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冯薇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活动在空间分布上不仅没有趋于均衡,反而更加集聚化,产业集聚已成为世界上普遍的经济现象。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显著使之率先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然而,近几年来,产业集聚地区出现资源与环境强约束等问题,迫切需要用新思路和新导向推进其持续发展。 本书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产业与区域的结合为切入点,系统地研究产业集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和提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对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及区域效应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和阐释,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对动态进化的产业集聚现象予以剖析。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在深入研究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得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的结论。此结论及其政策含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必将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目标。本书对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冯薇,女,1963年8月生,安徽蒙城人。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2007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及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等方面的教堂和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改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产业集群》、《中大管理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和学术集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和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等课题多项,参编国家级教材、主编教材和出版合著、译著多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第二章 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聚的演进过程 第二节 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客观必要性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节 纳入可用能的经济增长模型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大类行业产业集聚状况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小类行业产业集聚状况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状况成因分析第五章 产业集聚的区域效应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聚的区域正面效应 第二节 产业集聚的区域负面效应 第三节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诠释第六章 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产业集聚: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 第二节 循环经济:产业集聚的持续发展动力 第三节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一轮产业集聚 第四节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聚经验分析第七间 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 第一节 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国际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 第三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分析框架 第一节 本书的基本结论 第二节 未来的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由产业集聚形成大量颇具竞争力的经济群落,组成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它吸引并黏附着流动着的财富,世界之财富大多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的。此论断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所印证。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步骤。在此大背景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研究产业集聚可持续性问题,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分析框架,理论对接现实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并非均匀地分布于空间,而是趋于接近而群集。产业集聚现象由来已久,从工业化伊始英国兰开夏(Lanca—shire)的棉纺织业到美国底特律(Detroit)的汽车制造业,从硅谷(Silicon Valley)的技产业到“第三意大利”(The lllird Italy)的新兴手工业都是代表性例证。触摸世界经济,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之关键往往由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所支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 我国产业集聚现象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在工业化先行的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区域由集聚逐渐形成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显著的地区,无一不是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