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敬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有效市场假说(EMN)、公司价值理论、信息含量学派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围绕市盈率以及市盈率相关的每股盈余和市场价值进行了一系列理论阐述和实证检验。以市盈率为起点,将会计信息与权益价值的理论模型相联系,从分析公司价值模型和会计信息在这些模型中的作用开始,引申到盈余质量和投资回报相关内容上。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信号模型、案例分析、经验数据分析。试图对市盈率、盈余质量以及公司价值内涵和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地诠释,并通过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际数据进行验证。 本书主要包括七部分: 导论讨论本书的选题由来以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第一章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包括有效市场假说,法玛的判定半强势和强势市场的划分,以及财务理论的发展,行为财务学的兴起,信号模型。因为会计盈余的核算涉及计量问题,因此对有关会计计量的理论以及公允价值也进行了总结。会计的计量观认为会计应当用来计量价值,在理论上,这种观点认为,资产应该以公允价值列示,利润应该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公允和真实的计量经济成果。在这种方式下,一个组织的历史表现为一定期间的存量(被准确计量的价值的存量)和相关的流量(如准确计量的价值变化或利润等流量指标)。一旦市场结构与完美市场的极致状态不符,准确定义价值的概念也就不存在。而会计的信息观,即认为会计是用来提供信息的,认为会计是使用估价语言和代数式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书对会计的信息观、计量观、契约观进行了一个回顾。探讨了不同角度下,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公司价值理论的回顾,可以使我们对公司价值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随后对常见估价方法从时间、空间、行为三个维度进行了概括,并把行为财务的定价方法纳入进来,对各种估价方法进行了一个总结。 第二章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一个综述。第三章讨论市盈率指标,计算方式和影响市盈率的主要因素,以及盈余质量的分析、盈余质量如何衡量和如何评价。第四章使用信息经济学对盈余质量和公司价值进行了一个阐述。总结会计盈余和股价波动的研究方法。第五章首先对相对估价法,尤其PE方法的使用,应注意的问题展开叙述,然后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第六章对市盈率和盈余质量以及股票回报方面做了实证检验,包括市盈率和盈余质量的相关性检验,市盈率对股东回报的影响,盈余质量和股东回报的相关性,盈余价值相关性的检验。采用方法包括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最后是对本书的一个回顾与总结。
作者简介
李敬,男,1970年11月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会计学专业讲师。1992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经济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河南财经学院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任助教、讲师,执教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等课程。2004年9月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会计学方向博士,研究方向:公司财务、实证会计。2007年9月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任教,为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价值评估、基础会计、会计理论、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主持院级课题1项,参与课题4项。在《经济管理》等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动因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 三、本书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和主要工作第一章 理论背景 第一节 有效市场假说,财务理论发展和信号模型 一、有效市场学说发展及国内验证 二、财务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信号模型 第二节 会计计量、会计理论发展和应计制会计 一、会计计量和公允价值 二、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盈余质量 三、应计制会计系统 第三节 公司价值理论及评估方法 一、公司价值理论 二、公司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市盈率相关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盈余质量相关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公司估价和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四节 市场异象和市场有效性验证的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三章 市盈率和盈余质量: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 市盈率影响因素和计算 一、市盈率的计算 二、影响市盈率的主要因素 三、市盈率与托宾Q 四、市盈率与盈余反应系数(ERC) 五、市盈率PE的其他应用 第二节 盈余质量评估、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一、盈余质量评价方法 二、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三、盈余质量研究的方法第四章 盈余质量和公司价值:信号模型及实证方法 第一节 会计估价和盈余质量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一、公司价值评估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二、从信号理论的角度来解释盈余质量 第二节 盈余质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理论背景 第二节 会计计量、会计理论发展和应计制会计 一、会计计量和公允价值 对每股盈余的探讨,不可避免地要追溯到基本的会计计量理论上来。只有了解会计是如何计量后,才能提高鉴别盈余质量好坏的能力。中国基本会计准则第一章提出财务报告目标是财务报告应该同时提供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但我国基本准则更强调提供以可靠性为特征的受托责任信息。比如,在对会计目标的表述上,基本准则将提供受托责任信息放在了第一位;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中,将可靠性放在了第一位;在会计计量的表述中,基本准则指出“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应该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强调是契约关系,而不是对面向市场的估价,因此会导致盈余在市场定价方面的作用的削弱。 对投资者关注的财务报告而言,要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背景。例如,在进行会计确认时,确认的标准界定主要有四个: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其中可计量性是其能否被列入财务报表关键因素。针对采用何种计量属性的争论,使计量问题成为不同会计理论学派争论的焦点。 真实收益学派的基本观念是:会计应该要反映主体的真正收益,通过阐释收益内涵,据此演绎来构建理想、通用的计量模式。其代表作有:佩顿(1922)的《会计理论》、爱德华兹和贝尔的(1961)的《会计收益的理论与计量》、莫立茨(1961)的《会计基本假设》。真实收益学派先是从经济学收益概念出发,后是从会计学资产概念出发进行演绎推理。试图从这些少数概念出发构建会计理论框架。但这些理论框架终因计量方法的落后而无法实施,会计学最终不得不选择了归纳学派所推崇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