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钟克昌
Tag标签:无
前言
序余秋雨我的书房里,书籍更替的频率很高,但有一套书一直安安静静地放着。这套书分量不小,长长一排多达六十多册,书脊为青莲色,上面的书名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则是象牙色。这套书的总名,叫《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每册分别是一种重要经典。书的初版日期是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品,一算,已经三十多年了。时报出版公司出过我的不少书,因此很熟。有一次,我对莫昭平社长说,希望能邮寄这一套书给我,我自己买了背回来就太重了。莫社长说:“这是给青少年读的,您也要?”我说:“我也要。我在台北的书店已经翻阅过多次了。”于是,两箱子书,很快就寄来了。我关注这套书,是因为它对于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令人愉悦的回答。而这个问题,在很多学者那里,却总是处理得那么片面,那么极端,那么铺张,那么艰涩,那么繁琐,那么纠缠不清。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套书的优点。第一,这套书,坦陈了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凡是把中华文化搞复杂的,绝大多数是陷于一隅一角,守一家,偏一学,张一经,析一谋,而无视其余,或不知流转,结果,硬筑壁垒,徒生龃龉。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没有时间和能力领略整体,只能让他们背一点古训、啃一些古诗。其实这是一条歧路,既把中华文化削薄了,又把青少年做小了。这就像我们领着学生看长城、游黄山,必须先让他们俯瞰雄伟整体,惊叹天地大美,而不是立即让他们埋头去玩弄一砖一石,一花一鸟。眼前这套书,把中华文化的主要典籍,不管是哲学、历史、诗歌、小说、散文,科技、宗教、杂学,都一一收录,可谓洋洋大观。不难想象,当青少年读者得到这套书,在还没有细读之前,光看书目就已领悟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浩荡规模。这种领悟,既开拓了他们的文化认识,又鼓励了他们的文化选择,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其实,这套书的开阔胸襟、坦然情怀,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品性,与数千年历史相关,与五湖四海相关。如果不知这种第一品性,也就失去了根本。第二,这套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人生质感。好端端的中华文化为什么总是变得令人却步、甚至令人厌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少浅尝辄止的文化人总喜欢把我们的古人塑造成喋喋不休的玄学家、道学家、书呆子。好像,我们的祖先只会板着脸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说着一些成语化的简单四字句,不容商量,不容讨论,没有性格,没有脾气,不准顽皮,不准游戏。但是,眼前这套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我在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史》时曾说:“从古到今,中国民众对于抽象学理缺少消费欲望”。“根子上的农耕文明使中国民众很难信奉一切离开脚下大地太远、离开直觉经验太远的东西。躲避喂食,有可能是生命的一种自救。天下长寿之人,大多简食薄饮。中华老矣,回首渺茫生平,得寿的原因之一,是不很喜欢精神文化上的浓脂厚味、巍楼巨厦。”我的这段话,大体说明了我不赞成那种过于学术化、滥情化的中国文化表述,而赞成这套书的原因。我为什么特别要对北大学生说明?因为对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尽早解除那种貌似深沉的误会。这种误会,目前在很多高校里都很流行,不少教授把自己那些取材狭窄的论文当作了课堂讲述内容,而越是浮薄的社会气氛又越容易把晦涩当作学问。于是,好好一个可爱的大结构,被裁割成了可厌的小条块。第三,这套书,测试了中华文化的时间张力。我所谓的“时间张力”,也可以称之为“跨时代延伸度”。这个问题,是一切古老大文明都遇到过的。事实证明,比中华文化更年老的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摩亨佐•达罗文化、克里特文化等等都缺少足够的时间张力来构成与现代的对话。成功实现了对话的只有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由此开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而它与现代对话的可能,还在测试过程中。从近代以来,这种对话已经开始,但进行得非常艰难,很少成功。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都投入了,但章太炎、王国维在晚年都删削了自己的现代行止,陈寅恪则由于社会变迁和身体障碍也无法继续推进。其他被后人誉为“国学大师”的诸位学人,在这种对话中基本上停留在一些介绍性、引进性的文化枝节,而又于社会民众基本无感。这一点,只要与欧洲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数百年间知识分子在一切公共空间中的巨大作用相比,即可明了。我曾一再论述,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对话中真正做成的两件事,是破读了甲骨文、推广了白话文。其他事端,则离文化本体太远。眼前这套书,虽然浅显,却以白话文裹卷着现代思维常识愉快地拜访了传统文化,有一种新鲜感。例如,它为一本本古代经典分别取了一个个现代标题,这也是它当年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它为《论语》取的标题是《中国人的圣书》,为《孟子》取的标题是《儒者的良心》,为《老子》取的标题是《生命的大智慧》,为《庄子》取的标题是《哲学的天籁》,为《墨子》取的标题是《救世的苦行者》……这一些,对诸子百家而言,都相当贴切。