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吴淡如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前言
行也欢喜,停也快乐 一个习惯性的、总想要出外走一走的旅行者,到底想要从旅行中得到些什么呢?在广播节目里,我曾访问一位行经二十多个国家的年轻背包客。他的经历给我很好的启示。 当背包客很辛苦,但“一切靠自己”的旅行方式,就算是“历劫归来”,也有丰厚的成就感。虽然,他有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薄,但他一直执着于“背着家当去旅行”的快乐。 “因为喜欢旅行,所以不管在任何状况下,我总是活得兴致勃勃。”他说。 在金融风暴袭卷全球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波及。“无薪假”休得上班族惶恐不已。当公司宣布正式员工也得轮着放无薪假时,同事们心情惶恐不已,他倒是挺开心的。心想,正好!正好可以奔赴向往中的国度。 他背着背包到了纽西兰,两个月间,从北到南,靠搭便车的方式旅行。一路搭顺风车一路玩。 景气衰退得很猛,但回升的力道也不弱。两个月过后,无薪假结束了,他又回到工作岗位。“我庆幸自己喜欢旅行,所以,我对任何形式的假期无比欢迎。”他不会因为忽然失去工作、等待着景气复苏而焦虑不已。反而觉得自己赚到了一小段愉快的人生经历。 背包客的经验也使他在「省俭」中发现生活的美感,明白拥有太多,反而会变成肩上的负担。 他懂得和各种风俗文化的人打交道,用他的诚恳结交朋友,并且随遇而安的适应环境,并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 一个旅行者会学会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享受孤独也享受朋友。不害怕未知。善用时间。弹性的转换人生态度。理性的解决天上掉下来的问题…… 这就是旅行的现实意义。* ** 我一直相信,不曾独自离家生活过的人,不容易长大。 大部分的人总是从一个集体生活投身到另一个,比如住校、结婚、从军……总要服从许多规律,倾听许多声音。 只有在一个人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 某种声音会在你离开所谓正常轨道后才出现,让你在奇特的一瞬间发现,啊,原来这才是我的真正声音。 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你想象中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 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就能飞。 集体生活再怎么舒适,你也无法忘怀曾经单飞时的畅快。 在年轻时候就不敢单飞的人,一辈子都会缺乏独自振翼的勇气。 据我的观察,不少成功的创业者都曾有过单飞的孤寂时光。 不少目前事业有成的朋友,回忆起昔日年轻时,提着一只公文包,开着一辆破车,拜访陌生人、参展、被拒绝、被冷落、被放鸽子……从美东开到美西餐风露宿的经过,眼神里都焕发着光彩。或许不是愉快的旅行,心里也有许多的不得已,但那样的冒险为他们的人生深植沃土,成为他日后突破万难的能量。 我大半是个俗人,我相信,而且喜欢强调旅行的正面功能。* *** 当然,因为旅行,我也没有因为久入红尘而失去那一小半的浪漫基因。 我喜欢漂泊也喜欢异乡的风景,对每一个没去过的国家或岛屿都心存幻想。 即使在身上吊着点滴、发着烧,无法克服肉体痛苦的时候,过去种种的旅行经验就会像小叮当的一扇时空门。 朦胧间,我到了巴黎塞纳-马恩省河畔,春光大好,一边啃着小甜点,一边向河上搭苍蝇船的游客挥手打招呼。 恍惚间,又到了安地斯山脉,搭火车,头倚着窗,沿着红赭色浊浪滔滔的安斯地斯河前进…… 那些千年古剎,那些寂寞城楼,纸醉金迷的喧哗世界与下着冷雨的阴暗街头,都是使生命发热的光和火…… 旅行的记忆有时如醇酒,使我得以暂时脱离痛苦现实。 人生的责任总是日益沉重,不是想要走开就能走开。但无论如何,每一次「说走就走」的潇洒仍然使我难忘,梦想的火未熄,仍在我心。 旅行中每一个惊喜,都是我平凡人生中的奇迹。**** 一个不怕单独旅行,并且经常想要旅行的人,都是因为听到了某种召唤。 那个声音,不时挑逗心中的渴望,说:走吧走吧,在远方,有一种宝物在等候你撷取,将它放进记忆的盒子里。 即使这样的宝物总是虚拟的,但它千变万化的身形十分诱人。好像传说中的莱茵河河中的女妖,发出让水手们如痴如醉的声音,除非你努力的摀住耳朵,才能够抵挡那不时飘过来的魅惑。 一个旅行者,一旦第一次主动踏出他的脚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的脸庞不由自主的绽放出第一朵微笑开始,他已经迷上了旅行。 他会一直追求着想象中的美丽新世界。 即使旅行的经验是用疲惫与积蓄换来的,他也不曾遗憾。即使想象中的美丽新世界落后贫穷、让他充满惊恐,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他也明白,不愉快的考验也是另一种宝石,在往后回忆中,它仍然美得出奇。 多想无益,就──走吧!
