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谷书堂 页数:1329
内容概要
本书可作为著名学者谷书堂先生这一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也可以作为他60年来在科研活动中所走过的不平坦道路的写照。 本书编辑的主旨是反映谷书堂先生这一生科研活动的经历和概貌,内容分两部分,首先是论文部分,它涉及问题的范围较广,按不同的文章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经济学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问题;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中国宏观经济与经济发展;价值论与个人收入分配;其他。过去的那本选集对访谈和笔谈都未收入。由于这些谈话往往都与论文的内容有关,也反映了当时报刊关注的热点,所以此次编辑时把它们也收集进来,并按访谈内容分别安排在相关论文的后面。其次在论文后面设置了附录。
书籍目录
上卷 第一部分 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答王章耀、萨公强两同志 谈谈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 如何认识价值规律在人民公社中的调节作用 试论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 关于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问题的再认识 论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对价值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再探讨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的转化形态问题 评孙冶方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非商品生产”的思想 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探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条件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续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论纲 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苏星同志商榷 劳动价值论对话 第二部分 政治经济学探索 坚决清除“四人帮”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流毒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几个理论问题 推荐一本通俗的政治经济学读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对如何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的几点意见 学习《资本论》中关于经济效益的思想 学习《资本论》重视提高经济效益 对修改和编写教材的几点看法 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结构问题的看法 从实际出发建立较为合理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根本改造——“北方本”第三次修订会述评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前言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二版)前言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一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二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三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四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五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六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七版前言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八版前言 一本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力著——评钱伯海主编的《国民经济学》(增订版) 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研究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理论经济学之重建 再谈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理论创新与中国经济学之发展 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再谈经济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 如何建立中国的经济学(文摘) 论中国转型期经济学 继承发展规范创新——评逄锦聚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 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走向的思考 政治经济学的困境与出路——我们需要一部《中国转型经济学》 我国转型期的经济学理论走向 再论经济学在中国的走向问题 和谐社会理论基础初探 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位置和功能 谷书堂教授对政治经济学改革中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谈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中国的经济学走向何处——经济学家谷书堂提出:发展经济学应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口 探求理论经济学的创新与构建 《经济学家》的特色和创新 寻找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增长点——记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教授谷书堂 转型期经济学——访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 寻找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增长点 第三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 论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两种经济调节方式的结合与范围划分 再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如何认识我们的经济开发区 把坚持计划经济与利用价值规律相结合 坚持计划经济与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尊重经济规律改革经济体制 论宏观控制 论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特征 新型计划体制的目标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实质是什么——从股份制企业讨论引起的 开放资金市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活力与两极分离的企业经营机制 股份制问题的讨论述评 推进价格改革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对价格改革实践的思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宏观控制的几个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 农村家庭工业的新探索——评《独具特色的致富路》一书 对承包制历史方位和发展前景的再思考 坚持改革方向稳步推进改革 略论产权制度改革 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和思考 从深圳的经济发展看内地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之争 十年改革对九十年代改革的启迪 全方位的开放要求全方位的政策 推进股份制发展市场经济 只有进行根本的改革,才能把经济建设更快地搞上去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赖于政府转变职能 对市场经济有关问题的思考 我对改革经济运行机制的看法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对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有益探索——《改革:面向新世纪》丛书评介 论转变政府职能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认识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信息和激励机制的比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 计划与市场结合的问题仍需讨论 中国从双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重点和难点 两类企业与市场经济 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关于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若干思考 双轨经济体制运行的实证分析 由双层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卷 由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点和难点 劳动力市场配置——国有企业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 由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天津经济发展与走向现代化都市的道路 初始制度安排对制度变迁的约束——兼论计划经济起点上的市场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前瞻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转制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机制转换:障碍及对策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理论 “主体产权论”在产权理论上的创新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问卷调查报告 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公司治理:寻求新的突破——评李维安博士的《公司治理》 关于产权制度有关问题的几点认识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争论与剖析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若干争论的看法 如何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 