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司马牧牛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有人把农耕文明比喻为“羊”,把游牧文明比喻为“狼”,作为中国历史上两类生产方式截然不同的族群,他们一直恩怨不断。和平时期,“狼”与“羊”是亲家,是兄弟之邦;一旦发生冲突,小则引发战争,大则国将不存。 匈奴、突厥、鲜卑、蒙古、女真……这些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向往中原的富饶与自成一体的儒家文化之余,也一次次企图问鼎中原,有的成功了,但更多的却是“羊”战胜了“狼”…… 本书以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更替为主线,讲述了从西周起,一直到清朝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农耕社会与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交融。从中,我们可以触摸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脉络,以及那些已经消失的游牧部落的沧桑命运。
作者简介
司马牧牛,男,本名吴浩,多年从事历史学研究及创作,出版有《中国梦》、《神秘消失的古国》、《解密中国宝藏》等多部文史著作,其中《解密中国宝藏》被央视科教频道制作成专题片播出。
书籍目录
引子:两种文明的对峙、碰撞与融合第一章 西周:搬起“犬戎”砸了自己的脚文王修德,天下归心穆王耀武,犬戎积怨幽王无道,褒姒登场褒姒笑了,西周亡了第二章 汉匈对阵四百年,情恨两重天兴于漠北的早期匈奴李牧:坚壁清野破匈奴冒顿弑父,匈奴从这里崛起白登山之围和中国最早的〔和亲〕一封写给吕后的〔情书〕〔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武帝雪耻,马踏匈奴元帝修好,昭君出塞拂琴应叹雄师少,巾帼独当百将功末日匈奴,何去何从第三章 乌桓:从“北漂”到定居中原乌桓山下的〔雇佣军〕〔三都乌桓为天下名骑〕当乌桓铁骑遇上曹操第四章 有鲜卑自远方来五胡乱华始末嘎仙洞里走出来的鲜卑人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一代战神陈庆之第五章 低调的柔然与汉化的鲜卑一个不为人知的超级大国柔然的兴盛与没落最后的柔然人去了哪里第六章 强悍的突厥与盛世唐朝的对决以狼为图腾的游牧民族东西突厥的覆灭之路突厥后裔今安在第七章 宋辽“澶渊之盟”背后的故事〔镔铁〕契丹的崛起与文明赵炅和杨家将的抗辽故事农耕民族的不败而败外强中干,女真灭辽昙花一现的西辽第八章 以和为贵——两宋的生存哲学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北宋初年的变法与党争艺术家宋徽宗的从政生涯农耕史上的最大尴尬:靖康之耻傀儡皇帝张邦昌南宋,泥马渡江求偏安岳飞抗金宋金的〔战〕与〔和〕蒙古骑兵来了第九章 元灭宋:农耕政权第一次被征服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卸磨杀驴,历史在这里重演压山之后已无中国艰难的汉化第十章 后蒙古时代,交流比屠杀更重要明朝早期繁荣的农耕文明回归草原的黄金家族土木堡之变为求互市俺答汗不惜一战第十一章 满清的汉化与最后的准噶欠汗国卷土重来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七大恨〕誓师伐明皇太极励精图治,意在中原借农民起义,清兵入关清王朝定鼎中原挡不住的汉化进程最后的游牧部落——准噶尔汗国平定准噶尔叛乱尾声:“狼”与“羊”的最终归宿
章节摘录
插图:引子:两种文明的对峙、碰撞与融合农耕,简单地说就是耕种土地。因为土地不会移动。所以农耕是一种定居形式的生产活动,农民因为对土地的依赖而长期居住于某地,过着春种秋收的生活。所谓农耕文明,就是指由这种生活而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习惯、生产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儒家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为一体,相对来说,文明化程度较高。而游牧则是指终年随水草而居、以游动放牧为特征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在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草原和大漠地区。这些民族大多以萨满文化为主,后又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最早的农耕文明大都处于北回归线与北纬35度之间的狭小地区。在农耕民族的北边,到处弥漫着游牧民族。长期以来,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就这样对峙,从公元前3000年人类文明产生的时候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后1500年。可以说,人类4000多年的历史,都是在这两大阵营的对峙中度过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15世纪以前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的时代,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都是通过战争掠夺别人的地盘来实现其族群发展和壮大。所不同的是,文明的民族在获得别人的生存空间时,对被掠夺地区的原住民相对仁慈一些,往往依靠其文明优势对被征服者进行同化,使其融入本民族。而落后的一方如果征服了先进的一方,为了维持其统治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征,则往往对被征服一方实行野蛮、残酷的屠杀。这正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真谛: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了,才会抗拒、抵制野蛮的行为。正是由于游牧文明的落后,以及游牧民族入侵时的杀戮与破坏,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怀有一种鄙视与仇恨。不过,同时也因为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侵,原本生活在中原一带的农耕民族才大量向南方转移,使原本尚属蛮荒之地的江南得到了开发。中国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频繁骚扰时期,这主要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氏族社会解体时。这一时期的游牧民族总体上是以频繁骚扰居多,由于其自身条件尚不成熟,实力尚无法与中原农耕民族相对抗,目的也不外乎夺取粮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这一局面大约维持到战国末期才有所改变。