内容概要
旅行对于吴淡如,就像是一种注定的召唤。她总是克制不住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她既能享受一个人旅行的自由与浪漫,也能拥抱有伴同行的精彩。所有未知的国度、地域,她都充满兴趣;但也有几个珍爱的、一去再去的地方。 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奇迹,都化做她生活与创作的养分。她也总是,盼望着下一次的出发,期待另一次的相遇。 在丹麦,她与苍凉的自在相遇 在南极,与梦想相遇 在智利,与浪荡的灵魂相遇 在京都,与逍遥相遇…… 于是,她用细腻感性的文字、动人的照片,刻画下这些旅行中邂逅的美丽奇迹
作者简介
吴淡如
台大法律系学士,中文研究所、EMBA双硕士,现为知名作家和主持人。
旅行于她,就像是一种注定的召唤。她总是克制不住出去走走的冲动,在这个过程中,她收获了一个人旅行的自由与浪漫,拥抱了有伴同行的精彩。所有未知的国度、地域,她都兴趣十足。
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奇迹,都化做她生活与创作的养分。她也总是,盼望着下一次的出发,期待另一次的相遇。
书籍目录
自序行也欢喜,停也快乐因为丹麦,我与苍凉的自在相遇它有一种很奇妙的深度,曾经帮我打开一扇门,而那一扇门,自从打开后,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它永远不会被关上,永远提供着一种苍凉的自在感。因为南极,我与梦想相遇 走着走着,我哑然失笑,这南极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呀。我想象中的南极,是欧特斯壮烈地走出帐篷、消失在茫茫大风雪中的南极呀……因为智利,我与浪荡的灵魂相遇说实在的,就算是他年轻时总是披着黑斗篷的瘦削模样,也和“英俊”两个字相距甚远。然而,他有着来自南方的明亮开朗性格,又带着诗人专有的淡淡忧郁,使得他非常受欢迎。因为巴黎,我与青春莽撞的爱欲相遇二十五岁那年,巴黎以一种既温暖又冷酷的姿态,呈现在我的生命相簿里。温暖又冷酷,浪漫又现实──许多冲突的元素,永远在这个拥有千万人的狭小城市里撞击。因为咖啡馆,我与城市的眼睛相遇 在陌生的城市,窥看咖啡馆里的人,渐渐的,你会觉得这个城市与你熟悉了。你用一种不打扰别人的方式,渗透进他们的秘密世界,比风还轻。因为京都,我与逍遥相遇 想着──冬日水光泛在古老石板路的京都,夏日阳光晒得人皮肤隐隐作痛的京都,还有秋日枫叶像失火般的京都,春日樱花慷慨洒人满脸的京都……因为巴厘岛,我与天地灵性相遇这里让我找到一种很久没有到来的安静。再容易急躁忙碌的人,也会在这样的温馨对待里安静下来,愿意和自己的身体独处,和风声水声独处。因为四季流转,我与生命中的各种滋味相遇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就像生命中那些各有精采的风景。因为威尼斯,我与寂寞激情的故事相遇这个水乡城市,在它阳光灿烂时,如同一位穿着华服的雍容少妇;在它阴雨蒙蒙时,足以在刹那间掀起你生命中种种自以为早已遗忘的忧伤。