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朱明秀  页数:364  

内容概要

  财务模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依托于特定的理财环境,以价值导向为先导,涵盖财务目标、财务资源配置、财权配置、业绩评价等要素,并以特定逻辑主线将各要素连接在一起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结构体系。传统财务模式依托于“资本雇佣劳动”逻辑,服务于“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体现“股东至上”的价值导向。在物质资本逻辑面临理论质疑和实践挑战,“产品中心”经营理念被“顾客中心”经营理念所取代的新的理财环境下,传统财务模式已表现出明显的缺失,这些缺失是:狭隘的财务目标、狭窄的财务资源观、低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偏重结果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及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缺少应有的沟通与协作。因此,对传统财务模式的创新和再造是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是以现代企业价值的三大驱动因素为主线而构建的新型财务模式,是对传统财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是股东、员工和顾客三个利益主体的满意度和感知价值,股东、员工、顾客是对企业价值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主体,为股东、员工、顾客创造价值的基本思想应贯穿财务模式各要素的始终。与传统财务模式相比,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体现的是财务管理从物质资本逻辑向价值逻辑的转变;从单一价值平面思维向三维价值立体思维的转变:从组织物质资本运动向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转变;从偏重结果向突出过程的转变。其基本特征是:以价值为逻辑主线,以利益相关者利益为价值导向,以企业价值持续增长为财务目标,泛财务资源的培育与配置,股东、员工、顾客参与的多边财务治理,突出价值驱动过程的业绩评价体系,“以顾客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的管理理念。  在财务模式的各要素中,财务目标是起主导作用的关键要素,它决定着财务模式中资源配置、财权配置以及业绩评价等要素的运行方向,是各项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模式的变革往往以财务目标的重塑为标志。与传统财务目标不同的是,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持续增长”。企业一旦创立就希望能够生存并得到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了企业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求得生存。企业价值持续增长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标在财务上的直接表现,它拓展了财务目标主体的范围,将股东、员工、顾客共同纳入财务目标主体,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价值导向;注重通过驱动价值驱动因素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避免了经营过程中的短期行为;突出价值创造的动态性,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且符合伦理管理的思想。财务资源即财务管理学所界定的资源,它是财务管理的对象。传统财务资源的范围仅限于企业的物质资源,即厂房设备、材料物资、货币资金等,过于狭窄的财务资源导致传统财务管理功能的弱化,囿于物质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资源配置,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拓展了财务资源的内涵,由传统的单一物质资源拓展为包含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顾客资源在内的泛财务资源。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的内容由物质资源的配置拓展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顾客资源的培育与配置。通过财务资源的培育与配置,为股东、员工、顾客创造更优异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财权配置是财务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同样要体现价值逻辑,以驱动价值驱动因素、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增长为基本出发点。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权力来源于相关主体提供资源的价值以及企业对该资源的依存度,依存度越强的资源,其投资主体获得的权力就越大。“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权都是权力的一个来源”,股东、员工和顾客是向企业投入资源的利益主体,企业的财权应该配置给企业的物质资源提供者——股东、人力资源提供者 ——员工(包括经营者)和顾客资源提供者——顾客。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股东、员工和顾客成为分享企业财权的利益主体,也是企业财务治理的主体,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实施制度安排所赋予的财务决策权和财务监督权。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价值的持续增长,而决定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因素是在企业价值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源头因素也即价值驱动因素。“评价什么即得到什么”,为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目标,企业的业绩评价应以价值驱动因素为主导性内容,着重于价值创造的源头。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业绩评价着重评价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并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该评价体系从股东、员工和顾客三方面入手,充分吸收EVA、业绩金字塔、平衡记分卡及业绩三棱镜等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由目标层指标和驱动层指标组成的,致力于培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逻辑一致的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朱明秀,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1986年、1992年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曾于荷兰尼津洛德大学学习。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财经科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2 本书框架与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第2章 文献回顾 2.1 价值管理研究成果 2.2 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研究现状 2.3 财务学发展的研究成果第3章 传统财务模式的缺失分析 3.1 财务模式内涵界定 3.2 传统财务模式特征分析 3.3 传统财务模式所依赖理财环境的变化 3.4 传统财务模式在新理财环境下的缺失表现第4章 企业价值驱动因素透视 4.1 企业价值的理论内涵 4.2 企业价值驱动因素驱动机理分析 4.3 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员工价值、顾客价值 4.4 企业价值驱动因素重要性的实证分析第5章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的框架结构 5.1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的指导性理论 5.2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的构建思路 5.3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的理论框架 5.4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对传统财务模式的改进第6章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财务目标 6.1 传统财务目标评析 6.2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财务目标重塑 6.3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财务目标解读第7章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资源培育与配置 7.1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财务资源观 7.2 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财务资源培育与配置 7.3 物质资源培育与配置 7.4 人力资源培育与配置 7.5 顾客资源培育与配置第8章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财权配置 8.1 财权配置的作用机理 8.2 企业财权配置的三维模式 8.3 股东财权配置 8.4 员工财权配置 8.5 顾客财权配置 8.6 企业财权配置三维模式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第9章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业绩评价体系 9.1 传统财务模式的业绩评价体系 9.2 “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下的业绩评价新思维 9.3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中的业绩评价体系:层次与结构 9.4 体现股东满意驱动的业绩评价指标 9.5 体现员工满意驱动的业绩评价指标 9.6 体现顾客满意驱动的业绩评价指标 9.7 基于驱动因素的企业价值增长潜力模糊综合评价第10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10.1 主要观点与结论 10.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附录: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及其管理模式调查问卷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财务管理的历史演进展示了其随理财环境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轨迹,适应环境是财务管理永恒不变的主题。现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经营所依赖的环境与传统经济形态已经迥然不同。企业价值创造中物质资本不再独占鳌头,而开始让位于人力资本的突出作用,与此同时,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显赫地位也开始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经济的调整发展导致了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供不应求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企业要想实现长期价值的增长必须牢牢抓住顾客这一稀缺资源,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组织已演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21世纪将是一个曾在财务报告中被忽略掉的‘人的资产’的时代:知识分享与知识工人的保留、顾客的忠诚、投资者的热情、社区的支持和诚实的‘自我约束’。”“顾客、合作伙伴、员工和投资者等,他们将成为企业战略的目标,并被认为21世纪新企业时代的企业的重要影响者。”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依托于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体现的是物质资本逻辑和股东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在新的理财环境下,传统财务模式必然面临变革和创新。  首先,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这两个方面都导致在企业中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作用和地位的提高。正如卡普兰和诺顿所言,“如今,所有雇员的知识和所能提供的信息来贡献其价值。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一个很新的视角对传统财务模式进行了改造与创新。  本书从分析传统财务模式在新理财环境下的缺失入手,论证了改造传统财务模式的必要性;在透析现代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构建了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对它的各个要素内容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应当说,该书以系统观点整合了企业价值的三大驱动因素,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范式和“就财务论财务”的固有思维,初步实现了财务学从物质资本逻辑向价值逻辑的转移,是一部继承、批判、创新相结合的学术力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维价值驱动型财务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全是数据分析,看起来好复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