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宫殿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作者:祝勇  页数:1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宫殿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殿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血色宫殿便时刻质问你,你所准备的勇气牺牲是否足够。  微小的烛光能够照亮殿内每一个繁琐的细部——它在黑漆八折屏风上映出隐约的光影,微光仿佛来自屏风那款彩色楼阁园林图案幽黑的深处;黄花梨木书案上,诗稿散乱;琥珀镇纸下,最后一行诗墨迹未干;澄心堂纸光泽细润。他移动着火烛,脚步稍迅疾些,火苗几乎熄灭。殿堂瞬间黑暗下去,仿佛是永久黑暗的一次预演。他在时间中看清了光明和黑暗的边界。他知道火焰无边的光亮终会将他带入无边的黑暗。  《旧宫殿》是一个复杂的文本。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对它进行总结,甚至无法根据目前通行的文体分类原则对它进行分类归档”。《旧宫殿》的抒写对象虽然是故宫,但却已超越单纯的皇家宫殿的书写意义,而是融进了大量明代宫廷内部暴力与血,其中对太监去势场景的想象性描写,让散文的“实”中夹进了小说的虚构;前几章中,对于太子柏和复仇者惠的比武描述中又见武侠小说的笔风。对此散文家祝勇表示,《旧宫殿》是一种跨文体写作,横跨了小说、历史研究、散文等多种文体。他试图将各种文体的优势集中起来,以求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旧宫殿》中仅仅是一种权力的载体,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另一种视角。“故宫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舞台,上面上演着无比庄严同时无比荒诞、无比仁慈同时无比残酷的大戏。金碧辉煌的宫殿是作为权力斗争的结果出现的,而所有阴谋的产生过程却被时间隐去。我希望这部散文可以使人目睹被隐去的可能性,看到当下看不到的部分。”

作者简介

祝勇,一九六八年八月十五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鲁迅文学院。曾供职于北京某出版社。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至今已出版作品20余种,其中有思想随笔《改写记忆》《禁欲时期的爱情》《祝勇序跋》,散文集《文明的黄昏》《蓝印花布》等,有三卷本《祝勇作品集》行世。主编图书若干,有:《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重读大师》《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一个人的排行榜》等,以及《阅读》《布老虎散文》两份丛刊。

书籍目录

火(上)火(下)宫殿(上)阳具宫殿(下)血(上)血(下)附录    历史·暴力·文本  祝勇敬文东迷人的《旧宫殿》    莫言转型与超越:叙事的再度探索    洪治纲非对称的翅膀  蒋蓝祝勇的文体变革  邱华栋

章节摘录

  火(上)  [一]  《明史》中关于那场大火的记载只有十个字:  “柏惧,无以自明,阖宫自焚。”  [二]  柏亲手烧掉了自己的宫殿。与史书记载不同的是,他将手伸向烛台的时候,丝毫没有发抖。这有些出乎他自己的意料。抖动的是火苗,即使他手握得稳,依旧上下跃动,像不安分的心跳。他无法制止火苗的舞蹈。仿佛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节日即将来临,火苗将由唯一衍生为无数,它在数量上正和它所焚烧的事物成反比——火焰数量猛增的结果,就是将蓬勃的万物递减和消弭,并最终化为灰烬和尘土。  微小的烛火能够照亮殿内每一个繁琐的细部——它在黑漆八折屏风上映出隐约的光影,微光仿佛来自屏风那款彩楼阁园林图案幽黑的深处;黄花梨木书案上,诗稿散乱;琥珀镇纸下,最后一行诗墨迹未干;澄心堂纸光泽细润。他移动着火烛,脚步稍迅疾些,火苗几乎熄灭。殿堂瞬间黑暗下去,仿佛对永久黑暗的一次预演。他在时间中看清了光明和黑暗的边界。他知道火焰无边的光亮终会将他带入无边的黑暗。  他把火烛向那堆诗稿中一掷,地上那些散乱的纸页如同等待已久的花朵,在同一时刻里争先恐后地绽放。他嗅到墨的幽香,是在燃烧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味道,过去他从未嗅到过的味道,与沉香、龙涎、瑞脑自有不同,让人倍觉寂寞。纸页上的词语纷纷加入火焰的舞蹈,还有曾让自己心动的一切,比如古玉上的雕琢,画稿上的枝叶,锦缎上的花纹。火焰长袖翻覆之间,所有器物都迅速卷曲成枯叶般的灰烬,唯有那方旧端砚,从乌亮紫檀琢成的砚匣内露出半张面孔,无动于衷。  柏回味着自己掷出火烛时的样子。那一刻改变了所有事物的局面,他得意地笑了,只是他俊俏的笑意在火光的反射下显得有些恐怖和狰狞。火烛在空中划过一条绽亮的弧线,落脚处很快变成一片火海。他的动作轻盈敏捷,如同深夜掌灯,或是打开一扇门,让他从黑夜一步跨入白昼。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祝勇的所有创作中,《旧宫殿》是最成功的一部。他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游刃有余——他的学术功底、语言优势和驾驭叙事的能力。我赞同祝勇的说法: “在今天,要想较为恰当地展示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世界,综合写作就是不可避免的……单一的文体模式在运用上十分单调和单薄,与历史的复杂性不可同日而语。”祝勇也因此开始了一种离经叛道式的写作,他变得桀骜不驯,甚至胆大妄为。他无疑在进行一次写作冒险,他可能成功,也可能粉身碎骨。这种冒险不仪需要勇气和野心,更需要经验和自信。  《旧宫殿》是祝勇精心设置的一个历史迷宫,它华丽而苍凉,妩媚而毒辣,庄严而污秽。它诱惑我们走进去,让我们陶醉其中,浑然不觉,而作品中所有通向历史暗角的路径,都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作者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巫师,在小为人知的角落里窥视着历史,也占卜着我们的将来。  ——著名作家莫言