第二个时期是积聚实力时期。这时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奴隶制度初步形成,国家雏形出现。以匈奴为例:匈奴在战国时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Luli)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此时的游牧民族最具侵略性。由于他们已经完成了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随着其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足够的劳动力的支撑。所以,他们在对农耕民族的骚扰中。除了抢掠牲畜之外,也开始抢掠人口作为奴隶来满足劳动力的需求;再加上他们生活的地域资源有限,部落林立,征伐不断,久而久之好战成性。适者生存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随着自身实力的提高和周围草原环境日趋稳定,他们将注意力开始集中向了中原地区。第三个时期是分庭抗礼进取中原时期。此时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从文化、思想上完成了质变和飞跃,再加上又不断学习中原的先进知识和文化理念,日益强大起来,逐渐萌发了问鼎中原、统一中国的野心。正是通过这三个时期,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才在不断的冲突与交锋中融为一体。其实,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每一次冲击。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外力。在这个外力的推动之下,多种文明才得以交流,相互借鉴和吸收。这个过程之后,两种差别原本非常大的文明实现了自然的融合:不是一方完全消灭了另一方,而是一方吸收了另一方,一方融人了另一方。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比起之前的杀伐与战争,这大约是最好的归宿了。第一章 公元前10世纪-公元前8世纪文王修德,天下归心西周建立后,统治集团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加上生产经验的积累、冶炼技术的发展,西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青铜器工艺达到了顶峰,晚期还出现了铁器。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工程等都有了较大进步。后世的主要农作物这时大多已经出现,人们已经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并有了较发达的历法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原本作为礼器和武器的青铜器,在西周时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用途,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此外,煮盐业、酿酒业的工艺技术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作为中国奴隶社会最后一个朝代,西周是当时亚洲少数几个发达的农耕文明之一。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周围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游牧民族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震慑力。犬戎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即猃狁(xianyun),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犬戎族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两只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能克。”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犬戎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我们已不可知,但他们肯定不会自称犬戎:这是中原王朝对他们的蔑称。甚至犬戎人自称的祖先恐怕也不是白犬。而是白狼。可惜的是,我们只有史书可看,没有其他途径来解读真实历史,只能一边读史,一边抱怨那些心存所谓华夷之防的小心眼统治者和史家了。犬戎在夏商周时期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如今也无从查证。根据推测,当时的犬戎大概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因为居住的环境为草原,他们应该已经学会驯养牲畜,但生活方式应该还是以狩猎为主、放牧为辅。由于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为获得足够的生活资料,犬戎不断对中原的农耕民族发动进攻。与犬戎相邻的周国饱受其害。因此,西周与犬戎之间的碰撞延续了很长时间。犬戎殷周时游牧于泾渭流域,是殷周西方的劲敌。从公元前11世纪末到公元前8世纪,整个陇右地区的广大土地上,被戎、狄族所占据。从戎、狄族占据泾、渭、清水流域的广大地盘以后。到这个民族被秦人消灭,商、周王朝统治者没有中断过和生活在陇右地区的戎狄民族的战争。在周文王时期,周人统治中心在西岐一带。与西戎毗邻。犬戎是其中强大的一支。犬戎是商朝的属国,常参与攻打叛商方国的战争,犬侯曾受命协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装攻掠周国。文王为解除进攻商朝的后顾之忧,派军队进攻犬戎,终于取得胜利。此战的胜利,翦除了商王朝一个羽翼,为武王伐纣战争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周朝建立后,统治者在全面比较了夏商的国家制度,尤其是商朝的国家制度后,决定实行分封制:同姓和重要同盟异姓侯国,大多分封在原殷商王都内或其重要属国地区,以保卫周的安全:投降的殷贵族或属国,留居在都城内周贵族的采邑之间,便于监视;降周的殷商属国多被迁至周人势力的外围,置于戎、蛮的侵扰边境地区,利用他们作为王朝抵御异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周王朝对内实行较为宽松政策,吸收殷商及其属国的贵族加入统治集团,鼓励他们的属民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周文化与殷商文化融合。