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作者:王晓秦 页数:799 字数:3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李鸿章为主角,写了晚清的四次战争:太平天国战争、捻军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时间跨度四十二年,从李鸿章三十岁写到七十二岁。全书共四卷八十二章。第一卷“婉转随人盖九年”,写李鸿章为吕贤基、周天爵、福济和曾国藩四任钦差人臣和封疆大吏参赞佐幕的经历;第二卷“三千里外欲封侯”,写李鸿章组建淮军,与曾国藩、曾国荃共同扑剿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过程:第三卷“坐镇北洋牵朝纲”,写兴办洋务、 日军侵略台湾和中法战争;第四卷“一误流光悔后迟”,写中日甲午战争。 本书场面宏大,构思独特,晚清的重要人物几乎全都粉墨登场。作者文笔老辣凝重,善于把握人物众多的大场面和战争场面,用大喜大怒大慈大悲大诉大怨的手法勾勒出一个荡气回肠的晚清大故事。帝王的自负与颟顸,权臣的谨慎与猜忌,封疆大吏的谋略与迁延,前敌将领的勇猛与胆怯,胥吏的狡猾与刁钻,愚民的冷漠与皮顽,百姓的张惶与无奈,洋人的骄衿与傲慢,像连环扣似地绞拧在一起。作者利用场景的转换和人物对话把重大的历史事件串接起来,写得跌宕起伏,大回大转。 作者选配了340余幅晚清老照片和插图。书中的部分人物和重要战场、宫阙、会馆、炮台、服装、枪炮、军械、兵舰都有写真照片,部分照片十分罕见,作者为照片写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使本书显得图文并茂。
书籍目录
《铁血残阳李鸿章》上卷 第1卷 婉转随人盖九年 第一章 吕贤基临危受命 李鸿章投笔从戎 第二章 团练大臣抵达合肥 七品编修返归故里 第三章 随天大天扯旗造反 巡抚大人借力乡勇 第四章 七大圩主合力剿捻 官军乡勇当阵对峙 第五章 周盛波刀劈陆遐龄 众乡勇血洗旗杆村 第六章 朝廷捉襟见肘 幕客巧开财源 第七章 押送厘金踏访炀帝陵 酒后失言道员遭冤杀 第八章 英公使探访天京 骄天王辱慢洋人 第九章 太平军攻克舒城 吕贤基劈印自刎 第十章 左右无靠心绪茫然 先奸后娶险生激变 第十一章 刘铭传逞威蚌埠镇 解埠商随机巧周旋 第十二章 李鸿章投靠福济 磨店乡毁于兵燹 第十三章 满汉合力攻含山 佐领意外受超擢 第十四章 李家父军中病殁 福巡抚夺情留人 第十五章 鸱张拔扈天怒人怨 睚眦相报同室操戈 第十六章 杀臣子天王度难关 战局缓少荃丁父忧 第十七章 候补官贱卖顶戴记 名道茫无指归 第十八章 李鸿章投奔座师 曾国藩训导门生 第十九章 英法联军兵临城下 咸丰皇帝巡幸木兰 第二十章 廷枢动荡扑朔迷离 总督谨慎应对变局 第二十一章 筹办安庆军械所 弹劾门第鼎盛人 第2卷 三千里外欲封侯 第二十二章 钱鼎铭千里求援 李鸿章招募淮勇 第二十三章 督率淮军赴上海 初识华尔常胜军 第二十四章 上海战局骞涩 天京连声告急 第二十五章 常胜军讨要赏银 李巡抚驾御洋酋 第二十六章 怡和码头验收洋枪 上海海关针插不入 第二十七章 洋总兵命丧慈溪城 白齐文抢劫海关道 第二十八章 布罗网缉拿洋逆贼 借客将管带常胜军 第二十九章 洋澄湖上订密约 叛将惻隐走忠王 第三十章 程学启苏州杀降 常胜军事端再起 第三十一章 金陵禁脔不容染指 执拗九帅笨法攻城 第三十二章 天京城土崩瓦解 李忠王情急突围 第三十三章 李秀成从容就义 曾国藩删改手稿 第三十四章 湘军大功告成 九帅激流勇退 第三十五章 曾国藩北上剿捻 李鸿章宴请恩师 第三十六章 友军火并 名将难御 第三十七章 抽厘金遭遇参劾 写抗疏严辞辩折 第三十八章 曾国藩劳师糜饷 李鸿章变计运筹 第三十九章 控扼胶莱 倒守运河 第四十章 大功薄赏将领愤懑 济宁聚讼少帅为难 第四十一章 大潜山人矫情 曾、李双请名将 第四十二章 龙王庙里祈风求雨 陡骇河畔全歼西捻《铁血残阳李鸿章》下卷 第3卷 坐镇北洋牵朝纲 第四十三章 故友同年谈洋务 两宫太后询功臣 第四十四章 恭亲王神侃洋务 李鸿章恭谨应答 第四十五章 津门百姓宣泄积怨 圣母教堂火光冲天 