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洪银兴 页数:185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经过实践探索后对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所做的总结,作者提出了创新型经济的概念,对现实中的创新型经济做了理论概括。内容包括: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创新与新增长周期、科技和产业创新的路线图、企业的创新行为及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投入的动力和协调机制、政府对创新系统的协调和集成、创新风险与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新成果扩散、开放型经济的转型支撑创新型经济等。
书籍目录
一、导论 (一)后金融危机阶段的思考 (二)创新内涵的演化:从创新到创新型经济 (三)马克思关于创新和技术进步理论二、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三)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产业创新与新增长周期 (一)以长周期理论说明增长周期 (二)以产业创新支持新增长周期的经济增长 (三)传统产业在创新中提升 (四)创新型经济推动产业创新四、科技和产业创新的路线图 (一)科技创新的阶段和各个阶段的创新主体 (二)两大创新系统的转型 (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衔接五、企业的创新行为及创新模式 (一)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延伸 (二)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六、自主创新投入的动力和协调机制 (一)创新理论的演化:创新和创新投入 (二)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竞争和垄断的协同 (三)创新投资的激励:风险和收益的对称 (四)创新系统集成:市场与政府的合作七、政府对创新系统的协调和集成 (一)创新型经济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 (二)政府创新投人的引导 (三)地方政府的创新源建设 (四)集聚和解放创新创业人才八、创新风险与风险投资机制 (一)创新投资及其风险 (二)科技创业是知识资本和风险投资的结合 (三)科技创业的风险投资 (四)风险投资基金及其筹集九、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新成果扩散 (一)信息成本及其补偿 (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的创新成果扩散十、开放型经济的转型支撑创新型经济 (一)比较优势的现代困境 (二)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内涵 (三)创新无国界十一、城市智慧化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城市价值和城市功能的演化 (二)创新型城市及其建设 (三)创新型城市的范围经济 (四)城市软实力和文化产业附录1:科教资源相对缺乏地区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常州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启示附录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调研报告附录3:公开发表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取得效果,现在需要及时地由保增长转向求发展,求发展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已经有的优势,很有可能正在成为历史,需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危机过后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需要寻求支持下个增长周期的新的动力和活力。新的动力和活力来源于创新,包括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研究以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轨迹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领先全国,关键性原因是在过去的发展中抓住了两个机遇:一个是当年的发展乡镇经济,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另一个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国际化。这两个机遇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现在,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势头已经扩展到全国,国家给沿海地区的政策也在各地趋向一致。因此,对长三角地区来说,这两个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再明显,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个新的动力、新的优势就是发展创新型经济。 所谓创新型经济,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根据定义,创新型经济的具体内容,首先,它体现两型社会的要求,不是依赖于资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的经济;其次,创新的着力点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依托的是知识和人才等创新要素;最后,创新型经济的标志是产业创新,是创新产业。当前发展创新型经济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创新的产业以知识密集产业和绿色技术产业为特征;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结合;三是知识创新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紧密合作。 以创新型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方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由主要靠物质(有形要素)投人推动增长转向创新要素驱动增长。第二是产业结构的转型,不仅要求创新产业,还要求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