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汉宝德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健敏老弟告诉我,他又集了十来篇我的旧作,关于现代建筑的。他已帮我集过三本书,销售似乎都不太好。看样子“汉宝德”三个字放在书名上并不能保证成功,要看内容是否引起读者的兴趣。“现代建筑”是否有此吸引力呢?我不敢说。 当健敏向我提到此事时,我以为他会集些报纸副刊文章之谈论建筑者,也就是比较软性,带点文艺味道的作品。过去三十年间,我在副刊上发表的文章,多少都与建筑有些牵连.但早年写的游记中虽常提到建筑,却以感怀为多,已收到艺术性集子中。近年来也有一些是直接以建筑为题的游记,以轻松的口吻讨论些当代建筑的观念,希望引起读者之兴趣。这类文章其实也可供专业者参考。 没有想到他处理这个集子仍然是很严密的。他所指的“现代建筑”,是自现代到当代建筑,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距离。
内容概要
建筑,一种空间的语言,人与空间的对话。 当人们在欣赏路易士·康、柯布西耶、莱特这些建筑大师们的作品时,是否曾想过:这些建筑大师们在设计的当下,所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而建筑师与社会需求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与关怀责任? 身为资深建筑师的汉宝德,游走世界各地,不错过任何一座“有意思”但未必广为人知的建筑物,例如:悉尼歌剧院、国立澳洲博物馆、哈佛大学新旧校园、朗香圣母院等,从当下所感遇的氛围、造型,细述其中蕴涵的巧思,既生动又具体。此外,书中亦从现代建筑学派与设计精神出发,汉宝德借以自身的建筑师实际经验,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融合中外学派并贴近人们生活景况而论,幽默中带着批判,可谓是建筑爱好者以及业界人士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名片一〉〉〉建筑界的大佬:在台湾建筑学界的地位,比拟起来,应该是大陆的刘敦桢(1897-1968)加上童隽(1900-1983)。
名片二〉〉〉文字打手: 曾在《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开辟专栏。因其介绍捧红台湾乡土艺术家:洪通和朱铭。
名片三〉〉〉社会活动家:学者、大学校长、建筑师、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宗教博物馆馆、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作家。学术界、教育界、建筑界、博物馆界、政界、文艺界六栖明星。
书籍目录
自序——出入建筑与艺术之间构筑有情世界拼凑的美感再访悉尼歌剧院壳形建筑的审美观为众人筑梦的高迪英国建筑传统与斯特林我在哈佛大学的柯布西耶经验朗香,我来了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暨规划观念康与当代建筑西塔里埃森的感动编后记
章节摘录
构筑有情世界 20世纪的70年代,建筑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后现代”,宣告现代建筑死亡。自此而后,这个名词被文学、艺术,甚至哲学界所借用,开发出80年代以后广阔的文化视野。然而“后现代主义”究竟是什么呢?在建筑反而说不清。所以我不喜欢这个名词,它是很不负责任的,不过指出时代上在“现代”之后而已! 我年轻的时候,“现代”是指进步的、科学的、光明的;有绝对正面的含义。曾几何时,“现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现代的原意本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意思,也就是当下,为什么成为一个代表过去的时代名词,实在使人不解。为了怕被人视为落后,大家都急着向后现代靠拢。什么是后现代,它究竟是怎样的主张,又没有多少人了解。即使伪装明白,每人的说法不一致。因此,唯一的共识是,后现代是多元价值的,可以各说各话,不需要同意,不需要统合。 我在美国求学、工作那段时期,使我亲身见证了这个转变的过程。回忆起来,我认为现代主义的失败就是败在理性主义。自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编注1)到包豪斯的正统现代建筑思想,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不论是科技挂帅的结构决定论(编注②),或合用至上的功能决定论(编注③),都是讲究硬邦邦的理性。连现代美学也崇尚整齐、简洁、方正,向古希腊的神庙看齐。这种样样都讲道理的建筑,很快就令人感到冷冰冰的,忍不下去。不但使用建筑的一般大众受不了,建筑师们自己也吃不消。因此虽有学理的大帽子压着,现代建筑一旦成为风格,很快就受到批评。 其实20世纪中叶的后期现代主义的建筑师早就在寻找建筑的生命意义。有一派回到传统,到古典建筑找纪念性,到中古建筑找心灵,到乡土建筑找人情。他们都在现代建筑中灌注了感情的成分,但是都摆脱不了讲理的习惯,讲不通就无法说服同僚。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又说得通的人,是路易斯·康(Louis I. Kahn, 1901-1974)。当时的年轻建筑师无不受他的感动,甘愿奉他为师。路易斯·康喜欢用诗的形式说明建筑设计的理念,一时风靡。但真正动人的,是路易斯·康的宗教精神,路易斯·康把感情升华为信仰,用几何形表达出来,连我都被迷住了。 可是时代改变了,70年代之后,大家不再崇尚理念了,当行的是感官刺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种危机和隐患——物质、技术、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而精神的活动和追求被忽视、冷淡、挤压、驱赶。这样发展下去,人有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单纯的技术性动物和功利性动物。因此,从物质、技术、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成了时代的要求和呼声。 ——北京大学教授 叶朗 学校和家庭教育,重视理性教育,却忽视情感与感性教育。学科性知识教育不断加强,心灵教育却逐渐弱化。在儿童早期,非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才是最需要重视与培育的,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感官刺激,能使孩子静下心来,潜移默化使其养成倾听、观察习惯。但讽刺的是,这与时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不相协调。 ——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周荫昌 当下,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审美情趣堕落,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鉴别和鉴赏能力,任重而道远。艺术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三是更切实地落实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青少年的潜能。 ——北京大学教授 彭吉象
编辑推荐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人人都需要的艺术教育 一部建筑理论与评论的经典大作:了解台湾建筑界大佬汉宝德先生建筑与艺术美学的精彩观点,汲取最前沿的空间思维艺术、最传统的建筑理论精髓,拓展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境界。 一堂艺术思辨与论辩的智慧课:台湾顶级建筑大师跨界美文,出入建筑、书法、设计、雕刻、抽象艺术等不同类别的艺术创作,将各种艺术形式交融并举,“平面艺术、立体艺术、抽象艺术”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一场撼动人心的视觉艺术盛宴:最精美绝妙的配图和最精当到位的注解交相辉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