编辑推荐

  在祝勇的所有创作中,《旧宫殿》是最成功的一部。他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游刃有余——他的学术功底、语言优势和驾驭叙事的能力。我赞同祝勇的说法: “在今天,要想较为恰当地展示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世界,综合写作就是不可避免的……单一的文体模式在运用上十分单调和单薄,与历史的复杂性不可同日而语。”祝勇也因此开始了一种离经叛道式的写作,他变得桀骜不驯,甚至胆大妄为。他无疑在进行一次写作冒险,他可能成功,也可能粉身碎骨。这种冒险不仪需要勇气和野心,更需要经验和自信。  《旧宫殿》是祝勇精心设置的一个历史迷宫,它华丽而苍凉,妩媚而毒辣,庄严而污秽。它诱惑我们走进去,让我们陶醉其中,浑然不觉,而作品中所有通向历史暗角的路径,都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作者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巫师,在小为人知的角落里窥视着历史,也占卜着我们的将来。  ——著名作家莫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旧宫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0条)

 
 

  •   读祝勇,是因为同学的推荐。读这本书的时候,整个人的情绪显得特别沉重,从祝勇的字里行间,你可以深刻地感受过往的历史,那些幸存的旧宫殿就是对惨痛历史的见证。
  •   看完旧宫殿,我有一种睡不着觉的欣喜,这种欣喜是伴着醍醐灌顶的兴奋,我喜欢旧宫殿的这种切入和中心方式,它让我想到一个不一样的明朝不一样的故宫,看完旧宫殿后,我很想再去带着旧宫殿的情怀,再去转转故宫,寻访下大明王朝。
  •   一直很喜欢祝勇的文字,适合坐在冬日的暖阳下细细的品味里面的那份厚重!
  •   这是祝勇写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这本书,虽说是散文,但更像小说。让我们走进了历史的细部。值得一读
  •   历史也可以如散文般流畅、精美!文字,图片都喜欢!
    正在赏阅中!
  •   全书读起来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做了不少新的尝试,让人耳目一新,很启发人。
  •   新散文的探索者
  •   好书, 文字有时稍有点小夸张, 但也是一种风格
  •   很震撼的叙事方式。很精准的文笔。很巧妙的构思。但是对这风格的写法,见仁见智吧。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觉得看不下去。
  •   这本书作者从自己的想象来写,不仅仅是文笔好。学习中。
  •   还真是意识流派的,怎一个混乱了得!
  •   细腻笔锋中带着深厚哲理
  •   刚买回来就被朋友借走了,至今未归,可见它有多好看
  •   伤感~迷茫~另人颠倒梦想~
  •   同时买了几本书,还没有看,看了简介很喜欢
  •   有突破
  •   质量好,速度快~
  •   就宫殿可以说是祝勇最著名的作品了
  •   该书系散文小说,作者祝勇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袤的文化容量,浪漫唯美的历史感,书写了一部历史性的散文小说。读起来,既有小说的情节,也散文的美感,更有历史浑厚,张力尽显,韵味十足。
  •   这是我大学读过,真的被他的文笔吸引,后来又读了明朝那些事,两者都是在记录明史,但是旧宫殿让人觉得有感情,飘逸,文字优美。我对文字很满意,但是这本书的质量感觉很不好,我希望能改进下印刷质量。
  •   祝勇注重第一手文献的运用,从大处把握历史的脉络;又从山水人文中“复原”生成的环境;且用文学的叙述,使蒙尘的“细节”熠熠闪光,营造出可触可感的历史“现场”,既见岁月,也见人。

    祝勇的历史散文值得一读。
  •   到货的速度非常快,快的把我吓了一跳。书的包装也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的照片因为大部分是黑白印刷的,感觉起来有点粗糙,不过不影响看书啦~~总体还是很满意的。
    至于书中的内容,不多说了,每个人看法不同,我还是很喜欢祝勇的风格的。
  •   暴力、酷刑,还有阴谋。
    但这不是主要的,大散文的写作,或者说长篇散文,这才是吸引我的地方。
  •   从紫禁城内的各宫各殿、物件器皿衍生出关于过往历史的种种。很讲究的文字和很文艺的句子描写了各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事件,杀戮、血腥、卑微、争斗,当然还有坚持、忠贞。
    有些情节描写得生动到,让我看完书的那一瞬间马上把它扔在一旁,恐怖啊……建议看后宫剧的同志们可以看一下这本书,补充一下知识。
  •   这是一种新的写作形式的探索。感觉很清新。
  •   比较另类的游记,喜欢历史的朋友可能喜欢
  •   这本书写得还不错 就是后面有点残酷
  •   作者这套集子的文字很好 但是印刷有很多错别字
    总的来说还可以
  •   思想深刻 文笔不错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   感觉非常新颖
  •   好看 满意
  •   很細膩的文思
  •   看不懂!祝勇的文笔太沉。
  •   属于那种历史性散文吧,我是冲着它的的装帧买的,确实不错。。。
  •     ﹣自己歴史特別差,原來明朝的永樂帝是搶了侄兒的帝,真是看這書才知道呢。
      