在对外方面西周对周边民族也尚能宽容地对待。到康王时期,周朝的力量到达顶峰。这一时期,周人恩威并用,其威名远传到燕山以北,长江以南,许多边远的民族纷纷臣服朝见。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统治的125年间,周人继承先祖文王的德仁之政,与戎族从没有发生过战争。在这一百多年间周人和戎族和睦相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创造着陇右地区的经济、文化。文王、武王、昭王之治是周朝最文明之时。但是这种和平兴盛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随着周王朝日益强大,周朝在处理与边疆民族的纷争和矛盾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武力进行残酷的镇压。这与文王和武王时期“修阴德,服诸侯”的政治手段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穆王耀武,犬戎积怨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十二年),野心勃勃的穆王决定像先祖一样率军进攻犬戎。借口是犬戎没有按时进贡。祭公谋父对此表示反对。他说:“大王率军讨伐犬戎,此事万万不可。以前的君王彰明美德而不炫耀武力。军队应该顺应时机行动,出动则必须有军威,如果是为了炫耀就会失去军威。犬戎也算是大王的子民,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修德养性,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使他们懂得趋利避害,怀德畏威,才能让他们真正臣服大王。先王不密(zhu)曾经因为夏朝的迫害而逃到犬戎避难,犬戎对我们是有过恩惠的。虽然文王曾经攻打犬戎,那是因为犬戎成了纣王的帮凶,残害百姓。文王是为了拯救百姓才攻击犬戎。不是为了炫耀武力。现在大王以不按时进贡为由要攻打犬戎,炫耀武力,这不是让先王的苦心化为流水了吗?我听说犬戎的首领在部族中有很高的声望,大王此次用兵,很可能不能将犬戎彻底击溃。因此,我请求大王三思而后行,不要出兵。”谋父的话是对的。犬戎没按时进贡,按照正常的程序,穆王本该先派使者去问问怎么回事,最多训斥一番,勒令他们赶快进贡,如果犬戎执意不进贡,再发兵讨伐也不迟。但穆王并没有派使者询问,而是直接就要出兵,无非是想给自己攒点武功,被后代歌颂。其实,为了这种目的耗费钱粮、出动大军,根本不值得。最终周穆王终究没有听祭公的劝告,贸然出兵征讨犬戎。在周军的攻击下,犬戎战败,献上四只白狼、四头白鹿。得到战利品的周穆王把一批犬戎部落迁至太原,兴高采烈地班师了。这次行动打开了通向大西北的道路。对加强周人同西北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因为周穆王的讨伐,西周的威信大打折扣,周边的游牧民族不愿再去朝拜周天子了。犬戎也因此与西周结怨。王季和文王时期对犬戎恩威并济。部分犬戎承认了周的宗主地位。并参加了武王伐商的战争。其中的一支申戎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西申),日后被宣王移封到南方防御淮夷(即为申国,称南申)。西周立国之后,西申与秦人联姻,共同使西戎臣服,有力地捍卫了王朝西部的安全。但是到了穆王时期,戎族经过数十年的恢复实力逐渐增强,已经不甘心纳贡予周。本来穆王可以通过政治影响使犬戎安于荒服的地位,与犬戎成为日后的盟友。但是为了炫耀周王朝的威势。穆王违背了文王制订的对西戎诸部“耀德而不观兵”的政策,不顾大臣的劝谏,以“不进贡”的罪名征伐犬戎。犬戎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穆王也得以“周行天下”宣示周王朝的强盛。但是,征伐犬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荒服不至”。而且使犬戎变成了周王朝的死敌。恃强凌弱,四面树敌,一味地以武力蛮干,不能与周边民族和睦共处,使周王朝陷于东西两线的长期作战,这是导致周王朝实力逐渐衰弱以致灭亡的根本原因。公元前823年(周宣王五年)三月,犬戎从西北侵犯周境,聚集在焦获(在今陕西咸阳泾阳县东一带),其前锋已抵泾阳(今陕西泾阳境),威胁周都镐京。六月,宣王命大臣尹吉甫率军反攻。尹吉甫文武兼备,以十乘战车为核心组成精锐的先头部队,向焦获开进。周军日行三十里,以优势兵力击败犬戎,继而追击至太原(今甘肃庆阳一带)。随后。宣王又派武臣南仲率兵至泾阳北筑城设防,寻机攻击犬戎,暂时缓解了犬戎的威胁。公元前816年(周宣王十二年),宣王又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犬戎。虢季子白率军西进于洛水北岸击败犬戎,斩首五百人。俘获五十人。他又命属将追击犬戎至高陶(今甘肃天水一带),大胜而归,解除了犬戎之患。战败的犬戎不得不继续向西周称臣纳贡,但内心的怨恨却一直没有平息。他们在寻找着一个复仇的机会。幽王无道,褒姒登场周宣王死后,太子宫涅即位,是为周幽王。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夏桀和商纣王是有名的暴君,而周幽王则是有名的昏君。统治者残虐无忌,横行霸道,杀人如麻,是为暴君;而昏君,通俗地说,就代表这个统治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糊涂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周幽王姬宫涅可以算是创始人。当时,西周都城所处的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上连年旱灾,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周幽王不思挽救社稷,奋发图强,反而重用善于逢迎拍马而又贪财的虢石父,盘剥百姓;又对外攻伐犬戎而大败。诸侯国中褒国(在今陕西汉中市以北)的国君褒垧劝谏周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垧关押起来。褒垧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垧救出来。他们知道周幽王好美色,于是下令广征天下美女人宫,借此机会挑选美女,并最终找到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褒人将其买下,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给幽王,以替褒垧赎罪。关于褒姒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荒诞的故事。《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记载:夏朝末年,有两条龙在夏朝王庭性交,这两条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
编辑推荐
《千年争锋》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