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郭莉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郭莉 页数:229
前言
工业共生是现代工业企业面对环境问题的组织新模式,是指企业之间开展的以经济和环境双赢为目标的资源互补性活动。作为工业共生的直接实践形式,生态工业园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本书围绕工业共生空间分布形态的进化、模式的进化和技术动因三个专题,阐释了工业共生进化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三个角度的内涵,对解决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扩散效应差、经济效益低、技术创新力薄弱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对企业大量实地调研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融合了产业生态学、生态学、自组织理论、网络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了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研究:第一,提出并实证了工业共生在空间分布上的路径选择。目前学术界对工业共生的研究多聚焦在生态工业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生态工业园本身存在环境扩散效应差等现实问题,如果盲目推崇生态工业园可能导致区域环境改善的片面性。
内容概要
《工业共生进化及其技术动因研究》围绕工业共生空间分布形态的进化、模式的进化和技术动因三个专题,阐释了工业共生进化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三个角度的内涵,对解决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扩散效应差、经济效益低、技术创新力薄弱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共生是现代工业企业面对环境问题的组织新模式,是指企业之间开展的以经济和环境双赢为目标的资源互补性活动。作为工业共生的直接实践形式,生态工业园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
郭莉,女,1977年8月生,辽宁铁岭人,管理学博士。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2006年6月至2008年7月在东北大学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政策与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等多项课题,已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等多项课题。近几年来,在(《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预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1.1 选题依据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4 主要创新点第2章 工业共生进化的理论基础2.1 工业共生进化的概念基础2.2 工业共生进化的构成要素2.3 工业共生进化的理论基石——协同学2.4 本章小结第3章 工业共生空间分布形态的进化研究3.1 产业生态系统进化的路径依赖研究3.2 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扩散效应分析3.3 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两种基本的空间分布形态3.4 工业共生空间分布形态的演进路径研究3.5 本章小结第4章 工业共生模式的进化研究4.1 互惠型工业共生的生成机理研究4.2 单方获利型工业共生的生成机理研究4.3 工业共生模式的稳定性分析4.4 工业共生模式的转换机制研究4.5 本章小结第5章 工业共生进化的技术动因识别5.1 工业共生进化的巨涨落——技术创新5.2 技术创新在工业共生进化中的作用:以鲁北生态工业园为例5.3 基于统计分析的科技进步与工业共生的耦合度研究5.4 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分析5.5 本章小结第6章 工业共生进化中技术动因的作用机理分析6.1 工业共生进化中“技术创新悖论”的产生与破解6.2 工业共生进化中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理论研究6.3 环境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的实证分析6.4 本章小结第7章 结论与展望7.1 主要结论7.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 引用案例清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引言据唐《岭表录异》记载,寄居蟹和丽海葵经常共同生活,前者受后者的毒刺伞的保护,而后者从前者的移动和进食中获得食物来源。可见,生物界的共生现象很早就为人所知。然而,工业系统开始借鉴生物界共生现象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布恩和巴斯(1997)指出,工业共生与生物界的共生存在两点本质的区别:一是工业共生关系因系统边界而异,二是工业共生进化的非自发性。这就需要我们对这种企业问的交互作用做深入的研究。1.1 选题依据1.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工业系统已经很难继续维持传统的“线性”生产模式,即无偿的从生态系统中调入原材料,并将大量多余副产品以废物形式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将经济活动转变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过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资源使用和废物排放。1989年弗莱秋(Frosch)和伽罗珀罗(Gallopoulos)提出“产业生态学”和“产业生态系统”,由此,产业生态学迅速发展起来。
后记
本书是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书中论述了工业共生进化的内涵及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产业共生进化及其绿色技术动因研究》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产业共生中绿色技术跃迁的路径、时机及影响因素研究》的阶段成果。我对生态工业领域论题的研究兴趣始于2002年,当时国内生态工业园实践方兴未艾,本书的研究思路随着生态工业发展而不断完善。在本书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博士生导师苏敬勤教授的悉心指导,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我的不仅是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更是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感谢大连理工大学的武春友教授、汪克夷教授、董大海教授、王延章教授、戴大双教授、胡祥培教授、朱庆华教授等老师的建议和指导,特别感谢武老师等几位老师在我实地调研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帮助。同时感谢并肩战斗过的同窗,多少思想火花就在无数个不经意间碰撞而出,难忘那段美好的求学生涯。在东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得到了合作导师胡筱敏教授和郭亚军教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热情乐观、积极进取、和谐融洽的学术氛围是我不断探索科研高峰的动力源泉。
编辑推荐
《工业共生进化及其技术动因研究》在对企业大量实地调研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融合了产业生态学、生态学、自组织理论、网络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了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