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吴越 页数:233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写的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劳改队中“就业人员”形形色色的婚恋故事。 我在劳改队生活了23年,经历了天天背死人的三年“自然灾 害”和顷刻之间房倒屋塌,全场砸死五百多人的大地震,真是九死 一生。侥幸能够活了下来,最后身体健康地走出劳改农场,简直就 是一大奇迹。 自古以来,监狱里关押的人各种各样,有坏人也有受冤的人, 还有特别坏的人和特别好的人。我当然算不上是特别好的人,但自 信也还不是特别坏的人。于是我这个“中间分子”周旋于特别好的 和特别坏的人之间,在夹缝中求生,一晃就是23年! 在那个年代,劳改队里生旦净末丑各色入等一应俱全,演出的 文戏武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一个酷爱写作的人,有幸能够在这 种场合生活几年,所得到的人生感悟,肯定比上几次大学、拿到博 士或博士后的收获还要多得多,创作素材简直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只可惜“劳改大学”的“收费”太高,“学制”也太长,许多 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付出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代价,历时20 多个春秋方才“毕业”的。更可怜的是:有人甚至付出了更高的代 价,没能等到“毕业”就“夭折退学”了。 既然如此,我就不能辜负老天爷的安排,应该把我的所见所闻 和亲身经历写出来,留给世人去阅读并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 师”嘛! 今天的读者,大部分对50年前的劳改生活是相当陌生的。为 便于大家多少了解一点儿当年的劳改生活,在进入阅读正文之前,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劳改”和“二劳改”。——“劳改”一词, 见于词典和当年的报章杂志文件,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而《牛津大 词典》,却作为英语单词收入了lao gai一词。至于“二劳改”则只 有在劳改单位及附近村庄通行,一般读者,并不了解。 对于判处徒刑的各种犯罪分子,采取。劳动改造”的手段,目 的是通过劳动把各种犯罪分子改造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新人,这 是新中国的劳改政策。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当然是极大的好事。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经过劳改释放出来的人,不论他留 在劳改单位工作或在社会上就业,凡是不剥夺政治权利的,完全享 受与一般公民相同的政治权利:不但一视同仁,一样可以参加工 会,只要劳动积极,有贡献和创造的,一样可以被评为劳动模范, 并到疗养院去疗养。 劳改并不是万能的。劳动可以创造世界,可以改造好吃懒做的 “二流子”;但是仅凭单纯的体力劳动,并不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世 界观。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通过理论和实践来检验和改变。因 此,任何时候,劳改犯中必然有“反改造分子”存在。在劳改释放 的人中,继续或重新犯罪的比例,绝对比普通百姓多。大概从上个 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净化城市”的口号下,有关部门首先在 北京市推出一项新政策:凡是北京市户口的犯人,劳改释放以后, 一般不许离开劳改单位,而必须强制留场(厂)就业,继续劳动改 造,并有一个称号,叫作“就业人员”。所不同的是每月发工资: 一级工32元,二级工36,5元,三级工41,6元,四级工47,3元 ……五级工、六级工,名义上是有的,但实际上不存在,或是基本 上不存在;此外,还有“等外级”:等外一级27元,等外二级 25元。 人们通常把“强制留场(厂)就业”的劳改释放分子、劳教解 除分子,统称为“二劳改”,因为那是“劳改以后的第二阶段”。 “二劳改”这个名称虽然未见于国家法典和当代汉语词典,但 在劳改单位及其所在地周围的人们口语中,则是绝对通行的,只不 过具体涵义可能会园地区不同而小有差异罢了。 …… 我劳改23年,认识的“舅奶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如果写 一部“舅奶奶列传”,即便是用提纲挈领式的粗线条笔法,浮光掠 影地介绍,也能写出一部洋洋上百万字的巨著来。为了故事的典型 性,我只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几个“老就”及与他们有关系的女 人们进行“最筒略的概述”。其中有几个并不是“老就”的妻子, 而是对象或未婚妻,只能算是“准舅奶奶”或“候补舅奶奶”。 为求故事的完整,每个故事的时间自成起讫,就不照顾到“横 向关系”了。至于人物姓名,绝大多数是真的,考虑到有些人的故 事讲出来不太光彩,只好用假名字,算是我“为尊者讳”吧。凡是 用了假名字的,我在文章中都有说明。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先后在若干农场生活了23年之久,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加上所见所闻,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书中采用白描手法,将底层社会的艰难婚恋娓娓道来,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中,不为大多数读者所熟知的另一个世界中可怜可叹的一群人。