改革的难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对接”——经济学家谷书堂、常修泽谈计划与商品的关系 必须在体制上进行根本改革——访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 评说改革:攻坚还需奋力——1994年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专题报道(下) 反通胀中国能否打赢这场攻坚战——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谷书堂教授访谈录 国企转制三大要害 走好,股份制——“新瓶装旧酒”收不到改革效果 中国转型经济所带来的思考 拆除国企改革“挡浪坝” 回顾与展望——2002年天津市社联学术信息交流会发言摘要 第四部分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 再论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特征 价格体系的“块间断续连动改革”与战略起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再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和当前经济形势的若干问题 韩国的“创汇依赖”与对华投资分析 一个跨世纪的重大问题——加入关贸总协定对海南省的影响 论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与跳跃式发展 创造条件走出困境——论搞活国有企业的矛盾与出路 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政策选择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东亚产业圈带与环渤黄海地区的发展 论国有经济的困境与出路 空间平等与总体经济效率——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转型分析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多方筹资 中国通货膨胀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分析 “复关”暂时受挫与天津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影响香港未来繁荣稳定的主要因素探析 关于转轨时期经济剧烈波动的剖析及其对策 经济发展研究与经济学在中国之发展 消费扩张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天津市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九五”时期天津市利用外资的任务、思路和对策 决定香港未来的主要因素 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与微观经济改革的关系 依法治价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当前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中的一个矛盾与对策 关于规模经济的含义及估计 从东亚金融危机引起的对亚洲模式的思考——以韩国经济模式为案例的分析 从进入退出角度对重复建设的考察 新经济浪潮与中国经济 从各国间的长波关系看中国经济发展 论宏观控制 在中国地质经济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1991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谷书堂谈环渤黄海地区与天津——访南开大学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 各取所长,形成整体优势——谷书堂教授谈“珠三角”规划与发展 关于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问题——访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 入世后的中国经济——部分经济学专家、学者座谈摘录 第五部分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分配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序 对“按贡献分配”的再探讨 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 市场经济按要素贡献实现分配 转轨时期居民消费和收入关系研究——居民家庭预算数据分析 消费函数理论研究上的可喜成果——《中国消费函数分析》评介 注重消费经济的实证研究是发展消费经济学的关键 从产品分配谈到劳动价值论 求解价值总量之“谜”两条思路的比较 价值创造、产品分配和剥削关系的嬗变 对“按要素贡献分配”及其与收入差距扩大关系的思索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一部新作——推介陈宗胜、周云波著《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 可否按贡献分配——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谷书堂答问录 谷书堂提出“按劳分配”新解释 第六部分 关于其他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强和国际斗争的加剧 我国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 我国高校管理教育发展问题和改进刍议 The New Monism 0f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寻求两种制度下的经济合作之路 中国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一部力作 我的老师杨敬年先生——《期颐述怀》序 忆滕先生二三事 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宽视野,加强合作 提高认识,增强为社科事业献身的自觉性附录Ⅰ 主要著作教材目录及纲要(1954~2008年)附录Ⅱ 小传 天津学者——谷书堂 社科名流档案——谷书堂教授简介 从烟台走出去的著名经济学家——记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谷书堂教授 沉浮中求索——南开大学谷书堂教授访谈 孜孜以求,努力把握经济科学制高点——记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 勇于开创社会主义经济新论的谷书堂教授 以实事求是为灵魂的经济学家——记谷书堂教授 辛勤耕耘潜心求索——谷书堂学术生涯五十五年 执著求真务实,撒播南开精神——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耕耘者谷书堂教授 南开九位经济学者学术成果载人史册 《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第六辑)》南开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谷书堂 一个经济学人的足迹——访执教55周年的南开大学教授谷书堂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对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讲的生产方式做这样的理解与《资本论》的研究目的是吻合的。《资本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而经济规律并不限于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其中也包括那些在各社会形态中普遍存在的生产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采取的特定形式。因此,不侧重研究生产关系固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离开了对一般生产过程的分析,孤立地分析生产关系,那也很难掌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本质联系。既捕捉不到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可能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讲过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这样一个观点。这实际上是具体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指出先是生产工具的变化,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由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又引起所有制关系的变化。这个生产方式同生产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只有把它们同时都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才能够达到政治经济学所要达到的全部目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所讲的话,如果撇开资本主义那个外壳不谈,对社会主义部分也是同样适用的。因此,我认为应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这样理解研究对象也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要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政治经济学作为一切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必须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仅仅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研究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的同时,加强对生产方式的研究,找出生产方式发展的规律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全面地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生产蓬勃发展。同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包括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结合部的生产方式,也有利于经济科学本身的发展。
后记
当这部文集编辑告竣之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程晶蓉、鲁大成夫妇为此书编辑所付出的劳动,最初是由小程帮我在网上搜罗过去发表的作品,继而她又承担了编辑电子版的工作,但在进行中她的产期提前来临,于是她把这份工作托付给她的丈夫鲁大成先生,这时大成除了本单位的工作和照料小程的产后之外,又加上了这一份额外的负担,可以想象他是多么劳累,然而他却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对于他们夫妇的这份热情支持和帮助,我只能由衷地表示感谢。此外,还要感谢关永强、那艺、荆可迪几位同志参与了部分文字的校对工作。这部文集最后的编校、出版、印刷和装订工作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完成的。因此,在这里,我对副总编辑吕萍女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她在支持我出版这部书稿上,可以说从起始到成书都是认真负责到底的。
编辑推荐
《谷书堂文集(套装上下卷)》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