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凤凰书品 编,王鲁湘 主持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认识鲁湘已经十几年了.他与凤凰卫视结缘,是在2001年拍摄《寻找远去的家园》的时候。作为这部大型文化纪录片的策划、撰稿和特邀嘉宾,鲁湘与凤凰的摄影队一起,跋山涉水,穿街过巷,寻访那些散落于民间的一座座老宅、一条条老街、一个个古村落,为我们这个骤速变脸的时代,保存下了也许是最后一缕关于乡土中国、民居文化和故园老家的记忆与乡愁。很奇怪,这山一程水一程的奔走,此后竟成为鲁湘在凤凰工作的宿命。2002年,他以《纵横中国》总策划和总嘉宾的身份出发,足迹踏遍全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录制了一百多期节目,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版图和中华文化的一次全景式扫描。在中国电视史上,一家电视台能以如此大的气魄、如此长的时间,跨越如此大的地理空间,来审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广袤大地,触摸我们兴衰更替、悠久绵长的历史脉络,研读我们丰厚灿烂、姿态万千的文明积淀,是相当少见的。我知道,这背后有着他身为一介书生而不甘囿于书斋吟文弄墨的雄心和抱负,以及一个文化传薪者力图通过最普及的传播媒介将精英文化带人大众视野的信念与使命感。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混乱和庸俗交缠滋长,美德与秩序尚未建立;物质贫乏和精神恐慌没有解除,安详自由的生活还是很多人的奢望。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不够,对未来的期盼又在不确定中摇摆,五千年沧桑与一百年巨变继续冲撞,西方准则和东方惯性难以恰调。这时代既躁狂善变,又多姿多彩。既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又“江河百川东人海”,自有其内在的律动和归依。既充满苦难、危机和不义,光明、希望和公正,却也像驴子眼前的那根胡萝卜,引着我们不断向前。莎士比亚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那么,也“命该”要有一批有责任、有良知、有勇气的大众传媒和知识分子,能超越功利,世俗与纷扰,以自觉的文化追求为目标,以普世的人文价值为底线,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保留住一息尚存的文脉。记录下几已断裂的传统。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可以觉醒。对一个民族而言,向内,就是回到我们自身文化的源头,接近和了解我们文明衍生的真相,才能明白,下一刻砥砺进取的脚步,该奔向何方。这些年来,鲁湘一直以一位学者的身份、一个文人的方式,在电视这个浮躁又艰苦的行业中,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地工作着,他为人朴素,不张扬,不媚众,真诚谦和,表里如一。
内容概要
鲁湘纵横中国、风尘仆仆、席不暇暖的生活一过就是四年多。本来,他是该歇一歇了。可是,找到一个像他这样读破万卷书,行了又何止几万里路的文化学者,岂是一件容易的事。2006年,凤凰为鲁湘量身定做了一档节目——《文化大观园》,他的身份从嘉宾变成了主持人,从答者转为问者,角色虽有所转变,不变的是对文化一如既往的关注与执著。 这本书收录了《文化大观园》十三期节目,内容涉及很广,从风水、中医、佛教到中国的江湖世界,雅俗古今的文化话题都被涵盖进来。鲁湘点评部分,有他自己写的手记,也有别人根据他的谈话整理出来的文字。我遗憾的倒是鲁湘为《纵横中国》撰写的上百万字文稿,至今未能整理出来,希望以后也有机会付梓。
作者简介
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入读湘潭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著有《冰上飞鸿——黄宾虹画学探微》《墨天无尽——李可染艺术研究》《大山之子——画家张仃》《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中国乡土建筑》等。
书籍目录
一些文化事 三二素心人(代序)周易 风水中医藏医药人间佛教佛陀教育道教红山玉龙殷墟三星堆关公崇拜江湖丛谈西泠印社东方智慧的集成风水是一种文化用中医解释中医我的藏药丸子从山林到人问与净空法师的三次缘迷恋青春的宗教玉石之国甲骨文引出的信史发现三星堆[义]之偶像江湖中国文明的石头
章节摘录
