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天籁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罗龙治  
Tag标签:无  

前言

序余秋雨我的书房里,书籍更替的频率很高,但有一套书一直安安静静地放着。这套书分量不小,长长一排多达六十多册,书脊为青莲色,上面的书名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则是象牙色。这套书的总名,叫《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每册分别是一种重要经典。书的初版日期是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品,一算,已经三十多年了。时报出版公司出过我的不少书,因此很熟。有一次,我对莫昭平社长说,希望能邮寄这一套书给我,我自己买了背回来就太重了。莫社长说:“这是给青少年读的,您也要?”我说:“我也要。我在台北的书店已经翻阅过多次了。”于是,两箱子书,很快就寄来了。我关注这套书,是因为它对于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令人愉悦的回答。而这个问题,在很多学者那里,却总是处理得那么片面,那么极端,那么铺张,那么艰涩,那么繁琐,那么纠缠不清。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套书的优点。第一,这套书,坦陈了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凡是把中华文化搞复杂的,绝大多数是陷于一隅一角,守一家,偏一学,张一经,析一谋,而无视其余,或不知流转,结果,硬筑壁垒,徒生龃龉。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没有时间和能力领略整体,只能让他们背一点古训、啃一些古诗。其实这是一条歧路,既把中华文化削薄了,又把青少年做小了。这就像我们领着学生看长城、游黄山,必须先让他们俯瞰雄伟整体,惊叹天地大美,而不是立即让他们埋头去玩弄一砖一石,一花一鸟。眼前这套书,把中华文化的主要典籍,不管是哲学、历史、诗歌、小说、散文,科技、宗教、杂学,都一一收录,可谓洋洋大观。不难想象,当青少年读者得到这套书,在还没有细读之前,光看书目就已领悟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浩荡规模。这种领悟,既开拓了他们的文化认识,又鼓励了他们的文化选择,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其实,这套书的开阔胸襟、坦然情怀,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品性,与数千年历史相关,与五湖四海相关。如果不知这种第一品性,也就失去了根本。第二,这套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人生质感。好端端的中华文化为什么总是变得令人却步、甚至令人厌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少浅尝辄止的文化人总喜欢把我们的古人塑造成喋喋不休的玄学家、道学家、书呆子。好像,我们的祖先只会板着脸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说着一些成语化的简单四字句,不容商量,不容讨论,没有性格,没有脾气,不准顽皮,不准游戏。但是,眼前这套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我在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史》时曾说:“从古到今,中国民众对于抽象学理缺少消费欲望”。“根子上的农耕文明使中国民众很难信奉一切离开脚下大地太远、离开直觉经验太远的东西。躲避喂食,有可能是生命的一种自救。天下长寿之人,大多简食薄饮。中华老矣,回首渺茫生平,得寿的原因之一,是不很喜欢精神文化上的浓脂厚味、巍楼巨厦。”我的这段话,大体说明了我不赞成那种过于学术化、滥情化的中国文化表述,而赞成这套书的原因。我为什么特别要对北大学生说明?因为对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尽早解除那种貌似深沉的误会。这种误会,目前在很多高校里都很流行,不少教授把自己那些取材狭窄的论文当作了课堂讲述内容,而越是浮薄的社会气氛又越容易把晦涩当作学问。于是,好好一个可爱的大结构,被裁割成了可厌的小条块。第三,这套书,测试了中华文化的时间张力。我所谓的“时间张力”,也可以称之为“跨时代延伸度”。这个问题,是一切古老大文明都遇到过的。事实证明,比中华文化更年老的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摩亨佐•达罗文化、克里特文化等等都缺少足够的时间张力来构成与现代的对话。成功实现了对话的只有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由此开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而它与现代对话的可能,还在测试过程中。从近代以来,这种对话已经开始,但进行得非常艰难,很少成功。