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洪永淼,郑红亮 主编 页数:458
内容概要
“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青年经济学者的科研活动,加强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培养经济研究的后备力量。 本文集仅收录了“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部分入选论文,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和青年经济学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编辑、出版本文集的初衷。
书籍目录
宏观经济篇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1952~2006年——基于样本时期和滤波算子的比较研究 生产率水平、劳动就业与宏观经济波动——标准RBC模型能匹配中国的数据特征吗 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波动溢出”假说与检验 基于HP滤波分析的中国通胀牺牲率的长期影响因素研究 通货膨胀对行业景气的影响——基于成本传导能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美经济发展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国省级政府财政竞争问题的实证分析微观经济篇 中国城乡居民香烟消费影响因素及相关经济行为研究 货币购买力的微观基础新视角 中国居民工作满意度的性别差异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统计调查分析 农户不可分性理论的数理分析 合伙制与雇佣制的选择:基于控制权的视角 产品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以分割生产及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为视角的分析财政金融篇 税制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异化与上市公司税收遵从行为 贷款偏好、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 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来自营运资本投资的新证据 基于熵值法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公司捐款与经济动机——基于汶川地震后中国上市公司捐款的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篇后记
章节摘录
宏观经济篇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1952~2006年——基于样本时期和滤波算子的比较研究二、文献评述:是RBC方法还是Non—RBC方法首先回顾国内关于RBC(或DSGE)模型的研究。卜永祥和靳炎(2002)是这一领域内的最先尝试者,他们的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和商业贷款等经济变量之间的波动关系,指出技术冲击可以解释76%的中国经济波动,按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与中国经济波动关系密切的金融指标分别为M2和M1,与股价变动率关系密切的金融指标分别为M2、金融机构贷款和M1。陈昆亭、龚六堂和邹恒甫(2004a)同样认为基本RBC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可以达到80%以上,但模型预测的就业与经验事实存在较大偏差。陈昆亭、龚六堂和邹恒甫(2004b)则更进一步区分了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指出中国的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由供给冲击造成的。与之不同的是,黄赜琳(2005)在模型中引入一种特殊的需求冲击——政府支出冲击,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效应问题,发现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杜清源和龚六堂(2005)则在基本RBC模型中引入“金融加速器”,分析金融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研究证实了“金融加速器”的存在,即微小的波动都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陈昆亭和龚六堂(2006)进一步对基本RBC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包含黏持性价格和内生货币机制的动态周期模型,预测结果比标准RBC模型有显著改进。李浩等(2007)在Sehmitt—Grohe和Uribe(2003)的基础上,运用中国数据的参数校准,表明开放经济模型比封闭经济模型更能准确地刻画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特点。胡永刚和刘方(2007)研究了就业的非周期性和隐性失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注意到中国信用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消费波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引入劳动调整成本和流动性约束,改善了模型各变量尤其是消费与其实际值的匹配程度,较好地模拟了1978年以来中国消费波动较大的经验事实。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