在20世纪60年代,因受极左思潮影响,许多刑满释放的犯人无法正常回到社会,而是在原地“强制就业”。这些被判变相“无期徒刑”的刑满释放人员,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为“二劳改”。但他们同样有情感想需求,于是就发生了形形色色的婚恋故事。
曾在80年代以《括苍山恩仇记》著称的吴越,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先后在若干所劳改农场生活了23年之久。如今,他年过八旬,以其亲身经历加上所见所闻,纯用白描手法,将其中的婚恋故事娓娓道来,近距离地描述了那个特殊年代。所有故事,全部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写出,堪称一部情感版的《夹边沟记事》。
作者简介
吴越,1932年5月出生,浙江省缙云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制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荣誉委员、联想集团顾问、浙江省缙云县文联名誉主席。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五卷200万字,198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畅销70万套;另出版有《水浒传》(少年版)、《吴越评水浒》、《吴越品水浒》等系列专著,共100多万字,与戴春合作的史诗式长篇小说《悲欢世界》三部曲,纯学术著作《缙云县方言志》一册。
本书是吴越先生第100本著作。
书籍目录
一、林校书
二、小月亮
三、牧马人
四、成天混·白捡媳
五、安来福
六、气迷心
七、老班长
八、马义扬
九、高干女
十、金格格
十一、老鸳鸯·大学问
十二、金喇叭
十三、庄瘸子
十四、名记者
十五、缪大夫·林少爷
十六、殉情者
章节摘录
在团河农场二大队的就业人员中,有一个高鼻子蓝眼珠的大个 子洋人,年龄大约30多岁。虽然我和他不是一个中队的人,也不 住在同一个宿舍院儿里,但每次召开全大队的会,我都能够看见 他。起初还以为他是个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刑满释放以后,也 被强制就业了。后来听说他的姓名叫“林校书”,不由得更加奇怪 起来,因为这不仅完全是中国人的姓氏,而且“校书”一词,还是 我国古代对妓女的尊称。是谁跟这个不了解中国历史的洋人开这样 大的玩笑,给他起r这样一个可笑的名字? “文革”开始以后不久,团河农场奉命把场地让出来交给公检 法系统办“五七干校”,团河农场从此分崩离析:一大队的犯人和 三大队的少年职工去了哪里不得而知,二大队包括右派中队则转场 到了天津市北面宁河县境内的“北京市地方国营清河农场”,其实 是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工作处所属的一个劳改大队,所有人员包括干 部职工在内一律重新编队。于是我有幸与这个男性的“校书”编在 同一个中队管理稻田,后来又编在同一个组里管葡萄同和苹果园, 天天一起采摘整枝,闲来无事,不免聊聊彼此的际遇,对他的历史 才逐渐有所了解。 原来他是一个混血儿:中国政府坚持说他是中国人,而美国政 府则认定他是美国人。他的真实姓名也不叫林校书,而是叫Daniel Kelly,汉译应该是“丹尼尔·凯菜”。 解放前,他父亲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美籍大夫,娶的却是个中国 女护士,生了三个孩子。丹尼尔·凯莱最小。他生不逢时,刚剐出 生不久,就全家被日本鬼子关进了设在山东某处的集中营,罪名仅 仅因为他父亲是个不肯与日本侵略者合作的美国人。好不容易等到 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了北京。这期间,他哥哥和姐姐都回美国上学去 了。他因为年纪还小,留在父母身边,没回美国。解放后,他父亲 还在协和医院任职,但不久就去世了,于是留下了孤儿寡母,更是 留下了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国籍问题。他母亲虽然很早以前就嫁给了美国人,但当 时并没有办理改变国籍的手续,所以解放后登记户口的时候,依旧 填的是中国人。如今他父亲一死,尽管他从名字到外表整个儿都是 “外国货”,但是根据新中国“儿女的户口从母而不从父”的硬性规 定,他母亲不得不给他报了中国户口。不然连口粮都没着落。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被戕害或扭曲的人,情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抗抗不要忘记那个不正常的年代。——著名作家 韶华他们都是苦虫,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第二次握手》作者 张扬
编辑推荐
《爱在疼痛时:被改造者的情事(1957-1976)》记录这些人的生活,就是记录历史;研究这些人的生活,就是探索历史。在这里,我如实地写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二劳改”的经历,并深入观察了他们的感情生活及婚姻,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可怜复可叹的一群人的扭曲生活。这都是以前不太为一般读者所了解的,而这,不仅仅是文学。也是历史和人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