因为威士忌,我与灵魂知己相遇 喝到好的威士忌,就像是碰上了一个灵魂知己。和一群好朋友共享好的威士忌,更有一种“人生那么辛苦,只是为了这一朝的畅饮”的感觉。因为游泳,我与奇妙的冒险相遇在水里,我常幻想自己是一条海豚,随着洋流轻轻摆动着身体,在遥远而没有边界的蓝色海洋里,什么也不想,只是嬉戏。因为美味,我与云端的幸福相遇我小心翼翼地将牛肉放进嘴里,努力地将全副精神集中在味觉上,感觉它们的滋味。是的,像云一样的感觉,一朵有牛肉味道的云。后记旅行,既不安全也不适切
章节摘录
因为巴黎,我与青春莽撞的爱欲相遇 二十五岁那年,巴黎以一种既温暖又冷酷的姿态,呈现在我的生命相簿里。温暖又冷酷,浪漫又现实──许多冲突的元素,永远在这个拥有千万人的狭小城市里撞击。初春,我终于又回到了巴黎。我用了“回”字。因为它对我意义非凡,被我视为心灵上的故乡。当年离开时,曾经发誓,每年都要回去。但誓言总是变成空话,现实多么磨人。有好些年,我太忙,没有时间造访,平均起来,大约是三年一盼吧。这回,我通过网络,租了一间塞纳-马恩省河左岸的公寓,三百年历史的公寓──巴黎一间寻常公寓的身世,都比许多国家的古迹历史悠远。要判别房子的年龄并不难,老房子的楼梯都是倾斜不平的。 骑着重型机车、造型很现代化的房东说,这是他母亲的房子。公寓里头有好多旧东西,随随便便一个烛台,都传了好几代。 四楼,从窗口可以看见圣母院的屋顶。钟楼怪人的圣母院。 星月皎洁时,几乎可以听见天使在歌唱。 在巴黎,我并不从事任何观光行为。我想假装自己是个归人,不想只像个过客。 每天早晨,散步到传统市场,买新鲜的奶酪、橄榄、蔬菜和烤鸡,带一瓶葡萄酒回到住处。有阳光的天气,就到塞纳-马恩省河畔走走。 巴黎人对阳光十分敏感,冬春之交,阳光探出脸后,不到十分钟,河畔已经挤满了人。各种年纪的情人。 他们在白桦树旁,看着河中的游船载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含笑挥手;或闭目养神,好像聚精会神的吸收着阳光的热量。 中午,我会预约一家好餐厅。 我的胃口不大,最适合吃午餐。况且,午餐的套餐最划算,侍者也不会虎视眈眈站在一旁,你得每吃完一道菜,就点一杯不同的酒。 我总是搭地铁去吃饭,然后慢慢地走回来。圣母院对岸,是巴黎的心脏,不管在东西南北,我会揣个指北针在怀里,千里迢迢走回住处,顺便消耗掉方才吞噬的卡路里。 一边走,一边静静欣赏巴黎。 结了婚的未必是情人,情人未必想结婚,这是巴黎。巴黎,几乎只有一半的人愿意结婚。 竞选总统失利、法国最美丽的政客毕尔雅,和她的男人生活了近二十年,生了四个孩子,始终没有结婚。选后,嫌隙丛生,她与情人说散就散,一点也不留恋。她指责他用情不专,助选也不用心。 多么巴黎式的感情,再漫长都可以瞬间无情。不结婚是对爱情的浪漫,分手时立即面对现实。 巴黎人能够接受的感情样貌,比全世界的人都丰富许多。 二十五岁那一年,我在法国居住,到巴黎时,总寄居在一位好心的东方研究学者家里。 他和女友同居了二十年,就是不肯结婚。 他说,梦里都知身是客,他知道这里永远是个异乡,东方人不能够真正被它深深拥入怀里。可是,他打算一辈子住这里。 因为巴黎人爱说他人的八卦闲话,却不会给人压力。在巴黎,他有挣脱传统的自由,有一辈子单身的自由,有不接受安排的自由。 