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云晓 朝华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云晓 著  页数:3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就要从改变孩子的“心”开始!  阅读《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带你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你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重塑孩子的“心灵”,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与培养。

作者简介

云晓,女,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长期专注于家庭成功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其作品发表于各类教育刊物。作者已出版的畅销作品有:《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ⅠⅡ)、《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一 孩子的心理发展方法一:幼儿心理依恋期:多爱抚、多拥抱、多亲吻方法二:少儿自我认同期:寻找一切时机鼓励孩子方法三:青春叛逆期:家长适当示弱与让权二 孩子的能力培养方法一:幼儿期:“听”“说”“看”能力的培养方法二:学龄前: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方法三:小学期: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发展三 孩子的智力开发方法一:鼓励孩子多用左手:开发右脑方法二:提高智商的几个小技巧本章要点图示 第二章 担当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一 家教理念: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方法二:为孩子营造适于成长的环境——氛围效应方法三: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方法四:重视孩子的多个“第一次”——首因效应二 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方法一:让孩子为家庭做贡献——满足孩子的心理归属感方法二:关注并接纳——满足孩子被注意的需求方法三:尊重与理解——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心理三 父母的心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方法一:尊重孩子——发言权效应方法二:读懂孩子的语言和行为——知己知彼战略方法三:别让孩子对教育不耐烦——超限效应方法四:适时向孩子“求救”——示弱效应四 父亲的角色:孩子的领路人方法一:父亲VS孩子的性格——加入柔性因素原则方法二:父亲VS孩子的智力——加入技巧性原则方法三:父亲VS孩子的心理——开放式原则五 母亲的角色:孩子素质的决定者方法一:即要疼爱,又要严厉——加入原则性原则方法三:不要对孩子束缚太紧——放宽限制原则本章要点图示 第三章 习惯与性格培养中的心理学一 培养好习惯:四种有效方法方法一:多向孩子传达积极的信息——正强化法方法二:将坏习惯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寻找突破口法方法三:家校在同一方向上用力——避免“+=”负效应方法四:让孩子体验自然惩罚——自然后果法二 塑造好性格:最科学的三原则方法一:家长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态度——角色效应方法二: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易塑性原则方法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卡迪拉克效应三 塑造好性格:最有效的三种方法方法一: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斯万高利效应方法二:培养孩子的爱心——从低到高原则方法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拒绝“融合效应”四 塑造好性格:思维类型不同,方法不同方法一:规则型孩子——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原则方法二:谐调型孩子——充满爱意的提醒原则方法三:发现型孩子——变任务为乐趣原则方法四:分析型孩子——精益求精原则本章要点图示 第四章 沟通教育中的心理学一 与孩子沟通的基本原则方法一:用“爱”去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关爱原则方法二:控制坏情绪——感情和行为分别处理原则方法三:不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尊重原则方法四:放弃长篇大论的说教——简短原则二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方法一: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情绪优先处理原则方法二:把沟通的音调降低——低声效应方法三:为教育增添“润滑剂”——幽默效应方法四: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语言失望——拒绝“可是效应”三 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的四个细节方法一:在唠家常中与孩子沟通——调味品效应方法二:倾听孩子的诉说——心灵减压效应方法三:以快乐的基调结束谈话——近因效应方法四:用正确的语言与孩子沟通——瀑布心理效应四 鼓励与禁止的艺术方法一:用鼓励成就孩子的自信——手套效应方法二:每一个孩子都值得鼓励——重视努力与进步原则方法三:批评和惩罚要尽量少用——厚脸皮定律方法四:批评的技巧——反弹琵琶效应方法五:将批评变得“可口”——三明治效应本章要点图示 第五章 情商与财商教育中的心里学一 情商培养:最重要的四大关键点方法一: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认同原则方法二: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延迟满足效应方法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体验原则方法四:让乐观成为孩子的一种能力——榜样效应二 情商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迅速提升方法一:让孩子学会分享——角色互换原理方法二:教孩子助人为乐——跷跷板互惠原则方法三:让孩子学会感恩他人——强化效应三 理财教育:家长必备的三大理财观念方法一:按阶段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一因时施教原则方法二:拒做孩子的提款机——“使用说明书”效应方法三:再富不能富孩子——棘轮效应四 理财教育:最有效的四步骤方法一:给予孩子零花钱的支配权——私有制效应方法二:省钱VS储蓄——积少成多理论方法三: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压岁钱——钱生钱理论方法四:理财品质的培养——预防针效应本章要点图示第六章 学习教育中的心理学一 家长的态度:不要让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方法一: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动机适度定律方法二:孩子的未来不等于家长的理想——家长的代偿心理方法三:学习任务要适量——7±2法则方法四:正确对待“陪读”——依赖心理产生的规律二 