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玉婧 页数:272 字数:250000
前言
《环境成本内在化环境规制及贸易与环境的协调》一书是王玉婧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扩充和深化而成的,本书围绕贸易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书稿完成之时,正好赶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的召开,虽然各国没有就温室气体减排草案达成协议,但相信此书的出版能给读者带来启迪并引发关于环境问题深入的思考。 当《寂静的春天》里的鸟儿不再欢快地呜叫,当丹尼斯·米都斯在《增长的极限》中对人类提出警告,直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表明人类意识到为了追求财富这个梦想,已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健康受到威胁等等。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一开始只是被认为是国内问题,人们对国际环境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金枪鱼一海豚案、美国一加拿大鲑鱼出口案、美国修订汽车标准案以及海龟一海虾案等均反映出用环境保护措施和贸易措施之间的冲突以及使用环境手段来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竞争的趋势。《21世纪议程》认为“通过贸易自由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贸易与环境相辅相成”,应“制定和促进人类更加了解贸易和环境的关系的适当研究计划,以促进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会议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渐受到关注,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以上理论和现实背景,首先进行了贸易与环境冲突的理论分析,指出当前贸易活动存在的不可持续性;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贸易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和产品效应以及规制效应体现出来,贸易对环境的效应取决于几种效应综合的结果。服务贸易同样具有环境效应,而且对环境的影响比较隐蔽和复杂。针对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中突的现实,将生态学规律、热力学定理与经济系统规律结合,从贸易主体作为经济人的假设、生态环境系统供给的有限性、贸易中成本与收益衡量方法的缺失等方面揭示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和贸易活动与生态学规律的冲突。本书将生态系统和生态学规律与经济系统和经济规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从热力学定理中获得启示,指出不断扩大的贸易活动产生熵增,如果环境阈值被打破,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因此,贸易是生态系统整体性的一种活动,贸易的发展和运行方式必须考虑环境要素和环境成本,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制约,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相平衡与协调。
作者简介
王玉婧,1968年生,天津人。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源环境经济学,曾于2003年赴澳大利亚Charles,Sturt University做研究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教育部及科技部科研项目,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并有论文被SSCl期刊、IS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理论回顾与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贸易的非持续性与贸易和环境的冲突 2.1 贸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分析 2.2 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分析 2.3 贸易活动的正效应及其非持续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2.4 贸易活动非持续性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原因分析 第3章 环境成本内在化与贸易和环境的协调 3.1 外部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动因分析 3.2 环境外部性与环境成本内在化 3.3 环境成本内在化下的环境成本计量 3.4 环境成本内在化与贸易和环境的协调 第4章 环境成本内在化与贸易比较优势 4.1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及其修正 4.2 环境要素禀赋模型与环境比较优势 第5章 环境规制与贸易竞争力 5.1 与贸易相关的环境规制分析 5.2 环境规制与国际竞争力的协调 5.3 环境规制与贸易措施的比较分析 第6章 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规则与环境保护的约束冲突 6.1 GATT/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议题 6.2 环境议题对GArF/WTO法律原则和协议条款的冲击 6.3 WTO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的缺失 6.4 WTO规则与MEAs之间的潜在冲突 6.5 国际社会协调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规则与实践 第7章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与环境的冲突 7.1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特征 7.2 中国贸易增长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7.3 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国际环境技术壁垒 7.4 对环境技术壁垒的理性分析 第8章 实现中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8.1 贸易与环境的协调:从环境输出走向生态修复 8.2 建立有利于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8.3 确定环境成本内在化原则,实施环境规制 8.4 发展环境服务业与环境服务贸易 8.5 环境技术创新与贸易、环境互动机制 8.6 发展环保产业,构建可持续比较优势 8.7 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管理,重视与WTO规则的协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2.1.1 贸易自由化有益于环境论 贸易有益论认为,国际贸易改善了环境,贸易便利了环境产品的贸易和技术转移。很多文献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建立关系,并提供实证证据表明贸易开放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如费兰蒂诺(Ferrantino,1997),Antewileret al.(1998),Ferrantino&Linkins(1999),塔西(Tasi,1999)的研究显示出贸易自由化会提高环境质量。弗兰克和罗斯(Frankel&Rose)则试图回答:对于给定的人均收入水平,贸易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什么。他们从双边贸易重力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贸易、污染和收入的关系,使用多国截面数据,得出结论:除了二氧化碳排放,没有证据表明贸易对于环境产生有害影响。Antweil-er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表明贸易有利于环境,指出贸易影响环境的三个渠道:生产位置、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其计量模型使用SO2的变化说明这三个渠道的影响:生产位置变化对贸易的影响甚微;贸易导致生产规模增加,对环境质量有轻微的负面影响,如果生产规模增加1%,模型中各国的污染颗粒增加0.2 5%~0.5 %;贸易产生的收入效应是主导力量,通过技术效应可以使污染颗粒下降1.2 5%~1.5 %,主要原因是富国更珍惜环境价值并通过使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提高生产率。其结论是国际贸易开放的进一步影响,通过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表现出来,会降低每个国家的SO2水平,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环境。关于贸易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安德森(Anderson,1992)发现贸易自由化的净效应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对环境质量改善有效,并研究了世界食品和煤炭产业,表明全球食品和煤炭自由化会减少这些产业带来的相关污染水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