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洪银兴 页数:282
内容概要
本书在对长三角地区已经和正在推进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践进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取得以下两个方面的明显进展: 一方面是反哺三农的内容。农村或农民的贫困,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更为重要的是人才的贫困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是简单地形成国家财政的“输血”机制,而是要建立“造血”机制。其中的关键,是要建立人才的反哺机制,促使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农村和农业转移,通过他们建立创业和开拓市场的机制。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固然需要进一步探索从财政方面支持的有效途径,但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好对农业和农村的人才支持战略和政策。 另一方面是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经验向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推广问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与长三角地区差距很大,特别是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与长三角当年的条件很不一样,其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更不用说其对农业和农村支持能力弱小了。因此,本课题需要在更大的范围来考虑支持农业和农村问题。也就是既要重视中西部地区自身的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同时要研究东部的工业和城市对中西部的工业和城市的支持问题。这种支持固然有财政途径,但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和制度途径。 本书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借鉴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状况,特别是基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工农互促、城乡互动的经验,试图构建一个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工农互促、城乡互动的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体系。然后,以此为理论支撑,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农互促、城乡互动的和谐协调发展的道路、方式及对策。
书籍目录
总论二元结构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路径研究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与模式: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工业化升级中的农村要素流动和收入保障农民工输出地“民工荒”成因的经济学分析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观察与思考城乡差距和缩小城乡差距的优先次序体制转轨、发展战略转型与中国城市化路都市圈内的城乡一体化都市圈城乡一体化的经验研究增强农民主体地位 消除发展差异统一城乡市场的路径研究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模式研究金融约束: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研究长三角产业集群:日本东海地区的经验与借鉴从规模效率到环境友好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