转变孩子的态度: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方法一:调调孩子学习的胃口——潘多拉效应方法二:让学习变成一种渴望——转换思维方式原理三 学习动机教育: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方法一:不要否定孩子的游戏——先玩后学习原则方法二:学习的事由孩子说了算——掌握主动权原则方法三:明确“为谁学习”——为自己学习原则四 增强孩子学习自信心的三种有效方法方法一:注意教育语言——避免“光环效应”方法二:捕捉孩子的“闪光点”——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方法三:寻找“闪光点”——发现优势效应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方法一:订立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方法二:协助孩子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计划效应方法三:引导孩子进行预习——被动变主动效应方法四:教孩子学会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六 帮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方法一:记忆力不好——掌握“U形记忆”规律方法二:学习效率不高——运用“感官协同效应”方法三:学习成绩止步不前——有效应对“高原现象”本章要点图示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担当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有这样一位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她已经阅读过很多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因此,孩子出生之后,面对孩子成长面临的种种难题,她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不知所措,而是从容应对。所以,在每个成长阶段,她的孩子都要比同龄的孩子更加健康、更加优秀。每当其他家长们向她请教方法时,她给出的建议都是:多读几本家庭教育的书籍。的确,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要想顺利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各类家教书籍中寻找答案。也许有些家长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会说: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家教书中并不一定会有所涉及,再说,孩子与孩子是不同的,如果家长们都按书中所写的去教育孩子,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岂不都会是一个样子了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信,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把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都涉及到。但家长却可以用书中所提供的教育理念,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灵活、科学的教育。事实上,家教理念真的很重要。例如,以前的家长都坚持“我是老子,你必须听我的”的家庭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家长们已经渐渐认识到了这种理念的危害性,因此,它逐渐被“理解、尊重、沟通”等理念所替代。但是,在现代家庭里,仍然有很多家长在延续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此,我权且将最常见的几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供家长们借鉴。1.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育。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不是老师,所以可以不懂教育。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显然是在推卸责任。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学家就曾指出,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父母开始。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不管父母有没有意识到,我们都在担任着孩子合格或者不合格的老师。因为幼儿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我们随时随地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因为幼儿期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往往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成长土壤,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不要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向学校,理应自己多学习一些正确的、科学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法。2.教育是无师自通的。现在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是无师自通的事情,在“如何做父母”方面进行投资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很多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经验可以应用。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问题时。这些家长从来不会去参加什么“家长课堂”,也从来不去翻阅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只有当孩子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他们才想到向专家请教。但到那时往往为时已晚,因为孩子的身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就曾认识这样一位家长:他是一位公司老总,事业很成功。但面对儿子时,他却有一种很强烈的失败感。因为他即将成年的儿子不但不愿意与他亲近,而且叛逆心理极强,从来都不听他的话。后来,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一位心理专家。经过专家分析,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以高高在上的“领导”态度教育孩子,凡事命令、强制孩子去做,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和倾听孩子的意见,才最终导致了儿子的叛逆。当这位家长了解到这一切后,后悔莫及地对心理专家说:“我要是早点跟你学习这些知识就好了!”然而,为时已晚,即使有心理学专家耐心地引导他的孩子,孩子心灵上所受到的伤害也不是一时就可以医治好的。“教育无师自通”这种观点,伤害孩子于无形之中,家长们一定要警惕。3.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很多家长都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都不懂,这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为时过早。