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都投入了,但章太炎、王国维在晚年都删削了自己的现代行止,陈寅恪则由于社会变迁和身体障碍也无法继续推进。其他被后人誉为“国学大师”的诸位学人,在这种对话中基本上停留在一些介绍性、引进性的文化枝节,而又于社会民众基本无感。这一点,只要与欧洲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数百年间知识分子在一切公共空间中的巨大作用相比,即可明了。我曾一再论述,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对话中真正做成的两件事,是破读了甲骨文、推广了白话文。其他事端,则离文化本体太远。眼前这套书,虽然浅显,却以白话文裹卷着现代思维常识愉快地拜访了传统文化,有一种新鲜感。例如,它为一本本古代经典分别取了一个个现代标题,这也是它当年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它为《论语》取的标题是《中国人的圣书》,为《孟子》取的标题是《儒者的良心》,为《老子》取的标题是《生命的大智慧》,为《庄子》取的标题是《哲学的天籁》,为《墨子》取的标题是《救世的苦行者》……这一些,对诸子百家而言,都相当贴切。这些标题,是现代开启古代的钥匙,表现了编写者的今日情怀,并由此可想见书中的思路和语气。我感兴趣的还有以下这些标题:《泽畔的悲歌》(楚辞);《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汉代财经大辩论》(盐铁论);《瓜棚下的怪谭》(聊斋志异);《文学的御花园》(文选);《袈裟里的故事》(高僧传);《净土上的风烟》(洛阳伽蓝记);……仅举这些例子,大家也许已经能够感受到白话文的特殊魅力。在这些白话标题背后,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惊喜的眼神。本来,他们的眼睛也许早已因那些太古老、太自守的书名而黯淡。如果让古代仍然蜷缩在古代,或者封存在一个刻意营造的“伪古代”,那么,对话就停止了,张力就消失了,延伸就中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为青少年阐述古代经典,并不是大人对于小孩的恩惠,而恰恰是大人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有可能带来古老文化的整体转型。这就怪不得,在欧洲,一直有很多才高名显的现代权威,不惜放下身段来做“经典新写”的事情。说了以上三个优点,这套书还给了我一种特别的“暗喜”。那就是,目前中国大陆传媒间掀起了一种低层次的“民国文化”崇拜,把兵荒马乱中某种初步的西学引进和临时的文教努力,当作了至高无上的楷模,在国际学术界闹了大笑话。好了,这套书的编写者,恰恰是几十年前台湾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多数是从大陆过去的,应该说是“民国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应该最有资格评判“民国文化”了。但是,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民国以来,也有过整理国故的呼吁、读经运动的倡行”,“遗憾的是,时代的变动太大,现实的条件也差,少数提倡者的陈义过高,拙于宣导”,“使得历代经典的再生,和它的大众化,离了题,触了礁。”那么,这套书也可以提醒大陆的读者,不要把民国以来的“文化触礁”,继续夸张为“波澜壮阔的文化碰撞”。不,触礁就是触礁,那种“波澜壮阔”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新的航程,需要重新谋划,重新开启。除了承认“触礁”的诚恳外,这套书的编写者还表现出了另一种诚恳,那就是肯定“这套书必然仍有不少缺点,不少无可避免的偏差或遗误”。为什么“必然”和“无可避免”?因为工程太大,经典太多,时间太远,而当代文化思维的变化又实在太快。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认真翻阅了这套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觉其中的主要缺点,并不是“偏差或遗误”,而是功力。什么功力?那就是横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维功力和表达功力。以我看,这套书的编写者们对古典的讲解能力不错,但在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共通内涵挖掘上还缺少足够的深度,而现代文字的表达也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准。这就需要新一代的学人和作家来继续做这件事,因为这套书毕竟编写于三十多年前,已立草创之功,已开风气之先。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大陆学人抱有更大的希望。大陆由于政治运动,曾经中断过对古典文化的亲近,但毕竟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大陆在文化体量上的宏大气势,在风雨岁月中的深刻体验,在历史转型中的国际认知,有可能产生对中华文化更透彻的感悟。而且,由于人才的绝对数量十分惊人,那种能够融汇古今的文字杰作也容易期待。那么,这套书,又成了一种殷切的期待和呼唤。是为推荐。

