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朝华 作者:蔚蓝 页数:270
前言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连母鸡都会,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1943年至1960年期间6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84%的人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教育投资方面,每一位家长都会倾其所有,不惜代价。然而,有的付出只换来事与愿违的结局,甚至酿成了血淋淋的人间惨剧。 2003年,北京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城的少年杀母案件。赵平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对他的管教手段相当严厉,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棍棒相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赵平从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也没有什么朋友和他来往。小学还没毕业父母就离了婚,赵平跟着母亲过。 11月2日是赵平的1 6岁生日,母亲不仅没有为他准备生日蛋糕,反而因为学习问题把他痛打了一顿。11月9日中午,母子又发生了冲突。下午,他趁母亲不备,把厨房里的菜刀藏在床下。傍晚,母亲责令赵平背单词,并让他把每个单词抄写20遍。 没等完成母亲布置的作业,钢笔没有墨水了。母亲让他到自己的房间去灌墨水,赵平却回到房间取出床下的菜刀,冲出房间砍向养育他16年的母亲。当警察在一家网吧抓获赵平的时候,他表情平静,说:“我这几天像出笼的小乌,感觉非常幸福,你们把我带走吧,坐监狱也比呆在家里好。” 由于信奉“棍棒教育”,这位母亲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儿子和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令我们感到无比沉痛的是,上面赵平的例子不是鲜见的个案。现实生活中,许多正值妙龄花季的孩子或离家出走,或沉迷网络,或早恋结恶果,或受到法律的制裁,或悲观厌世自杀身亡……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天真无邪的孩子会下如此毒手?为什么本应度过人生美好时光的孩子会踏上不归路?究其原因,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是造成悲剧的根源。现实生活中,除了对孩子管教太严之外,还存在许多家庭教育误区: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孩子施加超负荷的学习压力;过分地追求高分、名校:包办孩子的生活;忽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及品格塑造;家中缺乏温情;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永远都要感谢伟大而神圣的父爱和母爱,但是我们不能让父爱和母爱束缚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能让错误的爱成为孩子滑向深渊的推动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首。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浩繁艰苦的伟大工程,尤其在今天社会急剧转型、信息瞬息万变、科技突飞猛进、观念撞击裂变的时代,错误的家庭教育的弊端更加不容忽视。 本书作者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总结出当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86个误区。对于每一种误区,都从“案例警示”“专家评析”“走出误区”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案例经典,分析科学,指导性强。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梦想,是广大父母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希望本书能给予广大家长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内容概要
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追悔莫及的偏差与失误。 《走出家庭教育的86个误区》作者蔚蓝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总结出如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86个误区。对于每一种误区,都从“案例警示”“专家评析”“走出误区”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案例经典,分析科学,指导性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子宝典。
作者简介
蔚蓝,心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会会员。业余主要从事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近年来参加编写了《告诉孩子网向何方》、《校园法律指南》、《遇到危险怎么办——青少年紧急自护手册》、《家有考生》、《孩子厌学怎么办》等一批畅销图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教观念误区误区1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误区2对孩子管教太多误区3过度爱孩子误区4不鼓励孩子自己去做误区5不明白孩子也有“面子”误区6分数大如天误区7祖母式溺爱误区8不能做孩子的榜样误区9在孩子面前争吵误区10把说教当法宝误区11动辄进行打骂教育误区12家庭教育学校化误区13家长不懂科普知识误区14抹杀孩子求知的天性误区15过度奖赏孩子误区16语言暴力误区17施以过度教育误区18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二章 学习指导误区误区19学习成绩就是一切误区20花钱也要上“好学校”误区21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牢骚误区22只提要求不给指导误区23以一次成败判断好坏误区24要求孩子一味听老师的误区25不提前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误区26无视孩子的“拖拉”误区27逼着孩子学习误区28与别的孩子比成绩误区29好成绩得利于作弊第三章 网络引导误区误区30只认为“网络猛于虎”误区31父母不及时“充电”误区32对孩子上网监管不严误区33动辄认定孩子“上网成瘾”误区34拒绝与孩子成为“网友”误区35纵容孩子上网1误区36很少与孩子谈“网”事第四章 社交引导误区误区37阻止孩子与同伴交往误区38不给孩子交友自由误区39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误区40教育时过分强调社会的阴暗面误区41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偶像崇拜第五章 