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6-0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蒋智华 页数:277
内容概要
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仃利于促使农业由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从而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矛盾;仃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仃利于应埘现阶段我国农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严峻挑战,全面提高我闻农业竞争力。 研究优势农业的目的就是对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和升级。然后选择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和产品,加以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头羊”。
作者简介
蒋智华,女,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云南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现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是理论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经济问题探索》、《思想战线》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参编教材和经济学著作多部。从事高校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和"课堂教学优秀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问题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第二节 世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三节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第四节 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第五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途径第二章 云南优势农业选择的环境分析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供求状况第二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云南优势农业的影响第三节 WTO框架下云南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四节 中国一东盟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云南优势农业发展分析第三章 优势农业选择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优势农业的内涵及选择的意义第二节 优势农业选择的基础理论述评第三节 优势农业选择的基本原则第四节 优势农业选择的方法与模型第四章 云南优势农业选择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云南优势农业选择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优势分析第三节 种植业主要产品优势分析第四节 畜牧业及主要产品优势分析第五节 林业及主要林产品优势分析第六节 热带、亚热带主要产品优势分析第七节 优势农业形成规律总结第五章 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分析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构成要素第六章 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世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分析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分析第三节 云南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分析第七章 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案例分析--以云南烤烟业为例第一节 云南烤烟生产的概述第二节 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和成功的经验第三节 烤烟产业化组织形式第四节 云南烤烟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展望第八章 云南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与对策第一节 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制定要求第二节 云南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第三节 实现云南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第四节 实现云南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协调化 协调化即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产业政策的科学性,增强产业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科学的产业序列,加快产业向符合演进规律的方向发展,达到结构效益最大化,即在投人品与中间产品之间、中间需求品与最终产品之间、最终产品与用户消费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和谐的比例关系。使产业结陶在协调化的同时还应具有向高度化转换的功能。协调化主要有下列7点要求;(1)农林牧渔四大产业部门之间、各生产项目之间、各产品之间和各品种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以利于相互协调发展。(2)劳动、资源、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多层次产业协调发展。(3)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化。(4)产业间关联关系协调化。(5)产业部门增长速度协调化。(6)产业阶段交替协调化。(7)产业间及各产业部门间素质协调化。 2.高度化 高度化即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高度化过程必须反映协调化的要求。高度化一般具有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特征,这就要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度化主要包括以下6点要求:(1)农业产业知识化。(2)农业产业结构由种植业占优势比重向非种植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3)由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4)由低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重向高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5)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比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6)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 3.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该产业结构能够提高各产业及部门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即产业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主要包括以下6点要求:(1)各产业部门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要力求均衡。(2)产业间的关联度要不断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越高,产业结构效应就越大,产业结构就越合理。(3)各产业能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4)各产业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5)各产业能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6)各产业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化、高度化和合理化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协调化、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实行合理化,才能达到协调化、高度化。而产业结构达到协调化、高度化又促进了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 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可以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理解为:在遵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前提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通过政府有关产业政策的实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再分配,推进产业结构协调化、高度化和合理化的过程。 三、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形成其特定的产业结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各部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从而使它们之间存在着客观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依存性。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成部分。农林牧三结合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合理的生态系统的客观要求,也是使农业生产形成良I生循环的必要条件。农牧结合是由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的必要性决定的。而林业对于农牧业生产的作用是由于林木的植物群落在其生命的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诸如调节大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改变大气组成(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氧气)、降低风速、保持水土等。因而,能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没有发达的林业,便不可能稳定发展农牧业生产,也不可能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2.需求结构 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所能承担的对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它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结构,企业需求结构,家庭需求结构或个人需求结构,以及以上各种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间(产品)需求结构、最终产品需求结构,以及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的比例;还包括作为需求因素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社会需求和消费是存在普遍变化规律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