内容概要

《哲学的天籁:庄子》是由《庄子》原典中最具故事性的部分采选出来改写而成。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验的哲学。许多哲学家是把一棵活生生的树砍死了,才作分析。庄子则就一棵活生生的树来体验他的生命。世俗的人说庄子是消极的、避世的、颓废的、虚无的。但事实上,究竟谁才是真正面对生命的真实呢?世俗又说庄子是个人主义、神秘主义、无政府主义。其实,庄子的睿智却高高地超出了这些主义。这些主义和庄子没有什么相干。正如一切的知识不能附丽在大道上面一样。人世的生活,在庄子看来,是“无生命的秩序”,庄子所要追求的却是“有生命的无秩序”。人,喜欢树的形状和颜色。庄子却喜欢树的生命。
海报:

作者简介

罗龙治,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文学博士。曾执教于台湾科技大学,现已退休。著有《进士科与唐代的文学社会》、《唐代的后妃与外戚》、《狂飙英雄的悲剧》等。

书籍目录

前言041 逍遥游第一 巨大的怪鸟045 小麻雀自鸣得意046 寒蝉和灵龟047 列子御风而行047 许由不受天下048 姑射山的神女049 越人文身049 惠施的大葫芦050 宋人的秘方051 无用的樗树052 齐物论第二 大地的箫声053 天的箫声054 谁是主宰055 西施是美女吗?056 朝三暮四056 昭文不再弹琴057 惠施靠在梧桐上058 庄子说话不说话058 王倪知道不知道058 丽姬的哭泣059 长梧子的大梦060 影子的对话061 蝴蝶梦的大觉061 养生主第三 庖丁解牛063 一只脚的人064 笼中的野鸡065 自然的刑罚065 薪尽火传066 养生主067 人间世第四 螳臂当车068 养虎的人069 爱马的人069 土地神的树070 河神的祭物072 不可想象的怪人073 楚狂人接舆073 油把自己烧干了074 颜回心斋075 饮冰的人075 德充符第五 跛脚驼背的怪人077 人是无情的吗?078 小猪不吃奶078 没有脚趾头的废人079 孔子的知名度080 申徒嘉责子产080 大宗师第六 相忘于江湖082 自然是大力士083 四个知己084 方内和方外085 人相忘于道术086 君子和小人087 孟孙才哭泣不动心088 自然的生灭089 颜回坐忘090 子桑唱贫穷之歌091 应帝王第七 没有累赘的帝王092 海中凿河093 什么叫做明王093 神巫不敢再相命094 浑沌死了096 骈拇第八 第六只手指098 大道的歧路098 鸭脚太短吗?099 牧羊人走丢了羊100 伯夷和盗跖101 马蹄第九 伯乐的罪过102 胠箧第十 防盗术104 田成子盗齐国104 盗亦有道105 赵国的美酒106 诸侯大盗107 智慧的陷阱108 在宥第十一 黄帝问道广成子110 自然的友伴111 天地第十二 帝遗失玄珠113 灌园的老人114 栅栏中的虎豹115 天道第十三 击鼓追逃犯116 把圣人当牛马117 做车轮的老人118 天运第十四 虎狼也有爱120 东施效颦121 海鸥和乌鸦122 鸟虫的风化123 孔子看到龙124 天地日月124 刻意第十五 无江海而闲126 缮性第十六 颠倒的人128 不住山林的隐士128 秋水第十七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30 鸮鸟吃腐鼠131 污泥中的龟132 井底之蛙132 邯郸学步134 管锥测天地134 圣人的勇气135 风和蛇136 河伯和海神的对话137 至乐第十八 庄子鼓盆141 柳生左肘142 庄子梦见骷髅143 海鸟不爱音乐144 人不生不灭145 达生第十九 黏蝉的老人146 操舟如神147 黄金做赌注148 牧羊人148 祭盘上的牺牲149 桓公打猎遇鬼149 纪渻子养斗鸡150 瀑布下游泳的人151 梓庆做钟架152 东野稷盘马153 工倕的手指153 酒醉坠车的人154 山木第二十 浮游于道德155 北宫奢铸钟156 甘井先竭157 林回弃璧158 庄子在荆棘中158 燕子结巢梁上159 螳螂捕蝉159 美妾不可爱了160 田子方第二十一 宽衣解带的画师162 伯昏无人的箭术162 百里奚养牛163 舜修仓通井164 臧丈人钓鱼165 鲁国只有一个儒者166 老子刚洗过头发167 魏文侯不想做国王168 凡国不存不亡169 知北游第二十二 道在屎溺170 大马之捶钩者171 光曜和无有172 道可以拥有吗?173 知识和大道173 道超愈知175 庚桑楚第二十三 后羿的技巧176 用道术捉麻雀177 庚桑楚逃名177 徐无鬼第二十四 匠石和郢人178 徐无鬼相狗相马179 诗书六弢不如狗马经180 黄帝问道于牧童181 九方歅论相182 吴王射巧猿183 则阳第二十五 蜗牛角上的两国185 谁是盗贼186 孔子质询太史187 环中之道188 外物第二十六 庄周贷粟189 任公子钓大鱼190 儒生盗墓190 灵验的白龟191 自然的用192 得鱼忘荃193 寓言第二十七 无牵无挂的人195 得道的阶段196 杨朱学道196 孔子六十岁的变化197 让王第二十八 颜阖搬家了198 列子面有菜色199 屠羊人不厌羊骚味200 颜回不想做官201 子贡衣服雪白202 盗跖第二十九 (一)孔子会见大盗204 (二)大盗的道理205 说剑第三十 (一)赵王爱剑客208 (二)大剑客庄子209 (三)庄子三剑210 (四)剑客死光了212 渔父第三十一 孔子游黑森林213 八病四患214 讨厌影子的人215 讨厌脚迹的人216 列御寇第三十二 屠龙之技217 打碎龙珠218 不做牺牲218 庄子快死了219 知道不可说220 泛若不系之舟220 列子露了形迹221 天下第三十三 方术和大道222 关尹和老聃的道术222 庄周的道术223 