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法治与银行道德风险治理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姜磊  页数:172  

内容概要

本书在综述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银行道德风险是银行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然后阐述了法治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并运用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法治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接着论证了声誉机制控制银行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和相关条件,以及银行声誉的管理与评价,最后针对我国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结合本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治理我国银行道德风险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姜磊,男,1975年6月生于山东省乳山市。2005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参编教材3部。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文献述评  第一节 银行脆弱性的微观理论  第二节 声誉理论和企业声誉文献  第三节 新比较经济学  第四节 法与金融理论第二章 道德风险和银行危机  第一节 道德风险的含义、成因和控制机制  第二节 银行危机与道德风险  第三节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银行道德风险困境第三章 银行声誉的约束机制  第一节 声誉的内涵与实施机制  第二节 银行声誉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第三节 银行的利益相关者与银行声誉  第四节 银行监管与银行声誉  第五节 信贷市场的竞争与银行声誉  第六节 银行经理人的声誉激励机制第四章 法治与银行业发展  第一节 法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法治与声誉机制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我国的法治状况和法律渊源第四节   法治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第五章 银行声誉的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美国自由银行业时期的银行声誉  第二节 银行声誉的管理机制  第三节 公司声誉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 银行声誉度量模型的设计第六章 我国银行业道德风险的治理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的道德风险问题  第二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道德风险的成因  第三节 治理我国银行道德风险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道德风险和银行危机  第一节 道德风险的含义、成因和控制机制  一、道德风险的含义  早在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道德风险的存在:“无论如何,由于这些公司的董事们是他人钱财而非自己钱财的管理者,因此很难设想他们会像私人合伙者照看自己钱财一样地警觉,所以,在这类公司事物的管理中,疏忽和消费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的”(亚当·斯密,l776年)。①不过,这方面的理论发展及其对具体问题的应用只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才开始进行的。  美国经济学家阿罗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提出道德风险这个概念,他在《承担风险的理论文集》(1971年)中指出在交易合约中,不一定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自然状态”存在,随机事件实现反映为“自然”外生选择而不是经济行为者的内生选择,以致实际的合同,不得不依赖于不完全的代理人②。阿罗的观点强调合约关系中的“随机事件”的存在,使为取得第一流的最佳效率所需要的完全的市场系列经济不能组织起来,而不得不依靠不完全的代理人。在阿罗的开拓性研究基础上,经济学界对道德风险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声誉、法治与银行道德风险治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挺一般的,不过道德风险这东西是该引起重视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