人格塑造误区误区42打击孩子的爱心误区43鼓励孩子与同学攀比误区44娇惯孩子乱发脾气误区45放任孩子打架斗殴误区46漠视孩子的不良“口头禅”误区47在孩子面前批评老师误区48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误区49父母说一套做一套误区50父母不注意自身人格的塑造误区51不能包容孩子误区52不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误区53溺爱让孩子自私冷漠误区54不善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误区55扭曲谦让教育误区56不注意培养孩子信守诺言误区57轻视孩子的撒谎行为误区58纵容孩子为自己开脱误区59未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第六章 青春期教育误区误区60漠视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误区61未替孩子做好心理及知识准备误区62不能疏导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误区63不能正确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误区64误以为孩子在“早恋”误区65错误的性别教育导致孩子同性恋误区66随便触碰孩子的隐私第七章 兴趣培养误区误区67不充分尊重孩子的爱好误区68扼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误区69把孩子的特长当炫耀的资本误区70不给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误区71折断孩子梦想的翅膀第八章 金钱观念误区误区72让孩子成了金钱的牺牲品误区73不给孩子零花钱误区74不培养孩子的节俭作风误区75不引导孩子学会适当借钱误区76父母为了金钱丢了人格误区77没有教给孩子制订消费计划误区78不会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第九章 教育方式误区误区79不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误区80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误区81对孩子吝惜赞美误区82赞美不能当场兑现误区83不肯定孩子的进步误区84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误区85用恐吓手段教育孩子误区86总把对孩子的付出挂在嘴边
章节摘录
版权页:孩子总是喜欢问家长“为什么”,是因为孩子对他所看到的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问得越多越广,就说明孩子善于观察与思考,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孩子。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孩子智商较高,家长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而不应该采取压服的方式让孩子停止提问。家长采取粗鲁的方式拒绝孩子的提问,其实是无视孩子的自尊、无视孩子思考的表现。每一个孩子都有提问的权利,家长应该给予最大的尊重。有的时候,家长很难回答孩子的怪问题,那么请采用一种温和的态度向孩子做出解释说明。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孩子们常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瞠目的“傻问题”,如“为什么月亮晚上不睡觉?”“中东在不在中国?”,或男孩子问母亲“我长大了能不能和你结婚?”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父母不给孩子正确的回答,甚至取笑孩子,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不应该提这些问题,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傻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很多的“傻问题”积在心里。为了不当傻孩子,即使自己很想知道这个问题,也不敢再问,这样以来,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对于家长来说,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家教方法。而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们应该给予呵护。因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好奇心,比孩子向家长提问要早得多。当孩子提了问题时,家长应该采用一种正式的语言去回答或是从书中找到最合理的答案。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不仅不理会,反而露出粗暴的样子,势必会扼杀孩子探索未知的天性,对于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聪明的家长,要尽力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可以草草了事。对于孩子现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不要对孩子说一些高深的大道理,采用一些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孩子了解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孩子把“为什么”挂在嘴上,就说明这个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护孩子自然流露出的好奇心。对于他们的提问、质疑或是探索,甚至不同意见,家长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给孩子创造表现好奇心和满足好奇心的机会。与此同时,也要保护孩子旺盛的求知欲,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支持孩子随时提出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很怪很傻的问题。由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当孩子在1岁半到2岁半的时候,常常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又变成了问“为什么”,而且不达目的势不罢休。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也不能以种种借口来敷衍孩子。家长与孩子们讨论问题时,不可需于表态,不要轻易做出评价:“你做得对。”“你真棒。”因为,父母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孩子往往认为讨论即将结束。作为家长应该选用另一种方式,如:“看!多么有趣!”或者“真是意想不到呀!”当讨论难以进行下去的时候,不要总是对孩子说:“快想想!”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助,而应该这样说:“我们这样做,怎么样啊?”然后提出启发式建议,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 ——教育专家 孙云晓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李开复 给中国父母的四个建议
编辑推荐
《走出家庭教育的86个误区》:天下父母珍藏的亲子教育宝典,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