第四十六章 调济人情法理 议结天津教案 第四十七章 淮军公所庆大寿 盛家父子买前程 第四十八章 秘鲁华工上公秉 中国商人争利权 第四十九章 日本人谋图台湾 美领事应聘参赞 第五十章 北洋大臣痛斥日使 贪心皇商惹祸杀身 第五十一章 朽木引发泼天案 臣工罢修圆明园 第五十二章 盛宣怀巧意送洋灯 赵小莲坦然收红利 第五十三章 北洋水师无大将 马队统领任督操 第五十四章 李鸿章借力老部曲 刘铭传上折办铁路 第五十五章 吴庆长率军赴朝鲜 袁世凯临机露锋芒 第五十六章 张树声贪名恋位 李鸿章婉转收权 第五十七章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小臣上疏政局遽变 第五十八章 中法和谈三番更张 谅山守军战和两难 第五十九章 廷枢大员犹豫彷徨 福建水师坐失良机 第六十章 台湾岛孤悬海外 李中堂抽调“庆”军 第六十一章 吴长庆金州归天 日本人汉城发难 第六十二章 李鸿章坐镇北洋 金登干赴法议和 第六十三章 潘鼎新伤重歇肩 冯子才建功边关 第六十四章 伊藤博文出使中国 《天津专条》暗伏隐患 第4卷 一误流光悔后迟 第六十五章 醇亲王视察海军 庆郡王贪揽财权 第六十六章 洋提督愤怒辞职 老司阍挥泪别离 第六十七章 洋举人力争上游 武进士甘败下风 第六十八章 扬国威水师访日本 议武备总兵上条陈 第六十九章 邓世昌请制无烟药 刘铭传辞官归故里 第七十章 东学道驱逐倭洋 日本人密谋战争 第七十一章 朝鲜国局势恶化 袁世凯逃离汉城 第七十二章 日本舰队丰岛设伏 北洋水师仓促应敌 第七十三章 诿过饰功蒙朝廷 虚骄颟顸宣战书 第七十四章 平壤城孤悬危地 叶志超恇懦逃逸 第七十五章 祸机重叠辗转相继 内外交困心生狐疑 第七十六章 大东沟海战对决 北洋军鬼哭神泣 第七十七章 黄金山下杀逃将 北洋署里议和戎 第七十八章 老佛爷万寿无疆 旅顺口众将为难 第七十九章 西太后煞然收权 救命草随风飘去 第八十章 日本大臣张扬拔扈 清廷专使大受挫辱 第八十一章 困兽犹斗唯一死 孤岛悲歌恸地哀 第八十二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悲情怅然赴马关
章节摘录
车队沿着驿道星夜兼程,一连走了二十三天,所过之处一路滚单下去,快马醍骑早把消息传到下一个驿站。侍郎官在北京不显扬,挂了钦差衔出京立马就是地动山摇的角色,一路上大小驿站热脸相迎,好话相送,好茶好饭好待承。吕贤基一行风尘仆仆,顺顺当当过了淮河,进了庐州地界。 庐州府辖合肥、庐江、六安、定远四县,合肥是第一大县。李鸿章估摸着离县城还有七八里,催马快行几步,隔着车窗对吕贤基说:“世伯,您老是衣锦还乡的钦差大臣,一路走得焦劳神疲,蓬头灰面,哪有朝廷命官的气度?打出仪仗如何?” 吕贤基眯着眼睛望着前方:“有道理。你也快到家门口了,我这套行头也可以给大家壮壮声威。”他把脑袋探出窗外,喊了一声:“打起仪仗!”几十个兵弁立马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就擎起一顶黄伞,两把青扇,六面青旗,十二支兵拳桐棍雁翎刀,两对清道飞虎牌,上有“回避”、“肃静”正楷大字,四块官衔牌赫然写着“钦差大臣”、“工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安徽团练大臣”字样。一个兵弁把开道铜锣筛得“当当”响,悠悠余音连二里外的村夫村妇都能听到。吕贤基敞开车门正襟危坐,李鸿章和赵昀等骑着高马健骡,昂首挺胸跟在车后,兵弁们佩刀马刺铿锵作响,马蹄铁掌在驿道上踏出一片“笃哒笃哒”的脆响。当地百姓难得一见这种排场,纷纷牵儿抱女走出村口闾巷,连逃避兵燹的流民也闪在道旁驻足观望。 守城门的营兵不敢怠慢,快马直奔巡抚行辕通报。 合肥不愧是庐州首府,城中酒楼、茶肆、布庄、客栈、成衣行、海味行、面粉行、鲜鱼行鳞次栉比,雍容华贵的缙绅,嬉笑打闹的小童,行色匆匆的过客,破衣烂帽的乞丐,在扰攘不堪的宽街窄巷里摩肩擦踵,大小食摊围坐着毡帽短衣的食客,有人吸溜吸溜地喝粥,有人大口大口地嚼烙饼,还有人吆五喝六地赌博。要不是安庆来的难民拥塞街衢,人们真未觉得战争风云近在咫尺。 吕贤基一行威风凛凛招摇过市,引起路人一片议论。 “朝廷派人来了。” “真威风!” “熊!