      ﹣書中寫酷刑及太監,挺刺激的。
      
      ﹣關於權力的遊戲,甚麼政敵陰謀等,還好啦;皇帝的心理狀態云云,也是有點啟發的。
      
      ﹣關於文本,唔,可能十年前時這種寫法是很‘利害’的吧,不過現在讀來說真的,不覺得有很‘神奇‘的感覺。看台灣的小說家好像蠻多人寫得被他要複雜要好看的多,像張大春,像駱以軍。
      
      ﹣書中最’差‘的,其實是那些十分擦鞋的推薦序以及書評,很麻麻。
      
      ﹣這本書寫於2002年嘛,後來祝勇的《紙天堂》與《反閱讀》甚至《辛亥》都要好看多。
  •     散文读过了如秦牧 茅盾 刘白羽那一代单纯的就事论事的风格 现在读祝勇的散文 感觉像是散文 又如小说 如历史考据 祝勇笔端的描写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感觉 通过对旧宫殿的架构 从另一个方面来刻写宫廷权力斗争 不错的写作
  •     其实蛮偶然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从小就对明清有一种独特的迷恋..旧宫殿书写着它自己的历史..也书写着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书中的画面感很立体..写实和写事交叉..起伏跌宕..明灭清亡..旧宫殿见证了这些..文字让我仿佛置身旧宫殿中..去感受历史的沧桑..
  •     买这本书属于偶然
      看这本书更是偶然
      看完之后才知道这是“新散文”的代表
      
      旧宫殿,作为祝勇第一部“新散文”作品,放射出诡异而夺目的光华
      
      从结构上看,“宫殿”上、下的中间是“阳具”。宫殿的两边是重重的“火”与重重的“血”
      这本身就是解构。威武庄严地故宫宫殿,中间确是可笑而血腥那玩意,呵
      在火与血之中的宫殿能坚持多久
      
      极权、暴力在这个宫殿里演绎着。。。但也难免被消解
  •     中国的历史是悠长的,中国的历史是灿烂的,中国的历史也是残酷的,五千年上下的漫长岁月竟无一刻不是与血腥、杀戮相联。在群雄竞逐的年代,战争是确定优势的最佳方式,战术、将领、兵士成就最终的霸业,战场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天下既是战场。然,王国之后,战场的面积骤然缩水,在朝野,在宫廷,在你我之间,权术、阴谋、杀戮被借用最华丽的言语包裹起来,还有什么比皇帝的旨意更加冠冕堂皇?一座宫殿,以死亡为地基,用阴谋来填满,更多的是嚎叫和哭喊,却被重重的宫墙阻挡在深宫的角落。
      
      明朝是一个羸弱的王朝,朱元璋曾说过建国初的明尤如出生的初生的雏鸟,羽翼未丰,的确它是雏鸟,甚至在其后几百年的岁月里它都未曾真正展翅翱翔过,然而在这样一个王朝中,竟蕴育了前无所及,后无可追的残酷。或许曾经的残杀是被淹没在了校正过的历史中,但像明朝这般将透着寒意的暗红搬到阳光之下细细把玩的王朝却仍是少见。
      
      虽然有很多人不屑这个明朝的开朝皇帝,虽然有很多人觉得他是个一无是处的小人,但不得不这样说,至少他是明朝历任掌朝者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至少在他的手中明朝这只雏鸟是在长毛而不是被拔毛的。然而就是这样的老人,在经历了半生的颠簸起伏后,却在晚年时因为长子的病逝又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在四子朱棣与长孙朱允炆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名正言顺的那个,却不是能够承接皇位的那个,而他的选择也就注定了他不得不在垂暮之年还要为下一任皇帝的继位而继续奔波。老人在即将驾鹤西游的时刻,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杀,来帮孙儿扫除登基的障碍。于是看到名开国功臣一个一个的死去,在最后以这位老人的离世为终点,才最终使这场漫长且残酷的登基大戏得以谢幕。
      
      建文帝踏着太祖为他铺成的血色之路坐上了本该是他父亲登上的王位,早生的孩子总是容易病魔缠身,而本不该现在成就的王业注定受到旁人的觑视,谁也不能预料若朱标未死,而他是顺理成章地接过执政大印,朱棣还会不会起兵攻下南京,毕竟历史走过的都只是唯一的线路,从来都没有第二种可能。早产的孩子怎样才能摆脱早夭的命运?建文帝最终接受了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削藩——诛,他想用刀和箭平定四方,却还是在最后将自己毁于一念之仁,他始终在爷爷那里少学了一课,向坐拥天下的人最不可有的就是妇人之仁,这一点可能是他在生命的终点才最终学会的,在南京皇宫跳动的火苗中,焚,他为红注入了另一种定义。
      
      如果说历史是虚假的,那至少在这一刻它保留了最起码的真实,朱棣,纵使他是明朝中除太祖外最成功的皇帝,总是他将京城移至北京,成为了新一段明朝的开端,但在历史上他仍然是一个篡位者,一个彻头彻尾的篡位者。正是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给了建文帝的死忠们最佳的抨击点,也许这种盲目的忠诚在旁人的眼中看来是最令人不屑的愚忠,但不可否认在几千年前的那些夜晚它们是如何地令朱棣辗转反侧,夜不成眠,那些对于建文帝的忠诚就是他终身最大的梦魇,是他们在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他,这王位不是你的,总有一天建文帝会如同消失时那般神秘地站在你的面前,带着那方玉玺拿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屠,如果让那些嘲讽的嘴巴再也发不出声音,或许就能阻止噩梦的到来。那些大臣们被最残酷的极刑带离这个世界,九族中也无一人幸免于难,甚至有人开了诛十族的先例,杀的艺术得以升华,叫作屠。不知道在这样大规模的清理运动后,朱棣是否能够真的睡上一个好觉,如果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那不幸的朱棣啊,或许是至死都没能在那个他曾经如此企及的皇位上安安稳稳地坐定过吧。
      
