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资本论》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经济科学  作者:[加] 莱博维奇  页数:312  译者:崔秀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么多年的思想形成了这本我在很久以前就打算要写的“书”,一本关于马克思未曾写的有关雇佣劳动的书。我确信,(而且我也向我的学生保证)我给出了许多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除了重点研究工人和理论实践之外,在这本书中还会直接涉及现在存在的斗争,或者说,这本书能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学术上的解释而已。    本书的另一部分思想是我偶尔遐思的结果。在题为《垄断资本的理论形态》的论文中,我反过来研究马克思探讨过的资本的本质和在走向集中(垄断)时的资本竞争之间关系等问题。我尝试准确地表示出资本的竞争是如何利用资本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这正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反复强调的问题。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人们提出的问题是:竞争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竞争也是一种实现雇佣劳动内部发展趋势的手段吗?显然,马克思否认将这两个问题相提并论,但是,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是不对称的呢?我在1987年发表的题为《雇佣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文中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在这篇论文中,我提出了一个马克思的“可替代的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这是本书第5章的基础(现在也是第5章)。    本书中其他一些思想形成于1973年以来的努力,显然,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甚至在这一过程中,我所期望的也仅仅就是一些资料的充实。新的问题、新的角度还在不停地涌现。这些都成为本书最为重要的观点和问题。当然,本书仍然保留了一些尚待进一步完善的观点。让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想法无疑是正确的。

作者简介

迈克尔·A·莱博维奇,系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的名誉教授,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比较经济体制。《超越》——马克思的工人阶段政治经济学是莱博维奇教授最为知名的著作,该书获得了德意志纪念奖(Deutscher Memorial Prize),并被评为2004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英语区最佳著作。除了在马克思经济学和危机理论颇有建树的研究之外,莱博维奇教授还撰写了诸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马克思主义消亡了吗第二版序言第一版序言(1992年)致谢第1章  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资本的故事   1.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2 资本主义生产领域 1.3  资本主义流通领域 1.4 限制和界限第2章 为什么要超越《资本论》 2.1  对马克思主义的摒弃 2.2 理论哪里出错了? 2.3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第3章 缺失的“雇佣劳动论”  3.1  《资本论》的地位  3.2  需要是不变的吗?  3.3  工人需要的属性和增长  3.4  必需品的需要和社会需要  3.5  重要的假设第4章 《资本论》的片面性  4.1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4.2  总体的二重性  4.3 不充分的资本  4.4  雇佣劳动  4.5  对立统一第5章 雇佣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5.1  资本主义的整体性 5.2  竞争与雇佣劳动 5.3 合作与分化 5.4 对资本媒介的斗争 5.5 雇佣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第6章 工资 6.1  必需品的标准不变,劳动生产率不变 6.2  必需品的标准不变,劳动生产率可变……第7章 片面的马克思主义第8章 雇佣劳动的片面性第9章 超越资本第10章 从政治经济学到阶级斗争第11章 从资本到结合总体工人参考文献人名索引术语索引

章节摘录

第1章 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资本的故事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还在不厌其烦地谈论马克思或者马克思主义?况且,马克思的著作都发表于19世纪,如今资本主义与当时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与其去复活一个研究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的思想,还不如去看看当代经济学家都在说些什么;或者,也可以去尝试马克思当时所做的事情——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面对这些合情合理的问题,我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解答:首先,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经济理论,它的核心是拒绝一切剥削和限制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马克思为什么反对资本主义,其中一个特别的理由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的基本决策都是由私人利益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类的需要决定的。在这样的社会中,本可以用来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却被大量闲置着;在这样的社会中,为了追求私人利益,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以被“合理地”破坏;在这样的社会中,当作为生产手段的所有权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强迫另一部分人在残酷的环境中劳动的时候,我们却谓之为公正;在这样的社会中,希望获得利益的资本家为了阻止底层人民的集合,将人按照性别、种族、国籍等来划分。在马克思的眼里,上述这一切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都是资本与生俱来的属性,而且这一切也是我们要斗争以超越资本的理由。我的第二个解释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有关。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人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能像马克思那样深入透彻,也不曾有任何一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能比马克思的理论更能帮助人们去理解他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也许开始我们交流的最好的方式是讲述一段引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有关资本的故事(在其著作的笔记和草稿中另有补充),在本书中,我将进一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以作为《资本论》的发展。我认为,《资本论》强有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动力所在,然而,正如我们在以下章节中所看到的,我认为这个解释还有许多重要方面存在着疑问,而且,实际上它仅仅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

