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作者:(春秋)孙武 著,汲庆海 主编  页数:160  

前言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不可考。    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祖先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得知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改姓田,故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嘉奖。    公元前532年,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重用孙武为将。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    ……    二、仔细咀嚼独特的表达技巧。    首先,《孙子兵法》开创了说理散文启用标题的先河,中心突出,论述严密,系统完整。《孙子》一书所用的语言十分简洁,字字珠玑。  其次是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效果的分析。“赋、比、兴”在《孙子兵法》中一起使用,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如《九地篇》中的“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这句话是三种方法紧密一地结合在一起的典型例子。“始如处女”和“后如脱兔”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而且作为引起后文的铺陈。这样的手法使用,使人感到形象鲜明,生动风趣,易于理解。  《孙子兵法》还大量使用对偶句,如“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也,速而不可及也”、“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等,这些对偶句容易记忆,而且读起来曲折迂回,非常有味道。    三、讨论自己获得的人生启迪。    以小组交流或写读后感的形式,谈一谈阅读《孙子兵法》后的想法,如果能与人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日记或写读后感,会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仔细探索这些理论对军事以及其他层面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探索关于现代战争的策略和原则,探讨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普遍意义。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浓缩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战略智慧的精华,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范围广为传播。
  这部缩写版的《孙子兵法》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不可考。

书籍目录

名师领航
计篇第一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考点细练

章节摘录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孙武针对战争的严重性,阐述如何在出兵前进行战略决策,对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军事预测决策的基本模式、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预测决策的原则和方法等均有精辟的见解。其中,“慎战”是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标准,“兵者,诡道也”是用兵的要领,“多算胜,少算不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1.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    兵:本义为兵械,后引申为士卒、军队、战争,此处指战争。    国之大事:国家的重大事情。    死生之地:指地形上的死地、生地,引中为百姓的生死。    存亡之道:指战场上的存亡胜败,即国家的存亡。    察:考察,研究。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重大事情,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考察研究。    1.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    经之以五事: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经: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引申为“纲”“纲领”。这里做动词,“以……为纲进行研究”,意思是研究、衡量。五事:指后面说的五个方面,即下文“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的情况。    校之以计:比较敌我双方各自的条件。校:通“较”,比较、较量。计:《说文》:“计,笄也。”计,上古指筹码,原义指计算,这里引申为双方各自具备的条件,即下文所说“主孰有道”等“七计”。    索其情: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索,求索、探究。情,情势、情形。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    上:君王,国君。    不畏危:不害怕危险。一说,此句无“畏”字,为“不危”。危,通“诡”,违背、违反,不危即不违背。    阴阳:这里指昼夜、阴晴等气象变化。    时制:指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更替。    险易:指地势险阻或平坦。险,泛指险阻难行的地方。易,指平坦易行的地方。    广狭:作战区域的广阔或狭窄。    死生:即死地和生地。死地即只能进攻、毫无退路的境地,生地则与之相反。    智、信、仁、勇、严:孙武认为这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个方面的素养,后世称之为“五德”。即要有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执法严明。    曲制:关于军队组织、编制的规定。曲:部曲,汉代以前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制:制度,规定。    官道:对军队中各级官吏职责区分、统辖管理范围的规定与制度。道:这里的“道”与上面的“制”意思相同,都是指制度、规定。    主用:指军需物资、军事费用的后勤管理供应制度。    主孰有道:指哪一方的国君得民心,政治清明。孰:谁,哪一方。    兵众孰强:指军队的哪一方武器装备、物资保障更好,这是就军队整体而言。    士卒孰练:指士兵的哪一方更干练,这是就单个士兵而言。    【译文】    所以,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敌我各自具备的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王的思想一致。这样,他们就可以为君王而生,为君王而死,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就是指昼夜、阴晴、寒热、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广阔或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是否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凡是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人才能取胜,相反就会战败。此外,还要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就是说: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有得更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军队哪一方更强大?士卒哪一方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以判断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1.3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注释】    将:读jiang,这里用作副词,假如。  、    听:服从,采纳建议。    【译文】    如果听从我的谋划,用我指挥作战,一定能取胜,我就留下;如果不听从我的谋划,用我指挥作战,就必然失败,我就离开。    1.4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注释】    计利以听:计利,计谋非常好。以,通“已”。听,服从、采纳。这句话是说筹谋有利的作战方略已被采纳,即战争决策已定。    势:态势,指战争中一些随机和能动的变化因素。详见《孙子兵法·势篇第五》。    以佐其外:佐,辅助、辅佐。    权:权变,变通。意思是造势以佐助人君有效地达到战争目的。    【译文】    好的计策已被采纳,再设法造成大好形势以辅助作战。所谓“势”,就是凭借有利条件,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    1.5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注释】    诡道:即诡诈之道,欺诈、多变的方式。意思是说用兵打仗。应以机变为原则。诡,诡诈。    能而示之不能:能够攻打却伪装为不能攻打。示:向……表示,从文意来看,意思即伪装,后面的用法相同。    利而诱之:贪利,就用利来诱惑它。    乱而取之:敌人处在混乱中,就要乘机进攻它。    强而避之:意思是说敌人士气旺盛,就应当谨慎避敌之锋锐,待其气衰,再攻击它。    怒而挠之:容易发怒,就去骚扰它。怒,士气旺盛。挠,挑逗、骚扰。    卑而骄之:敌人比较小心谨慎,就想办法使它骄傲。卑,原意为卑微、谦恭,这里是小心谨慎的意思。骄,这里做动词,意思是“使……骄傲”。    佚而劳之:休整得比较充分,就设法使它疲劳。佚,通“逸”,安逸。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    亲而离之:内部和睦,就离间其内部关系。离,离间、挑拨。意思是说如果敌人内部团结,就设计使它们分裂。    胜:奥妙。P1-5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苏立康  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套图书编写严谨,内容贴近教学,实用性强。    崔峦  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象征,阅读经典名著,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展其心智的有效途径。本套图书编排了课外知识链接,可进一步丰富学识,拓展视野。    程翔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现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    这是一套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和扫清阅读障碍,使读者可以轻松地亲近经典,提高文学素养,并领略文学的魅力。    钱守旺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本套丛书内容编排新颖、独特,品读、赏析的同时,还对书中的考点进行了提炼,通过阅读,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成绩。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    这部缩写版的《孙子兵法》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子兵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一直以来很想读一读《孙子兵法》,怕别的书错误多就买了这本。
  •   原文有详细注释、 有例子
    加上是古代名著, 值得孩子作为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好素材,相信孩子在人生每一个阶段中重新阅读此书都有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且一生受用!
  •   读经典是要读原文的,这本书可以配合读原文,同时稍微理解一下内容。有解释,有故事,书的最后两页是习题,题量不多。
  •   给儿子买的,他说不错,和课文有关。
  •   很不错,买给孩子的
  •   不错的书,女儿很喜欢看
  •   质量很好,适合小学4年级同学阅读。
  •   相当超值,比书店的同款书籍要便宜的多,以后书籍就网购了
  •   书是老师让孩子读的,是假期作业必背的
  •   还行,字体还是觉得小点
  •   多了解一下,对孩子有好处,很喜欢看
  •   排版有點沉悶,都是黑白的,還有古文,但沒有插圖,小朋友會提不起興趣看……。
  •   后面还配了习题,有点小惊喜。这本书和一般的书差不多,文言文配讲解看起来还行
  •   书不错,让小孩多看看,不求她看懂,不过能多阅读总是好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