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黄立锦 主编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前言

“探险”两字在中国字典里的定义为: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去考察,探究自然界的情况。但从字的表面来看,带着好奇的心去往那带有未知危险程度或充满风险的地方进行主动寻究、考察,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纯属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自我冒险行为。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将那些追求危险激情的人称之为“探险家”。相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的探险意义也自然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娱乐性,有的人是为了追求人生某种意义价值,有的人则是将探险作为自己的人生职业,有的是处于科考目的,等等。不管是因什么而探险,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在某个时代阶段,探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在古代,探险可加快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加快本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    探险是一种古老的活动。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生物的先祖都是以大海为家,随着先祖们对陆地好奇心的日益增强,它们开始陆续地登陆探险,并在陆地生活和定居下来,繁衍后代。根据考古学家的考研证明,不管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的人,也不管是哪个地域的人,所有人类的祖先最早都是居住于非洲陆地。随着自然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人类先祖为了温饱,为了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他们开始踏上陆地之探险历程——迁徙。他们勇敢的心克服了一切未知的危险,用他们顽强的意志过关斩将地越过每个险地,足迹终于踏出了非洲之地,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而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存环境。探险,我自己理解为“生存”。我承认在今天,探险多是纯属于人类自我满足的运动,可是“探险”的最初性质仍被我们这些人类的后代所继承和发扬着。当代一提探险,多是认为娱乐,其实这也是生存的需要。    探险是一种不会熄灭的火焰。人类无论到达什么样的阶段,始终都不会把探险这把火焰丢弃,或将其熄灭,因为探险是生命之火,也是生存的动力。如果要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探险历史分阶段,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非洲古人迁徙”“航海时代探险”“外太空探险”。“非洲古人迁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第一次探险,其延伸到后来人类开始在陆地上探索知识的“陆地探险”;“航海时代探险”是当时人类社会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动力;“外太空探险”是人类即将走出地球到外空生活的第一步。这时我想到了中国的古话——“山外有山”,探险的区域也是如此,只要人类的好奇心不灭,生命不停止,探险之火将会永远继承下去。    说到航海时代,它是我所认为的最活跃的人类探险时代。海本可时静时动,有着自己的规律,但随着人类掀起航海运动,海从此几乎没有平静过。人类社会的发展迹象也如同海一样沸腾着,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进入第二次的世界认知。如我们知道了地球不是平的,我们不是唯一的肤色种族人,海洋对岸有另一块肥沃的土地,世界有比我们更强大的国家。每一次的探险总会有一个我们今天称之为“探险家”的带头人领导着,他们探险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基础,他们的精神也得到了后人的“纪念”。在本书中,我将与您一起来重温这些永刻在人类记忆中的探险英雄,重温他们依然散发着无穷魅力的探险精神。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而集中的记述了古今中外的有名的探险家,通过生动描述他们的探险故事和探险成果,带给读者一些探险的知识,也给读者一种探险的精神激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陆地探险家
第二章 海路探险家
第三章 极地探险家
第四章 太空探险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匈奴进逼临危受命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汉王刘邦更号,在砀郡定陶县即皇帝位,这标记着中国一个新朝代的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天下一片狼藉,农业、商业等都处于瘫痪局面,百姓苦不堪言。汉高祖刘邦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对外减少动兵征战,对内采用道家“黄老治术”和“无为而治”的主张治理国家。从汉高祖开始,历惠、吕、文、景四代汉“皇帝”治理,西汉逐渐昌盛,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几乎完全恢复,国力日益增强,刘家统治天下的局势基本上稳定下来,并出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市井呈现一片繁荣迹象。班固这样说过:“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由此可见当时的汉朝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在汉建国初,外敌一直在汉地边疆制造骚乱,甚至屡次人境掠杀汉民。由于汉一直想好好地治理国内,对外敌一直保持“谦让”,抱着不出兵讨伐的态度,致使外敌更加肆无忌惮,尤其是匈奴,屡屡入境掠杀汉民,凶残至极。这时期,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汉室公主嫁给了匈奴王室。可是这似乎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匈奴仍是屡屡犯境,汉朝边患越来越严重,匈奴甚至骑马深入甘泉,进逼长安,严重威胁着汉朝的安全。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治理汉朝。此时汉朝的国力空前提高,已有完整的军队,汉武帝刘彻认为反击匈奴的时机到了。但是,汉朝对于匈奴的了解非常少,而且匈奴人善于马上作战,这远远强于汉朝;同时匈奴所用的兵器也相当独特。为了能更有把握地将匈奴打败,汉武帝决定与外界联手,共同对抗匈奴。由于匈奴的凶残,当时有很多国家都对之不满,可是这些国家担心会招来灭国之灾,也就不敢与汉联手对抗匈奴。汉武帝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等地曾住着一个叫“大月氏”的游牧民族。据史书记载,大月氏在秦汉之际,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攻占了邻国乌孙的土地,与此同时又与匈奴发生了冲突。在汉初,大月氏与匈奴多次交锋,大月氏连连败于匈奴,国势开始日益衰落。到了匈奴老上单于统领时期,大月氏已经完全被匈奴征服。在史书上记载着:老上单于将大月氏国王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了酒器。此后,大月氏人因这次国难,被迫西进迁移,到了伊犁一带(现今新疆的西北地),驱赶走了原来的“塞人”,并重新建立国家。可是,大月氏仍是不忘故土,时刻准备着回击匈奴,进行复仇。由于实力单薄,大月氏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一起击败匈奴。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很高兴,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于是他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大月氏。张骞在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已在朝廷担任侍从官。据史书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心胸开阔的品性,并且他能以信义待人。汉武帝就是看重了他的这些优点,下令由张骞带人出使大月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开始了……★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从今甘肃临洮出发,去往西域。在这支出使队伍中,有一个叫堂邑父的归顺胡人自愿充当了张骞的向导和翻译。张骞他们西行,先进入河西走廊之地,自大月氏人西迁后,匈奴已经完全控制了这一带。正当队伍要穿过河西走廊时,张骞他们碰上了匈奴的骑兵队。原来大汉的整个军队都难以抵抗匈奴,更何况现在张骞就只有一百多人,势单力薄,怎么可以以卵击石呢?因有重任在身,张骞只好先忍辱负重,跟随匈奴兵一同去往匈奴王庭(即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见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大月氏后,军臣单于将张骞等人软禁了起来,并用尽一切手段软化、拉拢张骞,想以此打消张骞出使大月氏的念头,甚至还给张骞娶了个匈奴妻子,让她跟张骞生孩子。虽说张骞也是性情中人,可他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托付于他的使命,时时刻刻地向往着西域大月氏国。时间如白驹过隙,张骞等人在匈奴这一“待”,人生最美好的10年光阴就过去了,黑发人已成白发人。匈奴见张骞年纪大了,自认为已经磨灭了张骞的西进念头,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公元前129年的某一天,早已准备好逃走的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随从逃出王庭,继续西寻大月氏国。别以为张骞这次逃亡非常简单和容易,其实他早有预谋。在匈奴的10年里,张骞等人通过不同渠道,已经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了能够更顺利地逃出匈奴,他们学会了匈奴语,穿上胡服,掌握匈奴人的习性,几乎已成“匈奴人”。乔装之下,张骞终于蒙骗过匈奴之眼,顺利地逃出匈奴的控制地区,再次浩浩荡荡踏上西进之旅。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    ——林语堂    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    ——霍金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徐霞客

编辑推荐

《探险家》让我们带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热情,穿越时空隧道,跟随世界上古今中外的伟大探险家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未知世界,看看那些不为人知的奇妙景观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探险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