这些标题,是现代开启古代的钥匙,表现了编写者的今日情怀,并由此可想见书中的思路和语气。我感兴趣的还有以下这些标题:《泽畔的悲歌》(楚辞);《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汉代财经大辩论》(盐铁论);《瓜棚下的怪谭》(聊斋志异);《文学的御花园》(文选);《袈裟里的故事》(高僧传);《净土上的风烟》(洛阳伽蓝记);……仅举这些例子,大家也许已经能够感受到白话文的特殊魅力。在这些白话标题背后,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惊喜的眼神。本来,他们的眼睛也许早已因那些太古老、太自守的书名而黯淡。如果让古代仍然蜷缩在古代,或者封存在一个刻意营造的“伪古代”,那么,对话就停止了,张力就消失了,延伸就中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为青少年阐述古代经典,并不是大人对于小孩的恩惠,而恰恰是大人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有可能带来古老文化的整体转型。这就怪不得,在欧洲,一直有很多才高名显的现代权威,不惜放下身段来做“经典新写”的事情。说了以上三个优点,这套书还给了我一种特别的“暗喜”。那就是,目前中国大陆传媒间掀起了一种低层次的“民国文化”崇拜,把兵荒马乱中某种初步的西学引进和临时的文教努力,当作了至高无上的楷模,在国际学术界闹了大笑话。好了,这套书的编写者,恰恰是几十年前台湾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多数是从大陆过去的,应该说是“民国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应该最有资格评判“民国文化”了。但是,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民国以来,也有过整理国故的呼吁、读经运动的倡行”,“遗憾的是,时代的变动太大,现实的条件也差,少数提倡者的陈义过高,拙于宣导”,“使得历代经典的再生,和它的大众化,离了题,触了礁。”那么,这套书也可以提醒大陆的读者,不要把民国以来的“文化触礁”,继续夸张为“波澜壮阔的文化碰撞”。不,触礁就是触礁,那种“波澜壮阔”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新的航程,需要重新谋划,重新开启。除了承认“触礁”的诚恳外,这套书的编写者还表现出了另一种诚恳,那就是肯定“这套书必然仍有不少缺点,不少无可避免的偏差或遗误”。为什么“必然”和“无可避免”?因为工程太大,经典太多,时间太远,而当代文化思维的变化又实在太快。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认真翻阅了这套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觉其中的主要缺点,并不是“偏差或遗误”,而是功力。什么功力?那就是横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维功力和表达功力。以我看,这套书的编写者们对古典的讲解能力不错,但在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共通内涵挖掘上还缺少足够的深度,而现代文字的表达也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准。这就需要新一代的学人和作家来继续做这件事,因为这套书毕竟编写于三十多年前,已立草创之功,已开风气之先。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大陆学人抱有更大的希望。大陆由于政治运动,曾经中断过对古典文化的亲近,但毕竟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大陆在文化体量上的宏大气势,在风雨岁月中的深刻体验,在历史转型中的国际认知,有可能产生对中华文化更透彻的感悟。而且,由于人才的绝对数量十分惊人,那种能够融汇古今的文字杰作也容易期待。那么,这套书,又成了一种殷切的期待和呼唤。是为推荐。
内容概要
《隽永的说辞:战国策》内容简介:《战国策》一书是许许多多三寸不烂之舌的群英会。其可贵在于机智的言谈,它的集结,本就为了揣摩辩说,而几经润泽的优美文辞,更是两千年来散文家习作的模板。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战争频仍的夹缝中左右时局的?《隽永的说辞:战国策》去掉了冗长的论难以及重复的情势,更能够情趣盎然地浮现出朵朵莲花,是一本可读性极高的汉语文学作品。
海报:
作者简介
钟克昌,台湾师大文学系博士。曾任教于台湾科技大学。著有《帛书校王弼本諟正本道德经本谊徽音》、《老子章句字义新探》、《戴氏转语索隐》等书。
书籍目录
类同窃疾(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 037无功之赏(宋卫策:智伯欲伐卫) 038贪得无厌(赵策一:智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039眩得忽祸(赵策一:智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043乐羊啜羹(魏策一: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044击衣报仇(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045君聋于官(魏策一: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048虞人期猎(魏策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048白虹贯日(韩策二: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 049不是客人(东周策:温人之周) 052推功及人(魏策一:魏公叔痤为魏将) 053悖者之患(魏策一:魏公叔痤病) 054择言而讽(魏策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054徐攻留日(宋卫策:梁王伐邯郸) 