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特征及内在形成机理研究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贺炎林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横截面收益现象是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对现代金融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解释该现象成为金融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书运用现代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股市中横截面收益现象的基本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体来说,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1995年6月~2005年12月期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现象的基本特征、稳健性和演变规律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股市中规模效应存在但不显著、账面市值比效应存在且显著,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发现,我国股市的横截面收益现象不具有稳健性、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    2.运用投资组合分组和FM横截面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股市中各横截面收益现象间的联系,发现账面市值比和市值规模是影响横截面收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账面市值比和市值规模这两个特征变量间只有极微弱的正向联系,这与美国股市中两者间有一定的负向联系的实证结论不同。    3.运用现存的用于解释横截面收益的CAPM模型、FF三因子模型和DT特征模型等无条件定价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发现这些现存的无条件定价模型对横截面收益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能完全解释横截面收益。这与美国等国外的研究结论不同。    4.依据我国股市中各横截面收益现象间的联系,通过构造新因子来形成新的无条件三因子、四因子模型以对原有的无条件FF三因子模型进行改进。    5.利用贝塔条件变化信息把无条件的FF三因子模型改造为有条件的因子足价模型,实证发现贝塔条件变化的条件定价模型提高了因子模型对横截面收益的解释力,但该条件定价模型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股市的横截面收益。    6.利用均值方差时变信息把无条件FF三因子模型改造为有条件的因子定价模型,实证发现均值方差时变的条件定价模型能完全解释我国股市的横截面收益,但该条件定价模型没有稳定的模型形式。    7.利用状态转移信息把无条件的FF三因子模型改造为有条件的因子定价模型,实证发现具有Markov制度转移特征的条件定价模型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能完全解释我国股市的横截面收益,而且该解释力具有稳健性。

作者简介

贺炎林,1969年生,男,四川南充市人,管理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资产定价、公司金融、行为金融。近年来,在《中国管理科学》、《武汉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财会月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背景    1.2.1  基本面异象    1.2.2  技术面异象    1.2.3  日期异象    1.2.4  其他异常现象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书研究重点    1.3.1  现存问题    1.3.2  解决方案    1.3.3  研究重点  1.4  研究意义  1.5  本书的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横截面收益现象的主要研究内容    2.1.1  横截面收益现象的显著性检验    2.1.2  横截面收益现象的形成原因研究  2.2  横截面收益现象的主要研究方法    2.2.1  投资组合分组方法    2.2.2  FM回归方法    2.2.3  CAPM模型法    2.2.4  FF三因子模型法    2.2.5  DT特征模型法第3章  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现象特征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样本    3.2.2  投资组合的构造    3.2.3  各变量的计算    3.2.4  投资组合的一些指标值计算  3.3  描述统计及分析    3.3.1  单变量投资组合分组    3.3.2  双变量投资组合分组    3.3.3  小结  3.4  FM回归分析    3.4.1  研究方法    3.4.2  单变量回归    3.4.3  双变量回归    3.4.4  多变量回归    3.4.5  小结  3.5  研究结论第4章  横截面收益的无条件资产定价特征研究  4.1  因子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4.1.1  因子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    4.1.2  因子定价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方法    4.1.3  GMM估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2  因子定价模型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现象的解释    4.2.1  基于OLS方法的CAPM模型和FF三因子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4.2.2  基于GMM方法的FF三因子定价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4.3  对FF三因子定价模型的改进    4.3.1  新因子模型的构造    4.3.2  新因子模型的检验  4.4  特征定价模型对横截面收益现象的解释    4.4.1  研究设计    4.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第5章  横截面收益的贝塔条件变化特征研究  5.1  条件资产定价模型  5.2  研究方法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第6章  横截面收益的均值方差时变特征研究  6.1  ARMA-GARCH类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6.1.1  ARMA-GARCH类模型的主要内容    6.1.2  ARMA模型的研究方法    6.1.3  GARcH模型的研究方法  6.2  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的均值方差时变特征    6.2.1  ARMA模型的构造    6.2.2  AR-GARCH模型的构造  6.3  对无条件FF三因子模型的改进    6.3.1  改进方法及其内容    6.3.2  改进结果及其分析  6.4  本章小结第7章  横截面收益的状态转移特征研究  7.1  制度转移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7.1.1  制度转移模型的主要内容    7.1.2  制度转移模型的研究方法  7.2  研究设计    7.2.1  状态转移信息的引入方法研究    7.2.2  条件定价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7.3  实证结果及其检验    7.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7.3.2  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书总结  8.2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8.2.1  研究的局限性    8.2.2  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现象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这一现象的基本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形成的内在机理,希望能有助于揭示股票价格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1.2 研究背景  在20世纪以前,经济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产品市场中的投入产出上,研究者往往简单地把资金问题归结为一个影响产出的投入要素,还没有专门的金融学科。进入20世纪后,随着金融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凯恩斯将不确定性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等研究成果的出现,金融学才逐渐从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  金融学自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便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金融对经济活动的作用急剧加大,价格理论的研究重心从较为虚拟化的资金价格即利率、转向了更加虚拟化的资产价格比如股价,金融活动越来越市场化,以资本市场为轴心的现代金融逐步成为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决资本市场中的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市场心理预期和金融投资行为等内容,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便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发展大体上包括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以马柯维茨(Markowitz,1952)为开端的一系列理论的提出,开创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先河,构建了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雏形。这一系列理论主要包括:马柯维茨(1952)提出的基于均值方差的证券组合理论,阿罗(Arrow,1953)在其论文《风险最优配置中证券的作用》中提出的一般经济均衡完全市场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eu,1954)给出的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数学证明,莫迪利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通过无风险套利方法建立的资本结构定理,提出了MM不变原则。

编辑推荐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学术专著来对股票横截面收益进行系统的研究,本书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在研究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我国股市的最新数据考察我国股市中横截面收益现象的基本特征、稳健性和演变规律;二是从无条件定价模型和条件定价模型两个方面来探析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的形成机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特征及内在形成机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