      明朝的历史从这样的序幕中开始,东厂、锦衣卫,一代一代最终成就了大明朝野的秩序井然,皇帝就像是被抽象化了的君主,被符号化了的权力,明朝少出才能出众的明主,却多是碌碌无为的暴戾之徒,生活荒淫糜烂之众。这样一个王朝可也这么摇摇晃晃地走了几百余载,虽然每一代都在刨挖着祖宗的根基。明朝的运作制度应该是历朝历代中最完善的制度了,从某皇帝近三十年未上早朝,全国上下仍像没事似的照常过日子就可见一斑,这与康熙、雍正整日忙碌,总之凌晨就寝,天未亮就披袍上朝相比,这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到令人发笑。皇帝不管正事,底下的喽喽们自然是胆大妄为了,明朝的刑罚是残忍到出名的,就朱棣对付残留的建文帝死忠们的方法就足以令人惊叹到想吐,也就可以想象到几百年间在一群身体残障、心理变态的宦官手中,酷刑又会演变到何种态势?血色从最初就是粉刷宫墙的颜色,百余载间它始终历久弥新,带着最显眼的红。
      
      最终的那个人,他曾立志要把将倾的王朝从倒塌的边缘扶回,却杀了唯一能够为他阻挡外敌的将领,他曾励精图治发誓要有一番令人称赞的作为,却最终以一个亡国之君的名号被历史记住,被天下人记住。他是命运最心爱的玩物,用一生注释了失败二字。在国之将亡的时刻,他发狂似地砍杀妻子,国将亡,我怎能留你们在这世间受辱,且随国亡一起去吧。在烽火即将弥漫北京城的时刻,他登上景山,回望在岁月长河中屹立了百余载的皇宫,或许是在日渐西沉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浩大的宫殿,为宫墙铺上第二层红,那曾经令人畏惧的血色,到如今,只剩下苍凉之意。或许是荒不择路的宫人在四处奔跑,或许这堂皇的大院早就已经人去楼空。这时的他应是悲从中来,但仍不失一个君主的气度,崇祯应当是这样一个人,自负容不得他犹如丧家之犬。放下绳子,用自己选择的方式离开。
      
      血色的宫殿,曾经承载了多少悲欢,是血筑成的城池,只是到如今早就成为尘封的记忆,在来往于宫巷之间时,是否听到历史的呼唤。
  •     笔法凌厉,单刀直入紫禁城背后的历史。
      华丽宫殿背后的鲜血淋漓…暴戾,残酷,黑暗,血腥,赤裸的争斗。
      在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找到的书,读起来很给力,因为文字的直露,将宫殿背后的阴暗揭露无疑。
      它不是教科书,不是野史,更像是一种直面。
  •     拿起这本书只是不想在无聊的下午看着文案书写、广告营销这些内容枯燥的书。看见书名觉得会是一本不同的书。开始看到目录只是很奇怪目录的设计图案,直到看完才理解了这种对称的设计。开始读还在想这么普通的写法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看下去又觉得像介绍宫殿的设计,不知不觉被书里的故事吸引,一口气读完了它。故事的真假又有什么关系,毕竟吸引人的是几个人的人生。一心要成为皇帝,莫名忠诚的忠臣,失踪的皇子,失去了追踪目标的臣子。
  •     就像书里描述的那样,历史不是史书中那一个个一行行端庄平静的字体,历史是用侵略、掠夺、杀戮、反抗、镇压等一切和血腥有关的东西构建成的。
      
      
  •     首先我是个古龙迷 也是个历史迷 更是个散文迷~
      所以这本旧宫殿 看完之后我给了它满分 并到处给人推荐~
      祝勇的文字没的说 剧情设置的既巧妙又合理 并掺杂了悬疑诡异的成分 ~
      倾向任何风格的人 都不会对它否定 这本书一定要看~
  •      一个有很思想的人推荐我祝勇的书,为了也让自己也有点思想,就去网购了一本他的《旧宫殿》。
      
       原来以为这本书是讲建筑的,没想到里面的涉及面很广,主要围绕的中心是阳具。
      
       这是一本残酷的书。我看过一些宫廷剧,像是《还珠格格》,《宫心计》等等。宫廷里面纵然有勾心斗角,但是在这些剧中,更多的是皇宫的奢华和人性的美丽。其实,所谓的人性美在宫廷中,就是一个笑话。
      
       整个皇宫内外,住在皇宫里的只有一个人有阳具,那就是皇帝,整个政权围绕着的中心,就是皇帝的喜好。长城,故宫纵然美丽,外国人很惊讶我们的奢华的建筑,甚至对古代的皇帝的英明的建筑远见而歌功颂德。实在可笑,这些建筑的起因或许只是皇帝的一句信口开河,一句话能够改变多少人的命运,为了能够按期完成,多少人死在建筑这一座座奢华宫殿的地基下。多少家庭为了这么一句信口开河,妻离子散。又有多少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走进了皇宫,成为了太监,为了生存。决定人民生死的,就是皇帝的权利,是人民无知,还是权利可怕到无可附加。在古代一座奢华的宫殿的孕育,也预示着一场灾难。
      
