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赏十六讲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国友谊  作者:郑昶//陈师曾  页数:330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经济的崛起,要求中国文化、精神的复兴。回顾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一直领先世界,直到19世纪末。 在19世纪末年以来兴起的以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民族振兴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世界末日”,几乎被彻底否定。然而,全盘西化并没有带来民族的复兴。  痛定思痛之后,一些西化的代表人物纷纷回归,用比较理性、客观的态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19世纪20年代,国内兴起了“国学”热潮。一时间,大批研究传统文化的书籍得以出版。  今天,我们面临千年不遇的大变局,民族文化的复兴,是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是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熏陶,中国很难在文化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此,中央领导同志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重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并坚持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带头示范。温家宝同志说:“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同志说:“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内容概要

  国学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历史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哲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伦理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

  郑昶(1894-1952),字午昌,浙江嵊州人。1929年编著出版了三十五万言的《中国画学全史》,蔡元培誉之为“中国有画史以来集大成之巨著”。他是当时海派画坛的活跃人物,曾发起组织“蜜蜂画社”、“中国画会”等社团。他山水、人物、花卉兼长。20世纪30年代,画誉已远播四海,作品参加过在英、德、日、比、美和苏联等国的国际展览。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第一讲 绘画第一节 绪论第二节 雕塑第三节 建筑第四节 绘画第五节 陶瓷第二讲 汉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三讲 魏晋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四讲 南北朝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五讲 隋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六讲 唐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七讲 五代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八讲 宋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九讲 元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十讲 明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十一讲 清之画学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画家第三节 画论第十二讲 清代山水之派别第十三讲 清代花卉之派别第十四讲 中国人物画之变迁第十五讲 文人画的价值第十六讲 书法编后记

章节摘录

  雷特这本书,扼要地发挥艺术的本质、诸相以及发展的轮廓,精语甚多,为最近一本值得讽诵的好书。不过说雷特论中国艺术千真万确,那也未免过分。  雷特要把中国艺术纳人世界关系里,第一就着眼中国艺术之域外影响,由此点而咬定中国艺术是超越国境的。诚然,中国自先秦迄于唐代的纤琐艺术指工艺美术品之类和佛教输入后的造型美术,在长时期中不断地和外域发生交涉。然此种交涉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容受性宽狭的限制;往后反推进了向“中国的”独特境地而拒绝了超越国境的发展。我们一究唐以后的历史,充分可以明白这一点。雷特但注意到交涉的炫耀情形而忽略了历史的全潮流,所以他下了这杌陧不安的断语。中国艺术的全潮流,自然是整齐而有系统的;但因搜集材料的不完备,在发展的诸阶段中不容易看出建筑、雕刻、绘画等中间的连锁状态。这个难点在中国人尚且如此,在外国人更无论了,因此我们不能过于责备雷特。雷特往下就提出建筑无伟大气度以及建筑不如雕刻绘画那么完善,就是停滞在上述的难点中。雷特谈起伟大的建筑时,头脑中就浮起希腊神庙与哥特式教堂。他把这先入的尺度来绳墨中国建筑,自然说它无伟大的气度了。本来这“伟大”是飘忽不定的赞辞,这里我也用不到硬说中国建筑具有何等可和希腊与哥特式相似的伟大。不过说中国建筑和雕刻绘画不相称,则忘记了这三者的连锁性了。中国的宫廷寺宇与所有的石刻雕塑,有什么不相称?中国的园亭别墅和山水画,有什么不相称?在雕刻绘画上的变化而不可捉摸的Phantasie,同样在建筑上存在着。这一点,雷特似乎有些外行。  又如最后雷特谓宗教势力决定了中国艺术的命运,所谓宗教势力尤其是佛教和儒家。佛教因坚执教义而使艺术顽固不化;儒家因崇拜祖先而使艺术流于粗野的传统主义。此种观察又是似是而非的。宗教势力在某一时期可以左右艺术,如儒家之于两汉,佛教之于六朝外,在其他时代里的作用就很微弱了。反之,道家和禅宗的思想助长了后来的发展。此等思想实在已不是字义上的宗教,而是士大夫社会之美的宗教;而且和佛教与儒家的实践有很厉害的冲突。正因这一点,中国艺术在往后的历史上未流于顽固不化和粗野的传统主义。如此,雷特当中国艺术处于初期哥特式的阶级。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温家宝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 “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十六讲,基本按时间顺序编排,辑录了郑昶和陈师曾两位大师的书画研究成果,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书画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以及一些代表性画家、书法家的风格,以及中国书画发展历程中内在的渊源关系。内容出处已于每讲文后详细注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画鉴赏十六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