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后勤管理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黎玖高 编  页数:215  字数:150000  

前言

  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了一个大力推进的阶段。到2010年6月,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了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周年之际,回顾改革的实践与历程,总结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凝练改革的理论与思路,对于深化和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后勤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于1999年,从2000年开始全面推进。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现任校长纪宝成、党委书记程天权和常务副书记牛维麟相继调到我校工作。当时,人大新一届领导班子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大学的热爱,提出了“把人民大学创建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1231①”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一股改革、建设、发展的巨大力量迅速凝聚起来,为后勤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2000年12月12日,学校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试行)》;2001年3月,学校组建后勤集团,与行政系统规范分离,模拟企业化运作,正式拉开了人民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幕。  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总结出“人民、人本、人文,大师、大楼、大气,真情、真想、真干”的十八字发展真经,走出了一条,“内涵提高,特色强校,质量第一”的科学发展道路。人大后勤改革始终坚持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围绕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方针稳步推进。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人民大学办学要求、具有人民大学特色的后勤改革发展之路,打造了一个精干高效的后勤实体,形成了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人大模式,建成了“以后勤集团为主导,牢牢把握后勤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开放市场、引入竞争、紧密依靠社会力量,多元共存、有序竞争、稳定和谐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当好管家,用好保姆”,即后勤集团代表学校履行大学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一方面牢牢把握住后勤保障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在非核心领域和非关键环节主动开放市场,有选择地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同时加强对引进社会力量的监管和引导。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中国人民大学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勤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后勤保障能力整体增强,师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后勤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学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参加2010年7月“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的交流论文集,通过对近几年反映人大后勤改革与发展的相关理论文章和实践总结进行汇编,将人大后勤的管理模式、改革经验、实践思考介绍给全国高校后勤同行,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本书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这些作者本身就是人大后勤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平时都承担着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探索,能形成这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成果实属不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一兵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陈建立、副总经理王永胜、赵淑慧及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秋荣等也参与了部分文章的讨论、修改和完善。

书籍目录

战略篇  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实现后勤科学发展  积极开展节能攻坚行动努力建设节约型大学  打造新晶牌树立新形象开创新局面  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思路 理论篇  关于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理论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哲学分析  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行业的队伍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树立先进理念是铸造一流后勤的先决条件——学习纪宝成校长为后勤集团揭牌五周年题词有感 实践篇  拓展办学空间的实践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置换分析  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人民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构建全方位宣传沟通体系树立后勤良好公共形象  后勤管理服务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用工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研究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关于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食堂“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博弈  高校餐饮员工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配置推进高等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附录  高校行政考察团赴美考察报告 后记

章节摘录

  (2)后勤队伍建设,必须符合社会化方向。如果高校后勤资源丰富、人才众多,后勤集团有条件做大、做强的,则应当创造条件注册改制,及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为更多高校提供优质服务。后勤集团也有必要主动放弃部分市场,与社会优秀企业开展“高水平竞争”。  如果后勤资源有限、人员不多,不可能或者没必要做大、做强,则可妥善安置“老人”,解散后勤实体,实现后勤社会化“一步到位”,通过招标选择社会优质资源服务。如果勉强保留后勤实体,可能给校内市场提供低水平“参照系”,与社会企业形成“低水平竞争”,可能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后勤队伍建设,如果忘记社会化方向,盲目追求“大而全”,则可能多走弯路或者误人歧途,为今后学校发展留下隐患,为下任领导留下难题;类似于过去的校办企业,跟不上社会改革步伐,但背负沉重的人员负担,最终仍需二次改制。  (3)后勤“小机关”人员,必须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高校办学层次差异很大,后勤体制模式多种多样,但队伍建设则大同小异,都需要保持精干、专业、高效的后勤“小机关”,掌握市场行情动态,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质量,降低监管成本。  后勤监管应当坚持管、办分离,坚持“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监管机制,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权利兼得”现象。要求监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思想过硬,又要精通业务,还要善于协调,三者缺一不可,但“人才难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大学后勤管理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较新,观点也较新,值得购买读一读
  •   经济科学出版社的这本书一直在关注着。能够在当当上买到这本后勤人写的书,开心。现代大学后勤管理需要这样的理论性思考和总结,更希望有更多这样的著作问世。这本书很耐读。书送的也很及时,服务也不错。赞一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