       “你觉得觉得这本书很残酷?”我笑笑,比余华的要好多了,要真实,残酷是必须的,我很庆幸我没有一边吃东西一边看这本书。
      
       喜欢这种让人灵魂震感翻滚的书。
      
  •       人的存在,开启历史的存在。人为历史所歌颂,亦常遭历史所唾弃。可是,人为精神而活而亡,生与死的感官在于精神。要描绘历史的人的存在,极难;要揣测存在着的人的精神,难上加难;更何况是关于人的精神的指向?
        小说,能承载这些吗?散文,可以?还是诗歌、评论?都不行也都可以——各种文体都有着框框所限,也有着诸多提供解读的大空间。但是,如今世道下,似乎没有了大量的咬文嚼字型阅读族群,而阅读者能细细研读,读出文体空间的万千可能,也少之又少。或喜于情节跌宕,或受制于辞藻浮夸,等等。于是,在这一形势快速发展的留白处,祝勇先生的“冒险之旅”开始了。“综合性文体”成为可能,它涵盖小说、评论、散文、记叙,它尝试建筑文章迷宫,也算有一种吸引更多阅读者的努力吧。
        应当说,祝勇先生的《旧宫殿》一书,的确开拓了阅读者遐想的空间。仅此而言,已经是阅读者享受“实验文本”的大福分了。如:
        构架——火(上)、火(下)、宫殿(上)、阳具、宫殿(下)、血(上)、血(下)——对称、均衡,衔接有脉络。
        内容——明史、清议、武侠、暴力、血腥、柔情、沧桑——非对称的延伸探索,恰为评论家言之“文体变革”。
        情感——宣泄?抑制?转移?都有——其实指向的是痛贬历史的人的匍匐朝拜仍在延续,与现实有关——人因精神而存在,也受精神所控制。
        文本“居中”是《阳具》,点中要害。居住在旧宫殿里惟一的阳具合法拥有者,成了核心,而核心的核心,只是那死死撑住的一根阳具……人的精神要的是光辉、正义、英勇,不能仅仅是惟一的坚挺。
        当文本扣紧这些追问与自答时——关于精神的——早已引人入胜。
      
