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国文联 作者:[英] 托马斯·哈代 著,张玲 选编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尽管有人断言,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数字化时代,人的“动感地带”已转到了网络游戏、MP 3和FLAsH漫画等这些纯粹诉诸感官的领域,高雅的“文学”已成为沉睡的过去。但我们仍然看到,为数众多的对人生有了一点切身感悟的年轻人,终于还是徘徊到了中外文学经典的面前,希冀得到某种大智慧的点拨。英国的大剧作家琼森在评论莎士比亚时曾说过,“他并不囿于一代而临照百世。”看来,文学经典就是这样一种“临照百世”的大智慧。 然而,对于由影视和网络媒体哺育长大、只相信“直觉”和“本能”的新新人类来说,要真正进入“文学”的殿堂,他们的面前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文学”殿堂的“入门”,是需要具备某种特殊的认知和审美判断力的。此言既出,我几乎立刻就感到有人在一旁暗自窃笑:“都什么年头了,还跟我胡诌什么认知和审美的判断力!我只需凭借我的感觉,只要我觉得好看、好听、好玩,那就足够了。”是的,“认知和审美判断”这一套说辞,在今天的许多人看来的确是太迂腐了。但反过来,这岂不又证明,今天要进入“文学”的殿堂,则已成了一件近乎奢侈的享受。因为要获得这样的一种享受,仅仅凭着一个人的直觉和本能,那是远远不够的。它是必须支付可观的一笔学费——即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知识的积累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认知和鉴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啻又是人逐渐摆脱其生物性的本能、进入文明的一个标志。 那么,也许有人又要说了,即使我有意涉足于“文学”,但现在的图书市场上中外名著经典浩如烟海,我总不能毫无选择地“拾到篮子里就是菜” 嘛。的确,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好中选优”的必要。我们这套《外国文学名著典藏书系》,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则一部一部地遴选出来的。当然,编者无意自诩所选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尽善尽美的名篇名译,但是我们相信,由于所选作品的译者基本上都是对外国文学素有研究的学者,他们的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准确而传神的译笔,以及他们提供的与作品内容或成书背景相关的照片、插图和评析性的文字,一定能使有志于深入文学堂奥的青年人“开卷有益”。
内容概要
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最重要的小说家。不但有长篇小说闻名于世, 其中短篇小说也极有特色。本书收录哈代的9部中短篇小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对未来的观照。哈代的小说注重故事性,可读性强;文字简洁、凝练; 风格自然、轻松,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本集所选七篇,虽然大多是讲“过去的事情”,但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未来的关照,这也是哈代长篇小说以至全部诗文的要旨和焦点所在。哈代作品涉及人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男女两性之间、父子、母子两代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十九世纪末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二十世纪初叶最重要的诗人。共出版十四部长篇小说、近五十部史短篇小说、近千首诗歌及两部诗剧,小说的作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卡斯特桥市长》、《远离尘器》等,短篇
书籍目录
神魂颠倒的传道士三怪客萎缩的胳臂婚宴空设格瑞布府上的巴巴拉儿子的否决权路标边的坟墓