当时他已年过半百,呵,还是那么叛逆。 巴黎是一个,你再老都可以叛逆的都市。 巴黎对叛逆是宽容的。一切改变人类文明的艺术与哲学主义,都在巴黎的怀抱里牙牙学语、渐渐茁壮。古老的巴黎,是一个包容量最大的菜市场,它喜欢奇形异状的新鲜蔬果。 如果西班牙的精悍青年没有到过巴黎,他不会成为毕加索。 如果萨特和波伏娃没有在这里相遇,或许不会有存在主义,也不会有女性主义。 这是它最值得自傲的浪漫。 有人说,它是最浪漫的都市,但也有人说,它是最现实的都市,处处死要钱。没钱的人不时遭受歧视眼光;没钱连上厕所都困难。 二十五岁那年,巴黎以一种既温暖又冷酷的姿态,呈现在我的生命相簿里。 温暖又冷酷,浪漫又现实──许多冲突的元素,永远在这个拥有千万人的狭小城市里撞击。 这次回巴黎,某天,走过唐人街的广东餐厅时,我不由得想起以前在巴黎认识的一个新加坡女孩。 和我一样,受了海明威巴黎的飨宴的感召,我们不谋而合的相信,只要在年轻时到过巴黎,我们心中,会带着一个永恒的盛宴。 那一年,她二十六岁,纤细苍白,来巴黎,本来是为了学建筑设计。 她也和一般从小上英文学校的新加坡人不同,她的母亲是中文老师,因而她从启蒙时期就会背许多唐诗。 这或许是我们之间的桥梁。她很文静,但也很热情的帮助我熟悉环境。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和一个香港男孩在一起。 人是很奇妙的,命运不同,缘分却深。两个东方人,千里迢迢跑来巴黎相遇。 香港男孩比她年轻几岁,大学刚毕业,两道浓眉,很高很瘦,一脸稚气。两人住在一起。 在巴黎,留学生情侣住在一起,不会有人管。 而我是在她忍不住的哽咽中,才知道她的故事。 其实我在新加坡,很早就结婚了。她说。 知名大学建筑系毕业,从小对建筑有天分也有梦想,她想要成为像柯比意一样的建筑师。在家人的殷殷期盼中,她嫁给一个一直对她好的中年富商。 华人世界,小康之家,都希望女儿能够靠着婚姻将人生平反。 夫婿对她很好,彷如女儿般宠爱。她说她想来巴黎,他成全了。 而她到了巴黎,才发现,其实她不是真爱他,也不能够爱他。 她选择放逐巴黎,忘记她的南洋故乡。 为了香港男孩,她宁可做一个没有故乡、没有亲人的人。 可是,巴黎不只有莺语呢喃的香颂,还有异乡人处处要面对的冷酷生活。为了爱情,她放弃设计学院的学业,抹掉了所有与过去通讯的管道。 为了爱情,她也忘了他是穷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法支撑生活。他们靠着她原有的丰厚盘缠,过一日是一日。 她不再怀有变成知名建筑师的梦想,变成一个厨娘。 她知道哪个肉贩的牛肉最新鲜、最便宜;知道哪个超市的早餐玉米片可以省一、两块法郎;知道哪家餐厅可以用最便宜的价格,安抚华人对故乡食物贪婪的胃口;知道怎么样用唐人街商店里有限的原料,为他烤一只广东烤鸭。 我吃过她的广东烤鸭──那真是一只味道奇特的鸭子啊。广东明炉烧鸭,不是法国式的传统烤炉烘得出来的,要那些廉价原料入味肌里,也并不容易,连鸭的素质都大不相同。 那只是一只有香料味道的鸭子,没有明炉烤鸭那澄亮的外皮与肥美的油嫩。 但我不忍心说,那不是一只广东烤鸭。 那是她的爱,不是做给我吃的,是做给她的情人吃的。