  •      历史的阳具
       ———读祝勇《旧宫殿》
      
      历史是一座舞台,盛大宽广,凄凉寂灭,尽管它曾一度热闹非凡,大家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无数正剧喜剧和更多的悲剧在此上演,但终于被岁月一点点涂抹而去。后人只能在厚厚的帘幕后,阴暗的角落里,透过那些隐隐约约的回响,推断故去曾经的蛛丝马迹,完成历史的复活。
      祝勇明显对这样的隐约有着强烈的不满,以至于到了痛恨的地步。于是,愤怒在笔尖不断聚集,流淌,干涸之后,留下了一部《旧宫殿》。这是一把锋利的钢刀,质地坚硬,杀气腾腾。作者奋力一挥,历史华丽的外衣如土顿地,四散滑落。而读者借此,窥见历史苍老脉搏里的污垢和衰败的阳具,像一只被霜打过的皱巴巴的茄子,丑陋无比。
      《旧宫殿》作为一篇散文,其篇幅之巨大出人之料。超过五万字的篇幅完全是一部小说的架势。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游离于文体边缘的复杂文本。它有些像长篇叙事诗,有些像文化散文,有些像学术研究,有些像历史小说,局部还透出武侠的痕迹。这个带有虚构成分的历史文本,形貌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令人捉摸不定,并随着叙事的展开愈发显得神秘莫测,呈现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
      准确地说,《旧宫殿》是作者用文字精心构建的一座迷宫,它诱惑我走进去,陶醉其中而浑然不觉。它妩媚而毒辣,庄严而污秽,浓彩华丽而苍凉阴郁。而作者,就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窥视着历史,并掌握着每一条通向历史的路径,算计着每一根藏污纳垢的柱子,从而构建出自己文本的建筑空间。
      《旧宫殿》的建筑性空间感首先呈现在结构上。该书的七个章节分别标题为:火(上),火(下),宫殿(上),阳具,宫殿(下),血(上),血(下)。在结构上呈干戈的中心轴对称,与中国旧式皇家宫殿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样的结构多用于彰显天子的威严,而作者别具用心地将“阳具”置放在全书的结构中心上,这本身就是对历史莫大的质疑和嘲讽。在这样的隐喻下,作者将全力暴力和历史纠结在一起,并最终将暴力源头归结于欲望,解构了那些看似庄严后的龌龊血腥。
      在叙事策略上,作者也呈现了建筑空间的多面性和立体型。仿佛巨大的宫殿中同时打开了无数扇门,我们可以有任意一扇进入,分别得到一个个故事抑或影像片断,独立完整却又彼此相关。在第一章《血》中,作者讲述了柏这个悲情人物的燃火自焚;在第二章《火》中,镜头转了过来,对准了欲望熊熊燃烧的朱棣。在不同的章节中,作者的视角如同电影镜头般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用颇似小说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不同的故事。对此,洪治纲有着精彩的评述:“作者动用了一种近似诡秘的叙事语调,像幽灵一样穿梭在沉沉的历史帷幕深处,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中,将一场封建皇权的争斗渲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那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种真实的历史潜规则,而且看到了一个在阴谋中崛起的大明王朝脆弱不堪的内心世界。”
      在这些叙述中,作者穿插了相当数量的虚构人物,让他们和历史中的真实个体产生交集,这样似真似幻的交织有着相当鲜活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阳具》一章中,故事焦点,是一个不知名的虚构人物,被自己的娘亲送入宫中,给净身师傅“快刀刘”阉割,这样,皇权,天子威严,国家社稷都被一个小太监的视角代替,一种向下,甚至有些卑微的内省式叙事打破了已故历史被垄断的话语权力。而作者,在这样的不动身色中就完成了隐喻和粉刺,尤以其中二十七节最为出彩,吾不忍割舍,全录如下:
      “皇帝是宫殿里住着的唯一长有阳具的人。这有些奇特,尤其在夜晚,在那些品级不同的文武百官们过客般地消失之后,在白天的喧哗之后,七十二万平方米,八千七百零七间房屋的紫禁城内,共计只有一只阳具。这只阳具跃跃欲试,生机勃勃,威武无比,然而巨大无边的空间使它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向。繁密的后宫存在着某种巨大的空白,这些空白需要皇帝的阳具去填补。这是皇帝的权力,也是皇帝的责任。皇帝的绝对权威要求他的阳具像劳模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除开国皇帝外,后世帝王往往生于宫殿,长于宫殿,他们的生命力呈递减趋势。皇帝的活力存在于占有欲和侵略性中,而宫殿对皇帝阳具的优惠待遇,恰好能保持了帝王的侵略性,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侵略性可能微弱到了只能对付女人,一出宫墙九弱不禁风,消弭无形。
      都城的核心是皇城,皇城的核心是皇宫,皇宫的核心是太和殿,太和殿的核心是皇弟,皇帝的核心乃是他的阳具。于是,阳具也就成了大殿的核心,皇宫的核心,皇城的核心,都城的核心,乃至整个江山社稷的核心。它如同玉玺,使权力的象征,是一种从未公开的图腾。它衰朽还是昂然向上,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脉。因而,一定要好好保护它,配合它,维护它的权威,使其成为无坚不摧,势如破竹的锋利长矛。
      按说皇帝的阳具和贫民的阴茎没有区别。虽然日呢没以阳具来为它命名,但它通常都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思考些不怎么上台面的问题,如同幽暗处的蘑菇,在不被人察觉的地方旺盛生长。如果说有什么区别,仅仅是外包装不同而已———尤其对于那些在皇宫的无限江山中大煞风景的饥民来说,是否拥有布片遮挡他们难堪的私处还很成问题。当时宫殿,却给皇帝阳具提供了用武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阳具。皇帝的阳具时他们行使帝王权力,体现帝王价值的重要工具,它暗示着皇帝队于国家社稷的绝对占有,跟百姓那些微不足道的阴茎比起来,有着无比巨大的附加值。女人,臣民,江山,政治,无不是皇帝的胯下之物,他想操就操,想怎么操就怎么操,不计时间,地点,方式,代价,而且绝不能使用类似操这样的恶俗词语,文雅一点,应叫临幸,即使皇帝是虐待狂,他的每一个动作也不无体现出亲切的关怀和超强的驾驭能力。每一个臣民都应该谢主隆恩,都应为他出色的阳具而作赋颂歌,都应该摆出幸福的表情并且发出充满快感的呻吟……”
      当然,这其实不是典型的祝勇式语言,只是面对这样道貌岸然的庄严和暴力时,祝勇的愤怒终于忍不住喷薄欲出,在笔尖隐约激荡罢了。以笔者对其作品一贯的了解和文本中呈现的风格,作者的语言更多的时候呈现一种内敛式质地。本书的语言不在于华丽抑或大气,文本的张力在于文字内部,由内向外,隐隐凸现,这样的张力是短暂的,多与它邻近的字发生关系,像齿轮一般紧紧扣和,密不可分。每一个文字都像一颗子弹,坚硬,冰冷,闪现出金属的光芒,散发着阴冷的气息。而最终他们有融合成一块坚硬的盾牌,在历史的长河中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怀疑,由始至终,以个人高昂的理性主义去剖析历史,分解王权,揭穿丑恶。
      感谢祝勇,手握《旧宫殿》这把锋利的手术刀,朝数百年前那个所谓的辉煌的大明朝狠狠地割了下去。褪去华丽的外衣,裸奔的历史暴力下原来是,以帝王为代表的一小群人的丑恶无耻和另外绝大部分贱民的挣扎哭泣。没有所谓的盛世,也没有人民。我看见的分明是,血腥,暴力,阴谋,屠杀……
      褪去外衣,露出了阳具的历史,如此丑陋。
      
  •     血和暴力的描写不是最终目的。是宫殿一般的外部结构,必不可少。
      内核还是人性,本质的恐惧和欲望。
      很佩服作者不动声色地描绘这一切的笔法和耐力。不拿这些作为噱头而是客观陈述的必然组成。残忍竟然被写成了一种美。
      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语言和内容,赤裸裸地剖析欲望暴力和历史的关系太过难以接受。
      放平心态看,真的是一个难得的文本。
      皇权在作者的笔下被解构得支离破碎。虚伪的面具变得通透。旧时宫殿楼阁,褪掉了道德庄严,给你看到基座下堆叠的累累白骨。
      被这个缓慢而冷静的故事吸引。如果算是故事的话。
      
      一次呈现先锋意识的综合写作。一场形神兼备的语体实验。
  •     社会历来就充斥着大把大把的矛盾 而皇宫 把这些矛盾上演的淋漓尽致
      华丽的外表与体内泛滥的欲望,妻妾成群与以德选人,暴力与人治,阳具与阉割。安意如说过这样一句话:皇宫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妓院,而皇帝,是天底下最大的嫖客。
      人性的虚伪与丑恶,被所谓的贵族们演绎。而他们为追求糜烂生活的手段,让我不寒而栗。
      祝勇的《旧宫殿》比这套系列丛书的另两本要写的更真实,更具本质。结构的突出,对称,小说与散文的综合写作,把一场盛大的血腥表现的赤裸裸。
      面对现今的社会结构,其实我们始终没能超越这些矛盾的实质。我们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来表现很争夺我们的欲望。而这手段,无疑更隐秘,更残忍,更让人战栗。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在更文明的包裹下从事更龌龊的勾当。
      杀人不见血比杀人见血要可怕的多。
      什么都没有变。仅此而已。
  •     一开始看,感觉不知道作者要写什么,或许是对于明史不太了解
      不知道 柏,寒
      后来看了书后的采访笔记,才宽慰一些,好歹 寒是作者虚构的
      
