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保平 页数:309
内容概要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和经济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及职责分工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防范和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舞弊、欺诈行为。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舞弊造假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导致管理失控的重要原因。 内部控制是联系企业内部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各主体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制衡,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实践证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约束管理者行为,健全监督机制,规范企业运营,防范欺诈舞弊,有着“防火墙”的作用。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内部控制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36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已经有关于内部控制的简单记载。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内容,亦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庞大,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满足社会需要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内部控制因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关乎企业盛衰荣辱,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王保平,经济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高级会计师。 个人专著:《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与实战》、《资本监管博弈论》、《1+38的故事——企业会计准则的趣绎》、《商业银行会计实务》、《保险公司会计实务》 专业论文:在《会计研究》、《税务研究》、《保险研究》、《财务与会计》、《中国总会计师》、《上海国资》、《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会计之友》、《上海管理科学》、《新理财》等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 经济时评:在《中国会计报》、《中国保险报》、《会计之友》等发表经济时评4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导论第1章 集团内部控制的探索价值1.1 本书的目标定位1.2 集团内部控制研究价值1.2.1 理论意义1.2.2 现实意义1.3 集团内部控制研究方法1.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1.3.2 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方法1.3.3 比较与案例相统一的方法1.3.4 归纳与演绎相统筹的方法1.3.5 文献追踪与评述的方法1.3.6 实地访谈与评估的方法第2章 集团内部控制的研究基础2.1 集团“大行其道”:基于市场驱动力视角的分析
章节摘录
第一篇 导论 第1章 集团内部控制的探索价值 1.1 本书的目标定位 一位深谋远虑的成功企业家曾经动情地说过:“我们现在是在大海上,不缺划桨的,不缺掌舵的,缺的就是那个爬到桅杆最高的地方,拿着望远镜看的人。你的企业,没有驱动力装置不行,没有制动装置更不行”。是啊,长期以来,高级经理们一直在寻找能更加有力地控制他们所经营企业的方法,内部控制正是促使公司向着盈利目标和实现自身使命迈进,并减少这一进程中出现的“意外死亡”。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使管理层能够应对急剧变化的经济和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偏好,以及为未来增长而进行的重组。显然,内部控制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资产损失的风险,并且有利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我们经常听到的内部控制,其实主要是基于单个企业层面的。当然,作为单个企业,它是整个经济肌体的构成细胞,也是内部控制的主战场,强化其内部控制本无可厚非。而笔者在长期的集团管理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战体验中,一个强烈的现实问题时常触动着自己的敏感神经。为什么专门针对集团层面的内部控制并没有被摆在其应有的位置。其实,就在市场上企业都将集团化作为一种理性或非理性的价值追求时,笔者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针对集团进行专门化的内部控制研究,应该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在笔者接触到的集团本级管理层(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等)、业务管理层(财务会计、内部审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等)、子公司管理层与业务层的众多群体中,对于不同的人群而言,内部控制常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由此而时常会引起沟通的误解和不同的期待。因此,本书需要首先明确内部控制的概念,并阐明本书内部控制与相关管理职能的关联度。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