而他如今已人“知天命”之年,我已记不得他早年的模样。他在电话中关照我,不要太劳累,不要赶时间。这种殷勤、细心的态度,使我感动,也使我深信,我们的合作会保证这书顺利出版。

内容概要

  《岁月沧桑》所收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题材、体裁、杂集的近年之作;第二部分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访欧洲几国的观感文章;第三部分,是访欧的几束日记;最后一部分,难能归类,就名之“其他”。

作者简介

  丁宁(笔名紫丁、阿宁),女,生于1924年10月,山东省文登县张家产镇人。1938年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历任胶东抗战话剧社、青年话剧团演员,抗大鲁南一分校学员,胶东孩子剧团导演,胶东女中教员,胶东公学指导员,《胶东大众》《胶东文艺》编辑。全国解放初年,历任《南京文艺》副主编、南京文联创作室主任、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任中国作协办公室、党组秘书室主任,创作研究室研究员。”文化大革命”后任文化部政策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著有散文集《冰花集》《心中的画》《半岛集》(与江波合集)、《银河集》《丁宁散文选》《晨曦集》《蓝宝石集》(与江波合集)。《幽燕诗魂》《愧疚》《卡门》等作品被选人高等学院文科教材、实验中学语文阅读课本。《绿荫日出》《游击队的女儿》《晨曦》等多篇作品获奖。

书籍目录

自序翰老有“佛心”慈恩无尽将军泪——读迟浩田《怀念母亲》世事沧桑故土情我的启蒙老师——记张玉华老将军忠诚与屈辱——感于丁玲诞辰一百周年可敬的巴老爱的奉献者——柯岩王纯先生在胶东女中董均伦和《聊斋汉子》战争烽火锻造的表演艺术家胡朋巾帼也妩媚——怀念战友舟力长忆向阳湖长者风范——刘汉同志二三事外孙牛牛我的心留在雅西喀尔巴阡山的石竹花普拉霍瓦河谷醉了魏什勒老师阿达贝特,你来过中国吗?无言亚得里亚海的美神安娜,游击队员的女儿在桑德拉家古道迷宫雨中比萨市长接见老桥美第奇家族和一个伟大女性“卡门”盼着月亮马德里沉思王宫雪日记三束访罗马尼亚访意大利访西班牙回忆改革开放之初文艺界的几件事第四次文代会点滴回忆《百年潮》文章令我困惑

章节摘录

  翰老有“佛心”  阳翰笙老前辈1993年6月7日去世,头一年冬,我和佟韦同志一起去北京医院看望,老人身体很弱,但头脑思维很清晰。我端去一盆盛开的水仙,翰老很喜欢,说水仙有风骨,当百花凋谢,它却迎着严寒绽放,冰清玉洁,散发着清香。我们怕他劳神,不敢多坐,老人一再挽留:“多坐一会儿。”谁知,这竟是最后一面!  我和翰老有幸相熟,是“文革”以后我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工作时,翰老时任文联常务副主席,开始,是请教工作上的事,后来无事也登门拜望。翰老慈祥的面容,温和的语言,总是深深感动我。如今,不见老人已经三周年了,每忆起,便心中悲痛。  记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的陈白尘同志曾说,在文艺界老人中,他最敬服阳翰老,因为翰老“有佛心”,最是仁慈。有一次,我对翰老说起陈白尘这话,翰老笑道:共产党员对劳动人民都应具有仁慈之心,至于“佛心”,是佛学名词,佛学是具有深刻哲理的。翰老说,他的母亲信佛,他幼时对佛是崇敬的,也觉得很神秘。和翰老接触渐多,愈益感觉他的仁慈之心。  回想起1957年的反右斗争,对丁玲、冯雪峰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残酷批斗,我反复回想,翰老并未在大会上作激烈的发言。与翰老谈及,他说,在那复杂的形势下,他也并不清醒,对丁玲原是很熟的,一向认为她是出色的革命女作家,对冯雪峰也熟,心里并不相信他们反党反社会主义,却不能“唱反调”,感到很困惑。  记不清哪一次谈话,翰老提到一篇文章,谈共产党人应做到“三宽”,即宽厚、宽容、宽松。翰老说,心地宽厚的人不会整人、害人;能宽容,便能保持头脑冷静,不会动辄剑拔弩张;宽松,即倡导自由活泼的政治空气;政治上宽松,便可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我联想印象很深的一件事:1984年某月,中宣部在京西宾馆召开全国部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会议气氛活跃,大家畅所欲言,开得很成功。不知怎么,无端刮起一阵风,说会议是整某某人。其实子虚乌有,谁也未见整了何人。最令人不解的是,会议结束不久,中国文联召开了党组扩大会,也是一位老前辈特来讲话,尖锐地提出文联某领导人“吃了豹子胆”,在“京西会议”发言,攻击中央某领导人。我参加了“京西会议”,亲耳听到那位文联领导同志的发言,可以证明所谓攻击并非事实。那位文联领导同志的出发点,我也了解。文联整党期间,他是整党领导组长,我是副组长,他在“京西会议”上的发言内容涉及整党,曾对我说过。心中有个疑问,便在党内座谈会上提出,以得到澄清,绝对谈不上“攻击”,那位老前辈并未参加“京西会议”,可能听了个别人的“小报告”。党组扩大会上,一方否定,一方坚持,气氛异常紧张,正是翰老主持会议,他平和、冷静,启发大家发言实事求是,会议最终不了了之。事后,我拜访翰老,翰老说,既然被批评者说明原委,否认“攻击”,又有他人证明,何必强加,都是老同志,互相理解最是重要。翰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冷静、宽厚,使我深受教益。  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期间,我和同事们突击编出一本《六十年文艺大事记》,同时计划征集左联时代作家与作品的资料(后因故中断)。初时,我去拜访翰老,老人很感兴趣,给我介绍了不少情况,他感叹说,当年创建左联十二人,如今健在的只有夏公(夏衍)和他了。记得谈正题之前,我曾笑问:人们说,在那一代头面人物中,有两位美男子,便是翰老和周扬同志。曾听老作家白薇说,周扬从日本回国,她和他握手,周扬的手嫩得可以握出水来。翰老笑了,说论其美,不能只看表相,更要看精神、气质,郭老(郭沫若)和夏公应是典型的美男子;郭老倜傥、潇洒,是时代的大诗人,具有强烈的革命激情美。并且举例:“八一”南昌起义时,郭老对蒋介石的背叛痛恨至极,偕同翰老、李一氓等几人,紧急奔赴南昌,交通不便,路途艰难。从九江出发,找不到渡船,郭老竟要脱衣跳下江去,游到彼岸,后来找到一辆铁路手摇车,几人轮流“把舵”,手上磨起血泡,奋战整整一夜。

编辑推荐

  丁宁的散文讨厌矫情作态,或一味地宣泄私情、自我。  作者爱人生,爱大自然,将永远保持心灵的清纯和至诚,与人生、与大自然相通相溶。这便是生命之魂,创作之源,伴随暮年缓慢的心律,一小滴、一小滴,渗入笔端,然后幻出真善美,为我们祖国的大地图画添几笔色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岁月沧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