      按作者的话,这是对于写作,特别是散文的一次创新和尝试
      
      有历史 建筑和散文
      连整个小说结构 都是创新 和别有用心的
      对称 ,最中间的 居然是 阳具。。。。
      
      但是不得不说,读了阳具,使我长见识
      
      小说轻轻松松看完,半天 一个下午,作者辛辛苦苦构思 写 用了6、7年,无疑是成功的
      
      整本书 排版 到制作 很精致 就是好多图,有点浪费,忘却可以紧凑些,一些占了一整页 都是熟悉的图 如太和殿
      完全没有必要
      
      但不可否认, 线装很有创意 整本书很好。。。好 包括很多方面 都很好
      
      就书的内容来说,给我冲击 和印象最深的 是描写带血的场景
      黄子澄 方孝儒 行刑。。。。
      感觉一阵冷风 划过 脖子 嘴
      
      暴力,血腥,不寒而栗
  •     一开始我很慌,看过他写的其他一些书的后果就是,从一开始我就不觉得他会让一切都停留在那个回放的历史镜头这样的层面上。往后翻,刷的就不知道会出现的是什么世界什么画面。从柏的自焚开始,就没有出现过动态感。所有的描写都给了画面,每一个画面都被渲染放大到其时所想所处的极至。
      
      从未将那片朱红与世界的屠戮联想到一起。即使谁都知道帝王不冷血无以称帝。亲人之间的残杀,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不同的意义。宫殿成为象征,成为了权力本身,这样的想法本身就让人发冷。无人敢于感叹皇帝(人)并没有驾御宫殿(权力)、只是权力的主人易主了。其实是宫殿驾御着皇帝。
      
      至于他如何将阉割与各种酷刑都融进宫殿,我还没反应过来便发现自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间酷刑。每一帧的描写都让人头皮抽紧。然而把这些不知道该被称为悲壮还是惨淡的画面与成祖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同情太监宫女受刑人还是该同情那个终生不得安宁、笼罩在另一个人阴影下的皇帝。当你开始反应过来,原来那华美壮丽的宫殿是一座高墙牢狱、监禁着你一生。
      
      然而这样一本书,出现这样两句话—“在夜晚,在那些品级不同的文武百官们过客般的消失后,在白天的喧哗之后,七十二万平方米、八千七百零七间房屋的紫禁城内,共计只有一只阳具。”以及“皇帝的绝对权威要求他的阳具像劳模 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先是愕然这样的措辞,其后发觉到它的真实,接着不可遏制的开始了同情。不知道是同情那种冷清,还是同情那一枚必须的勤恳。
      
  •      今天,在卓越买的《美人谷,尘世中的桃花源》到了,照例拿起笔来,在扉页签上名字和日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这种方式记录,但每天忙忙碌碌,经常是一本书买来,放上几年也没有看完,所以,再翻开时,看到崭新的墨香上久远的日期,便恍惚、错愕,无法相信,时光已走过这么久,已有数月,甚至数年之多。
      
        有时,会非常想念留在老家书柜里的那些书,这么多年了,我几乎还是能想起它们在书柜里的样子和位置,新旧程度,有的,甚至还可以想起上次读时所配的手边零食。可惜,它们现在离我千里或数千里(我对一切距离和路线都没概念)之遥,没有我,它们只能拥在一起,互相取暖,静止不动。每当刮风下雨或春天来临的时候最思乡,所以,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也会在刮风下雨或春天来临的时候偶尔想起我的温度和味道,想起我曾经把它们其中的一个抽出来,翻上一阵,再放回去。
      
        那一套崭新崭新,却因为线装而显得古色古香的《曾国藩家书》,是在图书馆清库时淘到的精品,我在某小孩儿的咿呀声中读它,竟也可以读得忘记天黑拉上窗纱。现在一样被冷落在那里,等我回家。
      可是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呢?很久以后吧。太想家的时候就到不远的延边馆子,夏天吃冷面,冰凉酸甜;冬天来一份狗肉汤饭,热腾腾,辣烫烫(写得口水都流下来了)。
      
        然后因为一种怀念的情绪去逛旧城,旧书摊。在折旧的物件上,你翻一翻,就会去想,多少年前是什么样的手在翻它?在漆残瓦破的墙边,你走一走,就会去想,多少年前是什么样的妇人在拾缀这样的光阴?不一定非是故宫,不一定非要古董,情绪总是一样的,绵长,如深深的窄巷。
      
        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我遇到祝勇的《旧宫殿》。
      
       《旧宫殿》果然很旧了,原色已经黯淡,其实出版日期也不很久远的书,竟这般衰老,仿佛始终被曝晒,但是还是很有质感,虽破但不脏。八块钱收入囊中,回到家细细地翻,发现里面的插图在这种质感下反而更加契合的样子,端坐于文字之中。然后看它们如何在这旧宫殿中穿梭,回廊、八折屏风、黄花梨木的书案、琥珀镇纸,只是想想都美仑美奂,似乎也都是这旧宫殿里血雨腥风,尔虞我诈的帮凶,由烛而引发的浓艳肆意的火,带走不甘的躯壳、也带走事件的原貌。再意犹未尽地留下蛛丝马迹,于是,后人们走过时总觉得有些惴惴不安,仿佛在徒手穿越战场,或者在被迫经历什么。有风的时候,声音丝丝缕缕,好像灵魂被切割。
      
