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朝晖 页数:200 字数:230000
前言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一次挑战。自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创立以来,传统金融理论逐步建立起优美而宏观的大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它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上,代表人类对金融领域最为本质的认识,赋予我们对金融现实进行理性思考的基本框架。然而,金融现实是极其复杂的,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传统金融学的某些结论,出现了许多难以解释的异常现象,如:股权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之谜、红利之谜、日历效应、规模效应等,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传统金融理论的权威地位。 行为金融理论在心理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重新审视主宰金融市场的人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它有效地解释了众多市场异常行为。它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由“应该怎么做决策”转变到“实际是怎样做决策”,它提示了投资者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得研究更接近于实际。 因此,对金融学来说,行为金融革命是一条折中的道路,它不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理论框架,而是将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纳入考察范围,特别是心理学和社会学,这有益于我们从不同视角来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
内容概要
这部著作敏锐地认识到投资者群体行为研究的重要性。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有限理性个体行为已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个体投资者各种认识偏差及原因已被揭示出来,但投资者群体行为研究尚待深化。投资者群体行为不能简单看成投资者个体行为之和,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安德瑞·史莱佛(AndreiShleifer)认为人们并不只是偶然偏离理性,而是经常以同样的方式偏离,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并非随机进行,而是在大致相同的时间,买卖同样的股票。因而,证券市场波动,证券价格最终由投资者群体行为决定,对投资者群体行为的研究更有意义。 这部著作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扩展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社会学主要集中于研究群体,社会学家的主要兴趣在于社会相互作用。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相比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试图在研究内容上更侧重于个体。在研究方法上更侧重于实验。相比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对个体之间的差异关注得较少些,而更多关注人类如何看待影响彼此。社会心理学也是一门关于环境的科学。它揭示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人。这部著作运用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这一特定的群体,考察他们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运用这一理论去解释证券市场的群体行为。 这部著作还来源于投资实践。投资者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亏损严重,人人都不看好未来走势,就是底部到来之时;而人气高涨,街头巷尾都在热谈股票,很可能就是股市见顶之日。经验如何上升为理论,理论如何解释现象,这并非易事。作者长期收集《股市动态分析周刊》好淡指数,每周一次,长达十余年,从未间断,积累了宝贵的一手数据,难能可贵。长期的积累与思考最终形成了股市波动与投资者群体行为假说。尽管假说有待完善,但这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这部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较多的创新之处。其一,它将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者群体行为联系起来,把投资者情绪作为投资者群体行为的测度。其二,证券具有类似“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证券价格上涨会增加投机需求,从而增加总需求,反之,证券价格下跌会减少需求。其三,证券市场达到局部均衡时,套利无法影响证券市场整体偏离基本价值。其四,在设计投资者情绪指数时,未来预期的时间长度以月度为宜。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与辨析 1.3 研究方法和本书结构 1.4 主要贡献及后续研究第2章 投资者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研究 2.1 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 2.2 投资者个体行为研究 2.3 证券市场群体行为研究 2.4 本章小结第3章 投资者群体行为理论研究 3.1 证券市场中的从众行为 3.2 证券市场中的群体影响 3.3 证券市场中的集体行为 3.4 本章小结第4章 投资者群体行为模型研究 4.1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4.2 投资者行为模型 4.3 群体行为的微观模拟模型 4.4 本章小结第5章 股市波动与投资者群体行为假说 5.1 股市的经验 5.2 投资者非理陛预期假设 5.3 证券市场持续迅速出清假设 5.4 股市波动与投资者群体行为假说 5.5 投资者群体行为的微观模拟 5.6 本章小结第6章 证券市场投资者群体行为测度 6.1 投资者群体行为测度概述 6.2 直接投资者情绪指数 6.3 间接投资者情绪指数 6.4 我国的投资者情绪指数 6.5 投资者情绪研究小结第7章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证券市场群体行为实证分析 7.1 研究假设 7.2 研究样本描述 7.3 股指收益与好淡指数的长期均衡关系 7.4 好淡指数与股市收益的Granger因果检验 7.5 好淡指数的VAR模型及冲击反应分析 7.6 好淡指数波动性分析 7.7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有效市场假说 从有效市场假说(EMH)的发展来看,它的形成是众多学者智慧的结晶。EMH认为股价会反映所有的已知信息,它排除了利用现有信息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也排除了通常的证券交易策略的价值。在信奉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人看来,积极的投资者无论采用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无法战胜市场。按照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集的反映情况,有效市场假说可分为三种情况。这种分类最早由Roberts(1967)提出,后由法玛推广。 弱式有效市场(weak fom),它认为股价已经反映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过去的股价、交易量等数据。因为过去的股价资料是公开的,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所以对市场的价格趋势分析是徒劳的。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如果这样的数据曾经传达了未来业绩的可靠信号,那么所有投资者肯定已经学会如何运用这些信号,随着这些信号变得广为人知,它们的价值会消失。所以,在弱式有效市场的情况下,技术分析没有任何价值。 半强式有效市场(semi.strong form),它认为与公司前景有关的全部公开的已知信息一定已经在股价中反映出来。除了过去的价格信息外,这种信息还包括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技术状况、产品状况、各种会计、财务数据等。因此,如果某投资者能从公开已知渠道获取这类信息,可以认为它也已经被反映在股价中了,半强式有效市场否定了基本分析的意义。 强式有效市场(strong form),它认为股价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甚至包括仅为内幕人员所知的信息。由于证券法规禁止公司管理层和了解公司经营活动和决策过程的内幕人士利用他们所知道的有关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盈利活动,因此从理论上说,一个机制完善、监管严格的市场是不存在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的。从这个意义讲,是无所谓强式有效假定的。但是在实际上,内幕交易很难界定,法律无法确定所有在尚未广为人知之前就获得信息的投资者全是违规投资者。其次,市场监管也难以做到没有违规交易发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