吓唬老百姓还行,就这点儿兵马能挡住长毛的百万大军?” “百万大军?吹牛皮!我就不信长毛打得过官军。” “嘿,瞧这话说的。官军要是打得过长毛,能把安庆丢了?” 百姓们七嘴八舌没头没脑地瞎扯,等车队过后,又各自忙活自己的事去了。 巡抚行辕设在府衙旁的文庙,周天爵听说团练大臣进城后立即拄着拐杖,与军务帮办袁甲三等官员到辕门外迎候。 周天爵是个道光朝的名臣,此人持守廉洁刚直不阿,求真崇实嫉恶如仇,但刚愎苛察好用酷刑,约束下属极严,与同僚的关系也不好,是个很难共事的主。褒之者说他“爱民如子嫉恶如仇”,贬之者说他“严刑峻法不通人性”。这种人命里注定大起大伏,在五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两次被擢拔为总督,两次被贬为候补知府,还被发配到西疆伊犁充过军。但天下官员中难有像他这样不辞劳苦不畏谤言的,咸丰皇帝继位后对他格外优容。周天爵几次告老致士,咸丰皇帝都以“老成练达,政绩卓异”为由要他留任,他是本朝唯一八十高龄的方面大员。太平军攻克安庆后,朝廷急调他署理安徽巡抚。考虑到他年事太高老手老脚,朝廷饬命兵部给事中、巡察御史袁甲三赞襄军务,不然的话,仅凭他的老迈之身,无论如何都收拾不了安徽的烂摊子。安庆城破后,文官武弁胥吏溃兵商贾百姓纷纷北逃,群蜂归巢似地拥向合肥。周天爵索性上书朝廷,将合肥定为临时省垣。太平军攻打安庆前,原巡抚蒋文庆把合肥的守军悉数调走,周天爵和袁甲三赶到合肥时,城里只剩下六七十个看营的老兵。袁甲三在溃军中找了一个参将两个千总,命令他们就地收容败兵,受巡抚行辕直辖。几个军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拢六七百散兵溃勇。周天爵和袁甲三仅比吕贤基早到七八天,连省府的架子还没搭好。 吕贤基见周天爵和袁甲三在巡抚行辕门前候着,赶紧起身下车,拱手行礼:“周大人,四年不见,还这么硬朗。” 周天爵用龟头拐杖“笃笃”地敲着地面,自嘲道:“哪里谈得上硬朗,但圣命难却,老夫竭尽弩钝,勉力支撑罢了。”周天爵面目清癯寿眉灰白,满是皱纹的老脸像一张核桃皮,身子骨瘦成一根老竹竿,套在身上的仙鹤补服又宽又大,四颗门牙掉了两颗,说起话来走风漏气。 吕贤基道:“周大人老当益壮,可为朝廷再立新功。” 周天爵道:“吕大人哟,朝廷也不问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硬把老夫派到这儿来,重担还得你们年轻人挑呢。”周天爵倚老卖老,把五十多岁的吕贤基称为“年轻人”。 袁甲三四十多岁,体态微胖,一张国字脸两抹八字须,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大帽子上缀着一颗衔珊瑚红宝石,胸前有一块孔雀补子,看上去颇为精干,他拱手行礼道:“吕大人一路鞍马劳顿,本来应当放炮迎接,可我们也是初来乍到,连礼炮都没备好,简慢了。你这套仪仗可够威风的,安庆失陷后,皖省还拿不出这么一套家什来。” “虚张声势而己,无非要壮一壮官府的声威。” 三位大员一面寒暄一面联袂进了行辕,李鸿章、赵昀等随员也跟了进去。入了大堂后,大家按官秩各就各位,两个胥吏小心翼翼端上盖碗茶,就势谈起皖省情势来。 周天爵用碗盖拨了拨浮茶,干咳一声,老声老气道:“老夫年轻时做过定远知县和庐州知府,对本地民风知之较详。老夫把省垣定在这里,不光因为合肥位居皖省中央,还因为本地团练势力大。南面的粤寇一闹事,本地的不法乡民就蠢蠢欲动,利用贫民不满结伙自立,少者数百,多者数千,号称捻子,啸聚而起。他们打着抑富济贫的旗号,专干剪径土匪的勾当,与旺族大户和官府作对。袁大人,你给吕大人说说情势。” 袁甲三道:“捻祸闹得本省人心惶惶。为了保住性命家财,乡绅耆老利用宗族势力聚众练勇,村村镇镇修壕筑圩坚壁清野。团首们约定,一处遭到捻子攻袭,临近各团相互支援。庐江的吴廷香、吴长庆父子,桐城的马三俊,合肥的张树声、周盛波、李鹤章,六安的潘鼎新、解光亮,都是庐州有名的团首,老百姓叫他们‘圩主’。这些人不是出自官宦世家就是出自豪门大户。他们的荣辱与朝廷休戚相关,手下团练少则二三百,多则五六百,合起来比本地官军的力量还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