        没有勇气再翻第二次,因为我很容易被盅惑。比如男人的甜言蜜语,比如导购的笑颜如花,心内明知多半是假的,但还是愿意,至少在那一刻愿意信以为真。再次翻阅,一定会有更贴切的体会,所谓渐入佳境,有如热恋情人的约会。而从这情绪中重新跌回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但还是会被其同类项所吸引,所以,美人谷现在我桌上,暗红的底色覆盖住阳光般明艳的服饰与脸,这是一个离阳光离自然很近的地方,略翻,只见美文、美景和美人,文风开阔、天空高远,读来应该十分享受并让人垂涎。
      
       或许会被笑浅薄,尽读些文体莫辩的四三二一。字也不好好写,如摊在草地上懒懒的四肢,但吹皱一池春水,又干卿何事?
  •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第一次是坐在新书阅览室,囫囵吞枣。这次借出来,坐在公交城铁上,一页一页细翻。
      
      还是有些章节翻的飞快,血腥或残忍,看不下去,忍着恶心。虽然我相信作者的态度的诚恳,描写的真实性。
      
      我极喜欢第二章 宫殿(上) :“在中国所有的古迹中,没有一个像故宫那样拥有显赫的位置,如同一条无用的旧闻,却仍占据这头版头条,又像它所代表的皇权时代,迟迟不肯退休。”
      
      这一章,几乎要一字一字读。写得太沉。
      血色宫墙守着宫殿的秘密。
      帝王的决定,残酷而壮美。
      
      闲闲一句话,牵扯来无限人力物力岁月和苦役,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背后,充满了暴力色彩。
      北方的宫殿还未建之时,在南方就先展开大面积搜寻珍贵木材的行动。如同一场瘟疫。
      许多伐木工人因此死在山野间,如同被砍伐下的巨木。
      “华丽的宫殿在北方的土地上渐渐成形的时候,他们却在南方的湿地里慢慢腐烂。”
      当宫殿修建成的时候,“他们仿佛从未存在过”。
      
      太湖底积沉的故土,二十六道工艺。烧上一百三十天。在桐油里泡上一百天。慢慢长途运输。八千万块“千年不毁”的金砖。
      ——我很诧异,因为我游故宫实在不觉得那些地砖有何特别。
      甚至,第一次看到琉璃瓦,那个破碎和惨败。
      金灿灿的想像都破碎。
      
      永恒的宫殿只有在艺术中永生。
      作者在纸上才华洋溢地构筑幻想中的宫殿,情思飞扬。
      一幅幅修筑画面宛如数码影像。
      充沛,翔实,高亢,这一章写得真的很漂亮。
      
      
      宫殿是具有蛊惑性的谎言。是帝王扮演圣人的道具。
      就像横店的“宫殿”,统统是“道具”。
      故宫还在那里。对于游客,它只是景点。
      亦或它此刻正在为“迎奥运”在重新镀金。
      却依然是道具。
      一个非常喜庆的点缀品。
      
      
      
  •     终于没有看完《旧宫殿》这本书。看这本书头半部的时候处于赏心悦目的境界,情节的生动转折,文字的优美浪漫超越了历史的真实,让你忘记了是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而是在讲一个远古的故事。
      
      看下半部的时候,我正在吃pizza,边吃边看的时候已经被描述的酷刑震惊,一度不知道是否继续吃。就在犹豫间,段落依旧刷刷地往下走,练就一目十行看书本领的我已经开始心惊胆颤。 看到那段生剐人肉的时候,目光突然不敢再落的同时突然觉得嘴里好像吃到一块香肠之类的东西,那个东西让我感到血腥的气味,我当场将那口东西吐在纸巾里的瞬间,肠胃翻了起来。
      
      这是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因为看书而看的差点吐出来。
      
      这是一本令人震惊的书,如果你能够测验自己是否够残忍度,请拿这本书测试一下。如果你有种看下去仍然不觉得什么,拿你够好汉。
      
      我说这些不是说这本书不好,正相反,如果一本书可以写成这样,说明作者的功力。祝勇是朋友,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只是从来没有想到一个文雅的书生气质的总是微笑的男人会写出这么一本吓人的东西来。这只是说明我是一个心肠软弱的人,永远做不了皇帝,当然一个女人也永远无法做皇帝,照这么着,就是当了皇后也被其他女人们给宰了。
      
      实在禁不住感叹,人怎么会这么残忍?历代的皇朝就是在这残酷到极点的统治中造就了今日的中国。
      
      这样的书我无法看下去,这样的人我也永远做不到。假如历史这样残忍,我宁愿不回顾,也难以回顾。
      
      
  •   十分同感。
  •   我也很喜欢第二章 宫殿(上)
    正在进行中……
    听说后面有点残忍。
    我是第一次看,也有些囫囵吞枣的感觉,
    不过此书值得,一看再看
  •   楼上的经验告诉我们,看书的时候不要吃东西,吃东西要专心。。。
  •   我也是深夜看到这本书的那一段,的确残忍的可以.不过当时没有楼上那么幸运!我觉得如果有机会,楼上还是应该把它看完,毕竟关于那一段历史很少有作家可以向祝勇那样拥有如此多的历史资料收集.它是很不错,对那段史料有兴趣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   啊~~我好久以前看的了,但是没觉得怎么样呀~~我现在准备重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