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通 主编 页数:273
前言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履行其各项职能的基本工具。一般来说,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讲财政政策,往往强调的是前者,主要研究其作为干预经济的手段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即政府如何有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来熨平经济波动。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讨论财政政策问题,强调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各类财政措施,为全面履行其应有的职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革开放30年来,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提高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带来的损害。作为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发展积极性,激活了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的发展动力。作为分配政策,财政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作为社会政策,财政政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社会建设,使国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综合性的政策,财政政策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基本工具,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不断进步创造条件。随着财政政策实践的不断丰富,对其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9章,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财政政策的变化历程及其发挥的各种影响和作用。首先,从宏观调控角度介绍了我国宏观财政政策实践活动;接下来分别从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财政政策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财政政策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财政政策与改善民生、财政政策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财政政策与对外开放等层面,详细论述了相关财政政策措施;鉴于全球化对一国财政政策安排需要有效国际协调的要求,专门用一章介绍了我国财政对外交流与合作问题;最后对我国近中期财政政策走向做了趋势性的展望。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多维度的系统论述,综合展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财政政策全貌。这样,既可以给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展现中国财政政策30年的历史全景,给普通读者解读“30年来我国财政为改革开放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组织编写《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这本书的初衷,但愿呈现给大家的这本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反周期调节的实践 第一节 1978~1992年:财政政策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财政政策支持和推进改革开放 二、探索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运行 三、增强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 四、开始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二节 1993~1997年: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践 一、1993年:经济严重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1993~1997年的财政调控措施 三、1993~1997年宏观调控的成效 第三节 1998~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实践 一、1998年: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趋向 二、1998~2004年的财政调控政策 三、1998~2004年宏观调控的效果 第四节 2005年以后:稳健财政政策实践 一、2003年以后经济结构和体制问题突出 二、2005年以后的财政调控政策 三、2005年以后宏观调控的主要成效第二章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释放经济发展动力 一、激活公有经济领域两大主体的发展动力 二、放开和培育各类新生经济成分 三、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调整经济结构 一、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二、推动所有制结构调整 三、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支持产业技术升级 二、促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三、提升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第三章 财政政策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政策演变 一、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农业发展 二、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趋向 第二节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空间 二、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崛起,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四章 财政政策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章 财政政策与改善民生第六章 财政政策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七章 财政政策与对外开放第八章 改革开放30年财政对外交流合作第九章 我国近中期财政政策展望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反周期调节的实践第一节1978-1992年:财政政策的探索与实践从1978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这期间正是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转变的过渡阶段。从1978年底到1984年10月的改革起步阶段,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并取得了较大成功,在城市也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改革试点;从1984年10月到1988年9月的初步展开阶段,改革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同时也从微观领域逐步扩展到宏观领域,并涉及政治、科技、教育体制等多个领域;从1988年9月到l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期间,进行了经济治理整顿,并不断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在这期间,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市场逐步扩大,市场微观主体逐渐形成,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计划经济运行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市场运行机制尚在培育和发展阶段,但总体上看,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即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开始有意识地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我国财政也开始注重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经济,逐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转型时期财政政策作用机制。
后记
本书是由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张通同志担任主编,并对全书进行总体设计和最终审定。在主编指导下,依据统一设计的框架分头写作,最后由主编总纂定稿。在全书编写工作中,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参加了初稿的撰写,主要有:刘尚希、傅志华、马晓玲、刘微、李三秀、赵大全、高小萍、李成威、刘军民、许文。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财政部综合司为本书做出了特殊贡献,提供了部分章节的初稿,并对全书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国际司也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章节的初稿。另外,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撰写者参阅了财政部相关司局为《中国财政改革三十年》一书提供的相关材料。财政部办公厅和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有关领导也为书稿的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经济科学出版社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本书出版之际,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力求把财政政策问题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分析,即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轨迹来把握政府财政政策的脉络,同时,透过财政政策背景及其效果来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进步。《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正是基于30年来的财政政策实践,以财政政策的功能与作用为线索,试图对财政政策的变化历程及其对我国改革开放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和刻画,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发展与稳定提供经验与新的思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