我只是一个不重要的见证者罢了。 她和他过了两年。然后,她决定回家。 不是谁变心的问题。那一日,她在我面前痛哭,说了她的决定。 她的哭声让我漂泊的彷徨更加不安,像鞭子一样在我心头抽痛,彷佛也在逼我面对现实。啊,何去何从呢?异乡人…… 异乡人在巴黎,温饱都难。 他提醒我,该结束了。我不能一辈子当个厨娘,这不是我来巴黎的梦想。她说。 警钟的响起很简单。还在念书的男孩,有一天很高兴的在一家中国餐厅的布告栏上,撕了个电话号码回来。他对她说:有人在为小孩征中文老师,妳要不要试试看? 男孩想得应该不复杂吧?这样,或许可以开源,让她不要为荷包消瘦愁眉苦脸。 二十六岁的她,却因此狠狠被敲了一记。她记起自己的梦想了,她到巴黎,是为了要成为一个建筑师,不是为了来番邦教汉语。为了他,她是否能持续牺牲最大的愿望? 是欲望,还是爱?如今我也分不清了。她说。 了解一个人,才是爱情;不了解却还相聚,那么只配称作欲望。我往回头想,我和他在一起,只是因为我贪恋他的青春,想满足我的爱情渴望……他不了解我,竟以为我的人生志愿是为了教人写中国字……若是如此,我的梦想,必然有朝一日会从暗处现身,等着嘲笑我的失落。于是,她不告而别,离开情人。 那一年,我和她挥手道别,看着她两眼哭得红肿,进了机场。 她舍不得的不是我。她哭,是因为她与爱情诀别。 很久以前的故事了。现在,她已成全梦想。我在新加坡曾碰过她一面,年岁在她脸上多了一股干练之气,她身边有了完美的事业伙伴和灵魂伴侣。 她绝口不提从前。我知道,我也不会提。 我们以前真傻。与我告别时,她淡淡的说。这是她对自己巴黎岁月的唯一评论了。 这个故事在我记忆中尘封很久。别人的故事,伤心的是我。 伤心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青春莽撞。在巴黎,每个笑容平淡的人,都可能有一个波涛汹涌的爱情故事,埋在记忆里。 你知道的,我不想用食物或古迹来描述巴黎。我宁愿说它是激情之都,分手之城。它是永恒的盛宴,但如果你在年轻时到过巴黎,它也将成为一场总与你终生若即若离的欲望风暴。……
编辑推荐
《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诚品、金石堂、博客来书店销售冠军! 台湾畅销书天后吴淡如最新力作!每次旅行,每回出走,都会有新的相遇──与人、与物、与景,或是与不会再有的心情和回忆。喜爱旅行、喜欢在异域游荡的吴淡如,珍视每一次的探险、放逐,也写下每个令她难忘的相遇。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与心中的梦想相遇;走访丹麦,与苍凉的自在相遇;在巴里岛,与天地灵性相遇;来到京都,与逍遥相遇……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在分享吴淡如的相遇之际,你也可以和她一样,以同样的眼光看待旅行中每次邂逅,或是人生旅途中的,每个相遇。万千粉丝翘首以盼,内地独家首发!台湾畅销书第一人吴淡如亲自摄影,记述旅行点滴,亲访丹麦、南极、威尼斯等地,与你一起发掘寻找自我的勇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