056南辕北辙(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 057请宅卜罪(楚策一:郢人有狱三年不决者) 058狐假虎威(楚策一:荆宣王问群臣) 058当门而噬(楚策一:江乙恶昭奚恤) 059美恶两闻(楚策一: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 060黄泉专利(楚策一:江乙说于安陵君) 060百胜之术(宋卫策: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 062王好细腰(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063作法自毙(秦策一:魏鞅亡魏入秦) 066志存富贵(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067米玉薪桂(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月乃得见乎王) 070庆吊相随(燕策一:燕文公时) 071阳僵弃酒(燕策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072一策十可(齐策三:燕王死太子在齐质) 074三人成虎(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078美于徐公(齐策一:邹忌脩八尺有余) 079臣掩君非(东周策:周文君免工师藉) 081网鸟之道(东周策: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081易得难用(齐策四:管燕得罪齐王) 082变服折节(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 083树难去易(魏策二:田需贵于魏王) 084雪甚牛目(魏策二:魏惠王死) 085日见七士(齐策三: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086璧马止攻(魏策三:齐欲伐魏魏使人谓淳于髡) 087田父擅功(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088一语救薛(齐策三:孟尝君在薛) 088连鸡难栖(秦策一:秦惠王谓寒泉子) 089为我詈人(秦策一:陈轸去楚之秦) 090移天下事(魏策一:陈轸为秦使于齐) 091画蛇添足(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 093俟兼两虎(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094黠麋困网(楚策三: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 095献珥知宠(齐策三:齐王夫人死) 096说海大鱼(齐策一:靖郭君将城薛) 096士为知己(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 097反客为主(中山策:司马憙使赵为己求相中山) 099行诈立后(中山策: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100不嫁之女(齐策四:齐人见田骈) 102明主贵士(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 102王不好士(齐策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105久坐败遇(魏策一: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 107义渠袭秦(秦策二:义渠君之魏) 108安敢释卒(魏策二: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 109跪行机穽(齐策二: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110禅让乱国(燕策一:燕王哙既立) 111伯乐相马(燕策二:苏代为燕说齐) 113两头得金(东周策:东周欲为稻) 114免征甲粟(西周策: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 114桃梗漂漂(齐策三:孟尝君将入秦) 116麋烂齐民(燕策二: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117鹬蚌相争(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 119东西皆贼(东周策:昭翦与东周恶) 119反间杀人(东周策:昌他亡西周) 120祭地为祟(东周策:赵取周之祭地) 121豺狼逐羊(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121欺以六里(秦策二: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123美人纵囚(楚策二:楚怀王拘张仪) 126自取其刺(楚策二:楚王将出张子) 127妾妇之道(楚策三:张仪之楚贫) 127反复诡诈(齐策二:张仪事秦惠王) 129老妾事主(魏策一:张仪走之魏) 131宝珠脱身(燕策三:张丑为质于燕) 131缓于事己(宋卫策:卫使客事魏) 132要言失时(宋卫策:卫人迎新妇) 133相国中计(东周策:周共太子死) 133鼎重难移(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134且正言之(韩策一:颜率见公仲) 136求千里马(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136以一易二(韩策一:秦韩战于浊泽) 138贺得贤相(秦策二:甘茂相秦) 140息壤在彼(秦策二:秦武王谓甘茂) 141江上处女(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143王不好人(齐策四:孟尝君为从) 144谏而私宝(齐策三: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146转祸为功(齐策三: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147借车驰之(赵策一: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149借兵救魏(魏策三:秦将伐魏) 