其实,拥有这种观点的家长都缺乏早期教育的意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重要,教育专家认为,6岁之前是孩子众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家长们也不要认为只要教会了孩子说话,他们就具有了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很多种,如语言的连贯性、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早期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引导、培训。另外,心理学家还认为,8岁之前是培养孩子智商的关键期。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17岁时的智商为100,那么他4岁时的智商就已经达到了50,此后,在4~8岁时可以发展30,而在8~17岁之间则只能发展20了。可见,孩子的成长早期是其智商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家长,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4.树大自然直。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如不礼貌、撒谎等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小的时候犯些小错误没什么,树大就自然直了。然而,等孩子长大后,家长却发现,“树”不但没直,而且越长越歪了。这时,孩子的习惯已经定型,再想纠正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对其坏行为不闻不问,这样只会给孩子的人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开端。因为幼儿期是孩子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此时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很差,自我控制能力也有限,他们需要家长一定的束缚和管教,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否则孩子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如意志不坚定、害怕失败等,甚至是走上弯路。5.让老人带孩子,省力又省心。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喜欢让老人带孩子,他们认为,这样既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又省心。殊不知,家长的这一做法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在一般的家庭里,老人的教育理念都比较陈旧、传统,他们大多都不能承担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一般老人都很溺爱、娇惯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如霸道、自私、任性等,影响孩子良好性格和品行的形成。另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情感都不能取代的。因此,由老人抚养长大的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从而易使情感或人格产生偏差,进而产生诸如心理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当然,家长们错误的教育理念还有很多,在此,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但家长们必须注意一点: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不会平白无故就降临在你的大脑中,只有通过学习,这些观念才会产生。在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最常用的教育理念,供家长们借鉴。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有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预想的目的。  例如,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妈妈给5岁的儿子盛饭时,不小心把饭洒在桌子上一点儿.这时儿子竟然对妈妈说了一句:“妈妈,你真蠢!”妈妈先是一愣,而后勃然大怒,向孩子大吼道:“闭嘴,你怎么可以说粗话?”儿子被妈妈的这种气势吓着了,忙解释道:“我没有说粗话。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这样说的。”妈妈真的生气了,继续冲孩子大吼:“说粗话,还敢狡辩,你是不是找打呀?”在这个案例中,妈妈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制止孩子说粗话。以及预防孩子以后再说粗话。那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  妈妈教育孩子不要说脏话,孩子告诉妈妈“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这是孩子对妈妈教育的反馈。然而,对待孩子的这种反馈,家长却表现得特别气愤,认为孩子是狡辩,并扬言要打孩子。那么,孩子会不会听妈妈的话,从此就不再说粗话了呢? 答案是“不会”。  首先,孩子认为他说的那句话并不是粗话,因为他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虽然妈妈厉声告诉他那是粗话,但孩子并没有认同,因为妈妈仅仅是要求孩子闭嘴,并没有跟他解释那句话为什么是粗话。因此,事实上母子俩对“你真蠢”这句话是不是粗话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孩子以后还会继续说这句话。

编辑推荐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培养卓越不凡的孩子!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博学上进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做到这一切,光有爱是不够的,父母还需要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技巧。如何获得和应用这些巧,正是《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将要呈现给您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书的部分内容还行,只是没有我想象的好,有些内容很空
  •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爸爸妈妈真得好好看!
  •   书不错,对孩子各阶段特点的把握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还有案例分析,容易理解,便于操作。读了很受启发!
  •   里面有些案例,值得家长琢磨
  •   通俗易懂,对家长教育孩子有启发。很好。
  •   书是好书,就是送到的时候书没有外面的书壳,看上去有点旧旧的。不过只要能买到就很高兴了!
  •   值得父母购买,可以学到很多育儿知识。
  •   帮公司的同事买的。具体不评价
  •   不过有些不实用,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心理活动都一样的,只能学个理论基础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