编辑推荐

《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是一本严肃的、深入的研究阶级问题的著作。并且,该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因此,任何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都有充分的理由去阅读这样的一本好书。——马西莫•德•安格里(Massimo de Angeiis).《资本和阶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超越《资本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无论褒贬毁誉,有一点谁都不得不承认,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其实是马克思。
    中学的时候上政治课,老师讲马克思思想,许多同学是明显的不同意见者,老师在课堂上气愤的说,你不相信可以,那你写本书出来看看有几个人跟从你。这个场景至今还能清晰浮现在我脑海里。

    年龄渐长,涉世渐深,读书渐多以后,才明白,教材里的那些东西,其实绝大部分是列宁式的、斯大林式的甚至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而非这本书讲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苏东剧变之后,资本主义正处于其狂欢节中高歌猛进。在这样的背景下,连作者在本书一开始都以马克思主义消亡了吗,作为标题。

    读马克思,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你是读不懂的。我也是近几年开始读了一些科学哲学的东西,才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思想的进步性。而本书也正好是将坚持马克思主义视为坚持马克思的方法论来观察社会。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马克思对于资本的分析可谓精辟。按照资本的内在逻辑,其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是从来没有变过的,而资本的扩张,只有三种途径,一是延长劳动时间,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说增加劳动强度),三是降低社会平均生活标准。以此来看今天的世界,真是屡试不爽啊!从19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大的变化,但资本的属性却始终没有变化。今天的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停留在19世纪延长劳动时间的水平上,富士康是杰出的代表。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搞高房价,实在饮鸩止渴的事,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提高了社会平均生活标准,对于资本扩张是相当不利的。更令我震撼的是,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技术的进步,原因不在于资本间的竞争,或者通俗的说市场间的企业竞争,而是资本对于劳动力分化瓦解的需要。我认为这真是金石之言!观察一下20世纪的经济史,马克思的解释是最深刻的,别的不讲,就拿亚洲四小龙、四小虎来讲,基本都是资源缺乏,国土狭小的国家,这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的成长或者说资本的扩张,必须依靠大量的出口,而面对国际市场,没有技术进步,这是不可想象的,想想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实在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包括德国同样如此,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国家的政局动荡,也是如此。以此观今天之中国,也恰恰是国内劳资矛盾的深重,才促使国家一再的提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要求,只不过中国的情况更复杂些,新兴的资本家认为主要矛盾是官民矛盾罢了。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自我利益的觉醒和对斗争重要性的再认识,这和我对于当前80后困境的出路所在的思考是一致的,80后一切的个人努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这根本就不重要,80后的希望在于影响社会,在于社会的深化变革,否则80后、90后、00后,只有死路一条!高房价作为准中产阶级的屠宰场,高通胀作为普通劳动者的消金窟,劳动者将与资本家一同走向灭亡,所以我看到国内有的风险投资家忧患深重的说,今天的模式再不及时转变,意味着中国经济在自杀的道路上狂奔迅跑!

    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的好书,尤其是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广大弱势群体同胞!
  •   现代研究马克思的经典之作
  •   作者的话说大了,还有大大的不及,这是不幸。超越资本论,关键是重新定义资本,认清资本的本质。
  •   政治经济学看多了,很难跳出这个范畴思考。
    这本书给人新的启发。
  •   我是因为“超越”二字来围观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超越才是真理。
  •   书是好书,如果你没有时间读上三五遍,估计你看不明白。
  •   不错,给老公买的,她很喜欢
  •   还没有全面阅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位学者.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者力图在当今这个时代,用现代人的视角观察我们的经济生活,观察我们的政治社会,并用自己的或是马克思的语言诠释它。至于对错与否,还不敢妄断。似乎有修正主义一说,那时被当年的马克思、列宁批判得体无完肤的假马克思主义,那只有马列大家才能层层揭拨的言语。可惜,当今缺少如马列一样的革命家、思想家,也缺少对各种思潮一一分析批判的清醒的、睿智的头脑。
  •   书质量没问题,就是送货太慢
  •   很好看的书,强烈推荐!
  •   买的太多了,还没来得及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