149妒妇辣手(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 152置相乱敌(楚策一:楚王问于范环) 153厚礼藏慝(西周策:楚兵在山南) 154壶飧得士(中山策:中山君飨都士) 154毁之为之(齐策三:孟尝君奉夏侯章以四马百人之食) 155舍长之短(齐策三: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156厉气循城(齐策六: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 156义不帝秦(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 158巨室取信(赵策一:腹击为室而巨) 162岂敢借道(西周策:三国攻秦反) 163佯使退敌(燕策三:齐韩魏共攻燕) 163市义营窟(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 164朝满夕虚(齐策四: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168乐得温囿(西周策:犀武败于伊阙) 169成败两全(西周策:犀武败周使周足之秦) 170献秦击齐(魏策三:芒卯谓秦王) 171卖美亲秦(韩策三:秦大国也) 172小而生巨(宋卫策:宋康王之时) 173倚闾而望(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 174一发不中(西周策:苏厉谓周君) 174乐人之善(齐策六:燕攻齐齐破) 175跖狗吠尧(齐策六:貂勃常恶田单) 177免身全功(燕策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 179抱薪救火(魏策三:华阳之战) 183幸臣妖祥(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184龙阳涕鱼(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186死弗敢畏(秦策三:范睢至秦王庭迎) 187投骨斗狗(秦策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189散棊佐枭(楚策三:唐睢见春申君) 190冠盖相望(魏策四:秦魏为与国) 191不可不忘(魏策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 192以生人市(赵策四:虞卿谓赵王) 193爱子计远(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194问有本末(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197以爱殉葬(秦策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198不死之药(楚策四: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199骥服盐车(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 199火中取栗(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 201决蹯全躯(赵策三:魏魀谓建信君) 203制媾在秦(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 204王亦过矣(赵策三: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于赵) 205伏事辞行(赵策四:楼缓将使伏事辞行) 206物伤其类(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207交浅言深(赵策四:冯忌请见赵王) 209贵而惨死(赵策三:平原君谓平阳君) 210郎中为冠(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 210买马待工(赵策四:客见赵王) 212疠人怜王(楚策四:客说春申君) 213奇货可居(秦策五: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215椎解连环(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 218父攻子守(魏策四:魏攻管而不下) 219惊弓之鸟(楚策四:天下合从) 221良商司时(赵策三:希写见建信君) 222少年老成(秦策五: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223威掩于母(秦策四:秦王欲见顿弱) 225无妄之祸(楚策四:楚考烈王无子) 226说难见诛(秦策五: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229图穷匕见(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232
章节摘录
移天下事(魏策一:陈轸为秦使于齐)陈轸为秦出使齐国(公元前323年)。当他经过魏国时,求见犀首(公孙衍),犀首却辞谢不见。陈轸又传话给犀首说:“我所以来看你,是为了天下大事。阁下既然不肯见我,我就走了,我不能待太久。”犀首赶紧接见陈轸。陈轸一见面就说:“阁下讨厌天下事吗?为什么光吃喝而不做事?”“我由于无能,才无法总揽国际事务,怎么敢讨厌天下事呢?”犀首说,情绪很低落。“我要把天下诸侯的事务转移给阁下。”陈轸说。“怎么说呢?”犀首问。陈轸说:“你们君王既然派赵人李从率领战车百辆出使楚国,阁下可以在这里头耍花样。阁下可以去向魏王说:‘我跟燕、赵有旧交情,他们屡次派人来邀请我说:“没事的时候一定来玩玩哪!”现在我清闲一点了,请让我告个假去一趟。不会太久的,只要十五天。”魏王必然没理由阻止阁下的。阁下获准出国,就在朝廷上扬言说:‘我急着要出使燕、赵两国,正忙着准备车辆整理行装。”“好计策!”犀首说。于是犀首就去向魏王告假。魏王答应了,犀首就在朝廷里对外扬言将出使燕、赵。各诸侯国的宾客探到了这个消息,都派专差回国向自己的国君报告说:“李从率战车一百辆出使楚国,现在犀首又要率战车三十辆出使燕、赵。”齐威王唯恐结交魏国落在天下诸侯之后,赶紧把国事委托犀首。犀首接受了齐王的委托,魏王就不让他到燕、赵去了。燕、赵知道了这件事,也把国事委托给犀首。