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朝鲜 页数:48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同时也废除了传统的计划价格体制,创建了新的市场价格体制。1999年至今,中国价格体制的改革一直处于完善市场价格体制阶段,该阶段的价格改革,重点在改革机制,加强针对性,改革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有效的宏观价格调控体系,防止价格总水平出现大幅波动;二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建立合理的价格监管、调控体系,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公平;三是积极推进资源性的改革,以价格机制为手段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价格调控和监管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价格波动不仅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起伏,也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 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变化的形式,也是当今各国常有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加之无法控制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价格经常出现大起大落,那么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成为各国(地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30多年,价格波动既是中国价格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原有矛盾的逐渐显现,也是国内货币供给变化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结果。那么,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应作为日常经济工作来开展。
内容概要
研究中国价格总水平波动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方向,提高对价格波动的理解力,从而完善宏观价格理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对经济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本书从宏观层面透彻深入地研究了中国价格波动的总动因和趋势,而且选取的几个典型市场也是中国当前物价研究的热点领域。
作者简介
李朝鲜,男,汉族,1958年9月出生,四川乐山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市场调查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价格信息中心专家委员。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市场景气与量化研究。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1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5项、横向课题12项,荣获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带头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拔尖人才工程、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高层次人才工程、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
书籍目录
第1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和不足 2.1 研究内容和框架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3章 价格波动概述 3.1 价格波动的一般理论 3.2 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第4章 中国价格波动总体状况分析 4.1 中国价格总水平的波动性分析 4.2 中国典型市场价格波动状况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价格波动的总动因 5.1 货币供求状况的影响 5.2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因素的影响 5.3 国际国内价格传导因素的影响 5.4 宏观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5.5 其他影响因素 5.6 各因素对中国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未来价格波动趋势 6.1 近年来中国价格波动的历史回顾 6.2 中国未来价格波动趋势的基本判断 6.3 中国未来价格波动趋势预测 第7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本研究的结论 7.2 应对中国未来价格波动的建议 第8章 能源市场 8.1 原油及成品油价格变动趋势 8.2 天然气价格变动趋势及改革建议 8.3 煤、电价格变动趋势及动因分析 第9章 金属市场 9.1 金属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 9.2 金属行业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9.3 金属价格波动动因分析 9.4 金属市场未来价格趋势预测 9.5 金属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9.6 中国金属行业价格波动趋势小结及稳定金属价格的建议 第10章 粮食市场 10.1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发展态势分析 10.2 粮食价格波动的动因与粮价波动的一般性特征 10.3 现阶段粮食价格波动的新特点及粮价波动的经济效应 10.4 粮食价格波动与cpi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 10.5 粮食价格波动与cpi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10.6 粮食未来价格波动的长期趋势 第11章 房地产市场 11.1 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趋势分析 11.2 我国商品房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12章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2.1 主要价格指数的含义与构成概述 12.2 改革开放30年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波动的历史回顾 12.3 近期我国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2.4 我国cpi、ppi变动趋势分析 附录1 附录1—1 供需差额与粮价波动之间的实证分析 附录1—2 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附录1—3 不同品种粮食价格波动率分析 附录1—4 粮食价格与商品价格指数之间的动态运行特征 附录1—5 粮食价格波动和cpi动态关系的计量分析 附录2 附录2—1 有色金属价格波动模型 附录2—2 黑色金属价格波动模型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5 其他影响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但是单纯的市场条件往往存在不足。因此,国家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来弥补这些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不足,从而达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对价格影响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以调整就业和国民收入为目的,通过变动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一步得以调节价格的政策。在调整过程中,财政政策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进行再分配,调节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差别,保持适当的分配差距,防止过度收入失衡。适当的财政政策会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状态,进而影响价格的变动。中国近几年对所得税政策的频繁调整,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800元调整到1600元,再调高到2000元,而且实行的累进税率机制,这就体现了政府税收政策随经济发展而改变以及在适当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强调社会公平的思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社会的总需求,最终社会总供求平衡状态将会价格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政府采取增加支出或降低税率、减少税收的手段,将有效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从而推动价格回升。相反,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时,政府较少开支、实行提高税收的政策,就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从而抑制价格的上涨。财政政策在中国宏观调控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左右,中国在应对次贷危机过程中,财政政策发挥了微妙的转变,这也是度过经济危机的重要决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