章节摘录
神魂颠倒的传道士 一 他着凉是怎么治好的 那位威斯利教派牧师因为有事耽搁没有来,于是来了一个年轻人暂时代替。那是一八三一年一月十三日,刚才提到的那个年轻人斯托克达先生悄无声息地进了村,没有人认识他,也几乎没有谁看见他。但是等到村民中有些和他攀上关系的人跟他混熟了,他们倒是宁愿来了这个代理人,而不是那个牧师本人了。尽管他还谈不上已经博得声望,足以让目前住在内瑟一莫因顿那一百四十位纯正循道派教徒坚定信念,同时却又额外对那批杂处人群给以支持;那伙人清晨上国教教堂,晚上又去国教分离派的礼拜堂,要是遇到有茶会,那就总共多达百十来人,而在冬季天色太晚牧师难以分辨究竟有谁在七点钟上街的时候,还包括了教区执事;应当为牧师说句公道话,他是从来也没有急于想干这种事。 由于两个教派相互交叉重叠,所以在内瑟一莫因顿一带这个居民稠密的地区,出现了那个尽入皆知的入口之谜:这么一个教区里,拥有三百名成年圣公会教徒,又有将近二百六十名非国教派教徒,而成年人却怎么只有四百四十人呢? 那个年轻人就个人来说是很有趣的,那些和他接触的人也就满足于暂时不去过问他能力如何这个更为重大的问题了。据说在他一生的这个时期,他那双眼睛顾盼含情,不过并无丝毫轻浮之态;而他头发卷曲,身材高挑;总而言之,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青年。那些女听众一见到他,听到他讲道,马上就说:“他来以前,为啥咱们都不知道呀,要不,咱们就会给他来个更热烈的欢迎了!” 而事实上,她们和内瑟一莫因顿那伙人因为知道他不过是暂时来顶替的,而且对他本人或者他的教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指望,所以对他的到来几乎是漠不关心,仿佛他们一向都是本乡最规矩正派、勤上教堂的教民,他也真是给他们派来的牧师。于是,斯托克达刚踏进这个地方的时候,谁也没有给他准备住处。而且尽管他在路上着凉患了头疼,还是不得不亲自张罗这件事。他打听了一下,知道在这个村子里唯一可能找到的留宿处就是那条街尽头的丽琪·纽伯瑞太太家。 告诉他这一信息的是个年轻人,于是斯托克达又问他,纽伯瑞太太是何许人。 那个孩子说,她是个寡妇,已经没了丈夫,因为他死了。他还说,听说纽伯瑞先生原本混得不错,是个农场主;但是他一直在走下坡路。至于纽伯瑞太太的宗教信仰,斯托克达了解到,她属于那种脚踏两只船的人,国教派的教堂和不信国教派的礼拜堂两处她都去。 “我就去那儿吧。”斯托克达说,他心想,既然没有虔信单个儿教派的住处,这也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她这个人有点儿个别,不爱招公家人,什么教区牧师呀,牧师的朋友呀,等等那伙人。”那小伙子又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 “啊,那可能还有些希望,我去看看吧。啊,不,还是你先去问问,看她能不能给我找个地方,我还得找一两个人谈谈另外的事情。你可以到车把式那边来找我。” 过了一刻钟,那小伙子回来了,说纽伯瑞太太没什么不肯给他安排个住处的,于是乎斯托克达就去看那所房子。房子坐落在圈着树篱的园子里,看起来宽敞而且舒适。他见到一位上岁数的妇人,和她讲妥当天晚上就搬过来。因为这地方没有客栈,他希望尽快安顿下来。这个村子是当地的一个中心,他从这里还可以很快去附近四面八方那些各式各样的教堂。他当即让人把他的行李从他原来暂时落脚的车把式那里送到纽伯瑞太太这儿来。到了傍晚,他就朝着他这个临时的家走去。 斯托克达现在住在那儿了,所以他觉得没有必要敲门。他悄悄地进了门,听到自己快速的脚步声就像老鼠登堂入室,心里觉得很有趣。他走到起居室,大家这样称呼这间前排的房子,虽然它的石地板上简直没有铺多少地毯,只不过在走路的部分铺了一点,家具下面露出粗糙的沙石…。但是屋子里显得温暖舒服,令人欢快。炉火烧得亮堂堂的,在桌子腿鼓出来的地方火光突突直跳,和铜制的门把手相映成趣,还在壁炉架后部的表面下暗藏着巨大的潜力。一把深深的扶手椅放在了壁炉的一边,椅子上铺着马毛呢,密密麻麻地钉着数不清的铜钉。茶具摆在桌子上,茶壶盖开着,一个小小的手摇铃早已摆在那儿,坐在那把大扶手椅上的人随意伸手就能够着。 斯托克达坐了下来,对自己到此为止在屋子里感受到的一切毫无反感,于是就以摇铃开始了他在这里的寓居。一个小姑娘应声悄悄溜了进来,给他备茶。她说,她名叫玛瑟儿·萨瑞,住在那边,她一边说一边向大路和村子那边泛泛地点了点头。斯托克达的东西还没吃多少,他身后传来一下敲门声,他让那位求见者进来,一阵衣装的窣窣声让他转过头去。他看到面前是一位标致而又身材极其匀称的年轻女子,深色的头发,宽阔、聪敏、美丽的前额,那对眼睛让他还没有意识到,就已经浑身发热了,而单就她的那张嘴,一切有鉴赏力的人都会把它看做一幅画儿。 “我可以给你点儿别的什么来就茶吗?”她说着又向前走了一两步,脸上表情生动,一只手把着门边摇晃着。 “什么也不要,谢谢。”斯托克达回答,并没多想自己回答什么,而是更多地在想她和这户人家可能是什么关系。 “你敢保是吗?”那位年轻女子说,显然觉察到,他没有仔细考虑自己的回答。 他认认真真地察看了自己的茶点,觉得不缺什么。“敢保,纽伯瑞小姐。”他说。 “是纽伯瑞太太,”她说,“丽琪·纽伯瑞。我原名丽琪‘辛普金斯。” “噢,请你原谅,纽伯瑞太太。”还没等他来得及再说什么,她就离开那间屋子了。 斯托克达待在那儿感到大惑不解,直到玛瑟·萨瑞进来收拾桌子。“这是谁的桌子,小姑娘?”他问她。 “丽琪·纽伯瑞太太的,先生。” “那么,纽伯瑞太太不是我今天下午见到的那位老太太?” “不是,那是纽伯瑞太太的母亲,纽伯瑞太太是刚才进来看你的那位,因为她想看看你好看不好看。” 天色又晚了一些,斯托克达正要开始吃晚饭,她又来了,“我亲自来了,斯托克达先生。”她说。牧师站起身来表示感谢。“我怕小玛瑟儿可能让你听不明白,你晚饭吃些什么?——有冷盘兔肉,还有那块没切开的火腿。” 斯托克达说,他可以美美地品尝这些佳肴。晚餐这时摆好了,他刚切下一片,又传来嗒嗒的敲门声。这位牧师早已知道了,这敲门的独特节奏表明是来自他那位煽情的届停主人的纤指,于是这位在劫难逃的年轻人心领神会,不动声色地咽下了他的第一口美味。 “我们家里还有只鸡,斯托克达先生——我刚才还真忘了说。也许你愿意让玛瑟儿·萨瑞把它端上来吧?” 斯托克达已经修炼得足以能用青年男人的技艺说出:她要是不亲自把那只鸡端上来,他就不想要了;但是,这话刚一出口,他就因为自己的言词这样大胆殷勤而面红耳赤,或许它的色彩对一个正经男人和牧师来说是过于强烈了吧。不到三分钟,那只鸡就端上来了。但是,让他大出意料之外的是,它不过是端在玛瑟·萨瑞的手上。斯托克达大失所望,这也许正是觉得他理应如此而有意安排的吧。 他用罢晚餐,丝毫也没有料到当晚还会再见到纽伯瑞太太,可这时候她却像刚才一样敲敲门又进来了。斯托克达满脸高兴的样子说明,在盼望她的时候她没来,她却是什么也没错过。这时正赶上夜幕降临,这个年轻人的着凉头疼更加重了,她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让一阵死命地嚏喷卡住了,怎么忍也忍不住。 纽伯瑞太太满心怜惜地看着他,“今儿晚上你的着凉很厉害,斯托克达先生。” 斯托克达回应说,是挺麻烦。 “我倒有个好主意——”此时这位饮食有度的牧师正要抓起桌子上那杯水来喝,她一边盯着那杯淡而无味的白水,一边狡黠地接着说。 “是吗,纽伯瑞太太?” “我有个好主意,你应该来点别的什么,很可能比那杯冷玩意儿能更有效地治好你的着凉。” “嗯,”斯托克达低头看着那个玻璃杯说,“这儿没有客栈,在村子里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东西,当然,它还是可以的。” 她答复说:“有更好的东西,虽然不在这所房子里,也不太远。我真是这样想,你应该试一试,要不,你会病倒的。真的,斯托克达先生,你应该试试。”她见他正要开口,就伸出一根手指头,“别阔那是什么,等着瞧。”
编辑推荐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打破传统的插图形式,将作家与作品、历史与现实有机地链接。大量珍贵的图片,展示历史风貌,评析作品特色,揭示作家个性。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开拓者。 ★哈代是长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作家,又是把握小说、诗歌、诗剧三大文学门类的多栖作家。在长篇小说方面,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等十四部,在诗歌方面,有《威塞克斯诗歌》、《今诗之诗》、《瞬间幻影》等八册近千首,再加上他的一部三卷史诗剧巨作《列王》,足以证明他是位思想深远、艺术高超的义学大家。 ★哈代作品涉及人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着意进行了小说结构技巧方面的实验,并与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潮流相联系,或嘲讽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动,或记述浪漫传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