插图:周易《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绕不过也避不开的一个命题。这部最初只是研究算卦的占卜之书,连诞生的日期都无从考证,却在历朝历代成为众多文人士大夫研习的对象,其中不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有朱熹、柳宗元、苏轼、王安石这样的大家。然而,1949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易经》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至1980年,三十多年间问世的周易研究文章一共只有十几篇,并且谈的还都是其中的辩证法。当代周易大家刘大钧的学易、研易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本千古奇书在现代中国的兴衰。王鲁湘:听说您研究易经是有家传的,您上一辈人中间就有研究易经的。刘大钧:对,我是跟我外祖父学的。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考大学没考上,因为我二哥是右派,父亲是国民党员。王鲁湘:有历史问题。刘大钧:没考上以后,外祖父就告诉我,当年梁漱溟先生考北大也没考上,人家自学,后来教北大,你也可以有这样的志气。他让我跟他学《易经》,我当时不想学,觉得这东西没什么用处。但我母亲说,你学吧,过去人说,学了《易经》会算卦,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会了去算卦,也能挣碗饭吃。刘大钧1963年开始学习易经。他到街头拉人力车赚钱,攒下的钱除用来贴补家用外,其他都拿来买书。外祖父要求严格,命他一遍遍地诵读易经原文,还经常抽查,看他是否能倒背如流。这给刘大钧打下了深厚的易学基础。几年后,十年动乱到来,他的学易之路也遭遇到巨大困难。刘大钧:我当时在一个小手工业单位里工作,突然有人冒出来,说怎么你不学《毛选》,不学《雷锋日记》,学《周易》。他们把我关起来批斗。我母亲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把家里的易经书全烧了,还不光是易经,是见字就烧,一边烧一边骂说:“一个嘴贱,一个手贱,这不是惹出事了!”我当时写的书稿也就荡然无存了。王鲁湘:你的研究成果在“文革”中被毁掉了。刘大钧:全毁掉了。王鲁湘: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你一直在那样的困境中坚持一个人孤独地进行易经研究?刘大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我不太想学,学进去以后慢慢就有了兴趣,更深入研究时,体会到这其中天人之学的内涵。《易经》是一本“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书。我被它的智慧所征服,变得非常着迷,很认真地搞起来。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这种痴迷是做不好的。《聊斋•书痴》里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很多人之所以没什么成就,都是因为不痴,认为自己聪明,不犯傻,其实只有犯傻的人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大。凭着这股痴迷劲头,刘大钧的一篇文章被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看到。不久,一纸调令到来,这名仓库保管员被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成为山大唯一一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教授。此后,刘大钧很快成为中国周易学术圈内的领军人物。1987年12月,他邀请了上百位海内外周易学者,围绕“周易与中国文化”举办了首届国际周易研讨会。刘大钧:我当时全力以赴准备这个会,可是没有钱,最后通过一个朋友从省里搞到三万块。钱不够,我们只好在山东省接兵站开这个会,便宜嘛——国外代表住在齐鲁宾馆,国内代表住在接兵站。但仍然不行,这个会教育部没批,那时候人们身上仍有“十年动乱”的余寒。王鲁湘:还把易经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刘大钧:最后终于批下来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把这个会报道了一分十三秒,非常长。这可以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王鲁湘:官方认可了。刘大钧:是的,周易是学问,不是封建迷信。从那以后,有人提出应该办一份刊物,我搞到省里一个刊号,做了《周易》专刊。1991年,又拿到全国刊号,变成一个正式的学术刊物,可以在海内外发行。我记得第一次的发行量是三万一千份,是当时中国学术刊物里发行量最大的。刘大钧主办的这次周易大会和《周易》学刊,不光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机,也是近百年来周易复兴的征兆。其后,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周易热,关于周易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提出,《易经》那种只有归纳没有推演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大钧:这中间还出了一个笑话。有记者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写篇文章反驳这事。我说,易经中当然有推演法,易经是算卦的书,讲究变而通之,推而化之,这些东西跟杨先生所说的不尽相同。鲁迅说,名人未必是名言,我不想写文章反驳这个事,没有必要。不久之后,报道出来了,说我说杨振宁先生是“外行”。