惠施的方术有五车224 和影子竞走的人226 附录原典精选 逍遥游第一227 齐物论第二228 养生主第三229 人间世第四230 德充符第五232 大宗师第六233 应帝王第七234 马蹄第九236 胠箧第十236 天地第十二236 天道第十三237 天运第十四237 刻意第十五238 秋水第十七239 至乐第十八243 达生第十九243 山木第二十244 田子方第二十一245 知北游第二十二246 徐无鬼第二十四247 则阳第二十五247 外物第二十六248 盗跖第二十九249 列御寇第三十二252 天下第三十三253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齐物论第二 大地的箫声 南郭子綦(qí)有一天斜靠着矮桌,仰头向天慢慢地吐出了一口气,悠然地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他的弟子颜成子游便问道:“怎么回事啊!你今天的样子和往日大不相同哩。难道说人的形体可以变成枯木,心灵也可以化做灭灰(死灰)吗?” 南郭子綦说:“子游,你问得好。刚才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你知道吗?你听过人的箫声,却没有听过大地的箫声;你就是听过大地的箫声,也还没有听过天的箫声啊!”子游说:“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南郭说:“人的箫声,就是排箫或云箫,是不必说了。大地的箫声就是风声。”子游说:“风声我也听过啊!”南郭说:“不要急,慢慢听我讲风声的道理。”南郭继续说:“大地吐发出来的气叫做风。风一发作,所有的孔穴便大叫起来。记得大风吗?大风一吹,山林巨木的孔穴,有的像鼻子,像嘴巴,像耳朵;有的像圈圈,像舂臼;有的像深池,像浅坑。这些孔穴一起发声,有的像急流,像羽箭;有的像叫骂,像呼吸。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深远,有的急切。所有的孔穴像在唱和一样。大风过去以后,所有孔穴都静了下来,只有树枝还在摇动而已。这就是大地的箫声。” 【点评】 (一)人吹出来的箫声,使你听来有喜怒哀乐。大地山林的箫声,你会认为它也有喜怒哀乐吗? (二)声音的本身是没有所谓喜怒哀乐的。这点只要你换一个立场去听,就会明白了。用“人”的立场去听箫声,便有喜怒哀乐。用“自然”的立场去听箫声,便没有喜怒哀乐了。 (三)所以,喜怒哀乐是“人为的分别”,而不是自然。 天的箫声 颜成子游对南郭子綦说:“刚才你讲的拿大地的箫声和人吹的箫声相比较,我好像听懂了。那么更高境界的天的箫声又是怎样的道理呢?” 南郭说道:“用刚刚我讲过的道理做基础,你才能听懂天的箫声。现在你注意听吧!天的箫声是什么呢?风吹各种不同的孔穴,发出不同声音。这些声音所以有千万种的差别,乃是自然的孔穴状态使然。而使它们发动的还会有谁呢?” 【点评】 (一)风是谁发动的? (二)风声是谁发出的?(风声指各种孔穴的声音) (三)一切都是自然。

编辑推荐

《哲学的天籁:庄子》编辑推荐: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海内外30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辐射五大洲华人圈!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名人推荐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余秋雨这套书,上下古今,纵横万里,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衷心希望,《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编印,将是一扇现代人开向古典的窗;是一声历史投给现代的呼唤;是一种关切与拥抱中国的开始;它也将是一盏盏文化的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知识的、远航的路。——主编寄语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张颐武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延参法师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解玺璋 著名文化学者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的天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居然是白话文版的,原以为是文言文版的。
  •   不错,给青少年看非常有好处。
  •   ,什么啊,直接就是译文?原文都没有,有这样的吗?
  •   简单翻译, 没啥意思。
  •   庄子的思想确实高深莫测啊
  •   收到了书,物流很快,书很不错,包着的。
  •   正文前面东西太多了,显然没有深得庄子精髓。
  •   千万不要买这本书,根本就是垃圾。浪费我的钱,好后悔!一次买的三本书都这么差劲。郁闷!
  •   大部分内容是一个个个的故事,下面还有分析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可能庄子的思想太高深了,有些故事硬是看不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