楚怀王听到以后说:“李从虽然来拉拢寡人,但是如今燕、齐、赵都把国事委托犀首,犀首一定也希望寡人委托他,寡人也乐意这样做。”于是楚怀王就背弃了李从,而把国事委托犀首。魏惠王终于说:“寡人所以不派犀首搞国际关系,是认为他不行,现在四国都把国事托付他,寡人也要把国事托付他。”犀首终于掌握了国际事务,同时更出任魏国宰相。画蛇添足(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昭阳为楚国伐魏,歼灭敌军,杀死敌将,攻下了八座城池,又转兵攻打齐国(公元前323年)。说客陈轸奉齐威王的使令,往见昭阳,一见面就一再拜贺战事的胜利,等昭阳扬扬自得时,却站起来问道:“照楚国的法律,歼灭敌军杀死敌将,可得何等官爵的封赏?”“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昭阳回答。“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呢?”陈轸问。“只有令尹啦!”昭阳回答。“令尹确实尊贵,但是楚王却不曾设置两个令尹呀!”陈轸说:“我替将军打个比方,楚国有人祭祀祖先后,将一罐四升的酒赏给门客。门客们喝道:‘几个人一起喝不过瘾,一个人独喝才痛快,让我们在地上画条蛇,先画好的喝酒。’某甲先画好了蛇,拿起酒来要喝,一看别人还没画半条,左手拿着酒罐子,右手继续画蛇,笑道:‘哈哈!看我还能画蛇添脚!还没等某甲把脚画好,另外一个人的蛇也画好了,抢过酒罐子,说道:“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替它画脚呢?’说完就喝下那罐酒。某甲为了画蛇脚,结果失去了他的酒。现在将军帮助楚国攻魏,消灭了敌军,杀了敌将,占领了八座城池,楚国的军队还没有疲惫,将军还想攻打齐国。齐国很怕将军,将军显显威风也够了,将军的英明已经到达顶峰了。要知道,战无不胜的人,要是不懂得适可而止,将招来杀身之祸,官爵将归属后来的人,就像画蛇添足的人一样。”昭阳于是停止攻齐,收兵回国。俟兼两虎(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楚国片面跟齐断绝邦交,齐国就发兵来讨伐楚国。客卿陈轸对楚怀王说:“大王不如送块土地给东方的齐国冰释前嫌,一面跟西方的秦国拉关系。”楚怀就派陈轸出使秦国(公元前312年)。秦惠王对陈轸说:“贤卿本来就是秦国的人,我和您又有旧交情。我不够贤明,不能亲自处理国事,以致使贤卿离弃我而侍奉楚王。如今齐楚两国交战,有的主张救齐有利,有的认为求齐不利。贤卿除了尽心为自己的主君谋划外,难道不能用多余的智慧为我着想吗?”陈轸回答道:“大王难道没听说过吴国人到楚国做官的故事吗?楚王很喜欢这位客卿,某次这位客卿病了,楚王特别问左右侍臣说:‘是真病呢?还在思念故国呢?’左右侍臣回答说:‘我不知道他是否思乡,让我再去探探,如果思念故乡,病中就会哼出吴国腔来。’现在陈轸就要替大王哼出‘吴国腔’。“大王没有听过管与的话吗?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肉而搏斗起来,管庄子准备去刺杀这两只老虎,管与却阻止他,说道:‘老虎是贪狠的大虫,人肉又是它们是香甜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为了争吃人肉而打斗,小的一定会死掉,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着去刺杀那只受伤的老虎吧!这是一举而杀两虎的妙计。没有刺杀一只老虎的辛劳,倒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英名。’“如今齐楚两国交战,齐国注定战败,等齐国战败了,大王再派兵介入,既能获得救齐的好处,又没有伐楚的害处。采信了计谋,还懂得进一步反复揣测的,只有大王能够做到吧!计谋,是办事的蓝图;采信,是存亡的关键。计谋错了,采信错了还能够保有国家的,少得很。所以说,计谋能够再三反复思虑的,就不会有错误;采信不失却本末兼顾的,就不会被迷惑。”黠(xiá)麋(mí)困网(楚策三: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秦国攻打韩国宜阳时(公元前308年),楚怀王对陈轸说:“寡人听说韩国的公仲侈(当时守宜阳)是智谋之士,精通天下诸侯的政情,大概能够守住宜阳城。正因为他能守住宜阳,寡人想趁这个机会送个人情给他。”“算了!大王千万别这样做。”陈轸回答说:“公仲侈的智慧,这一次完全枯竭了。在栖息山川的野兽中,再没有比麋鹿更狡猾的,麋鹿知道猎人先在前面张了网,才来赶它去落网,因此就往回跑,猛撞猎人而突围。老于狩猎的人知道它的狡猾,于是张网朝前赶,麋鹿重施故技来撞人,就被网住了。现今诸侯明知公仲侈善于权诈之术,举起网朝前赶的必然很多。请大王别做这个人情去讨好他。公仲侈的智慧,这一次完全枯竭了。”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建议,没有向公仲侈送秋波。后来宜阳果然陷落(公元前307年),不出陈轸所料。
编辑推荐
《隽永的说辞:战国策》编辑推荐: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海内外30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辐射五大洲华人圈!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名人推荐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余秋雨这套书,上下古今,纵横万里,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衷心希望,《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编印,将是一扇现代人开向古典的窗;是一声历史投给现代的呼唤;是一种关切与拥抱中国的开始;它也将是一盏盏文化的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知识的、远航的路。——主编寄语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张颐武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延参法师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解玺璋 著名文化学者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