我当时是用了“外行”这个词,但不是指责的意思,因为我对杨先生很尊重,如果真正公开出来谈这个问题,我绝对不会用这样的话来说人家,非常不礼貌。所以,我当时一看这报道,觉得莫名其妙,怎么会这样呢,算了,以后接受采访注意一点吧。《周易》分《易经》《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专门占卜的书,记载了六十四个由六条连接或者切断的线段组合而成的符号,称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不同含义。其中连接的线段叫“阳爻”,切断的线段叫“阴爻”,阴阳爻构成的符号叫“卦象”。中国人在尚未发明文字之前,就创造了类似于今天电脑二进制的符号体系,通过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来囊括世间万物。刘大钧:《易经》是一本谈象的书,“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这是《系辞传》上的话,易经是谈象的,这是它不同于别书的地方。王鲁湘:它是符号体系。刘大钧:对。六十四卦每一个卦前都有一套卦象。卦象有八组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种卦互相重组,形成六十四卦。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易经的卦辞、爻辞,都是看了卦象来的。王鲁湘: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然后再演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爻,“天下之能事毕矣”,天底下所有东西被归纳到这些卦爻里头了。《易经》对整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对天道地道这种无常的预测,充满着智慧。刘大钧:所以古人用八个字来总结,“洁净精微,易之教也”。它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它讲究“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王鲁湘:它不是个教条。刘大钧:不是教条,它体现的始终都是一种“洁净精微”的精神。王鲁湘:春秋时期,卜筮可能是所谓士大夫和君子的一种基本功。当时有点文化的人,没事的时候就手捧《易经》体会其意,力图给出一些新的解释。一旦要出门或者办什么事,肯定要先算卦,根据卦象的指示决定怎么去做,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行为。刘大钧:是,当时占卦者的地位相当高,不像现在理解的江湖术士。王鲁湘:现在是下九流了,当时是大巫师。刘大钧:因为那些东西是不能闹着玩的,不能乱说。比如两军作战,你说打胜了,结果大败而归,国君能饶了你吗?遇到灾年,不下雨,让你占卜什么时候能下雨,你乱说,到时雨根本没下……王鲁湘:那就拿你祭天了。刘大钧:最可怕的是储君继位,长子出问题了,下面一大堆兄弟都虎视眈眈,瞪着眼看你。你说错了,说该老三继位,结果老四继位了,上来就先把你杀了。王鲁湘:说到底,《周易》还是一本周人卜筮之书,尽管后人对它做了很多哲学解释,但也改变不了它的本源。刘大钧:《汉书•艺文志》讲:“《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秦始皇烧书的时候为什么没烧《周易》,因为它是卜筮之书,如果属于圣贤之书,早给烧掉了。《易经》记录的六十四卦相传为周文王所创。他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发奋治学,推演出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辞。算卦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相应的卦象,以此来推断所求事物的吉凶。在古代,有一种“蓍草算卦”的方法非常流行,因为蓍草在野外俯拾皆是,占卜起来十分方便。王鲁湘:您能不能给我们具体演一演卦象。刘大钧:古人用蓍草进行演算,今天没有蓍草,就用五十根筷子来代替。
媒体关注与评论
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犹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 ——黑格尔一个社会要想从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求新,其结果必然招致悲剧。 ——克拉克洪今天世界上最坚强的精神力量既不来自某种共同的阶级意识,也不出于某一特殊的政治理想。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 ——余英时只有将集优劣于一身、合强弱为一体的传统本身加以多方面的解剖和了解,取得一种“清醒的自我意识”,以图进行某种转换性的创造,才真正是当务之急。 ——李泽厚
编辑推荐
《我们的传统:王鲁湘文化访谈录》对话知道分子,纵横中国文化。刘大钧 周易;于希贤 风水;王新陆 中医;仁旺次仁 黄福开 藏医药;星云大师 人间佛教;净空法师 佛陀教育;任法融 道教;黄康 红山玉龙;李学勤 殷墟;孙华 三星堆;胡小伟 关公崇拜;贾德臣江湖丛谈;陈振濂 西泠印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