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游程 编 页数:234
Tag标签:无
前言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热衷公务员考试和MBA考试的人员都已经开始针对性的对这方面进行训练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企业招聘中也加入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题目,由此可见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对这些题目的考察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反映一个人思维转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训练一下这方面的能力是很必要的,到真正用的时候也不至于慌了神儿而“无处下手”了。 《古今谭概》中有一个小故事:苏州有个叫张幼于的人,他有点小聪明,喜欢出一些奇怪的谜语。有一天,有人要来他家白吃白喝。他在门口贴了一个谜语,对来人说:“谁能猜中,谁就可以进门。”这个谜语是:“老不老,小不小,羞不羞,好不好。”当时,没有人猜中。后来王百谷猜中了,王说:“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闭了门儿独自吞,羞不羞?开了门儿大家吃,好不好?”张幼于听了大笑,盛筵款待。 张幼于贴出的这个谜语,许多人都猜不着,因为这个谜语是由四对互相矛盾的概念组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既老又不老,既小又不小,既羞又不羞,既好又不好的事物的。后来王百谷把这个谜语破解了,他的窍门就在于把原来相互矛盾的概念组合成没有逻辑矛盾的判断。“太公八十遇文王”,这是人老心不老;“甘罗十二为丞相”,这是人小志不小;然后再把“羞不羞”和“好不好”都处理成疑问句,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逻辑矛盾,又向主人反将了一军。主人为王百谷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随机应变本领而高兴得开怀大笑,热情接待。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逻辑思维能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如何使我们看起来更聪明,这就要对我们的思维进行训练,而这种训练我们大脑思维的“工具”——逻辑,恰恰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思维实践和思维练习,培养逻辑思维意识,提高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的技巧和技能。 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主要针对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本书主要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逻辑的应用,使读者充分认识到逻辑的重要性,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趣味问答和小故事,来展现逻辑的魅力,培养广大读者对逻辑思维的兴趣,帮助读者锤炼逻辑思维的能力。 本书取材于现实生活,为方便广大读者的阅读我们尽量做到简单、有趣、实用,希望大家能够在运用逻辑思维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内容概要
本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逻辑思维的知识和应用,并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和趣味问答来展现逻辑的魅力,使读者充分认识到逻辑的重要性,培养广大读者的逻辑思维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走进逻辑思维的世界
第一节 逻辑思维的奇妙世界
第二节 合理并非就合乎逻辑
第三节 日常思维与逻辑思维
第四节 我们需要逻辑与思考
第五节 逻辑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保证思维的稳定性
第二节 矛盾律:保证事实的唯一性
第三节 排中律:保证思想的明确性
第四节 充足理由律:保证思维的论证性
第三章 要正确运用逻辑推理
第一节 演绎推理:从普通到特殊的过程
第二节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第三节 类比推理:从共有到本质的启发
第四章 逻辑思维中的个性关系
第一节 逻辑思维与博弈:逻辑使你决策制胜
第二节 逻辑思维与幽默:内涵与外延的反变
第三节 横向思维与逻辑:思维路线如何延伸
第四节 逻辑思维与直觉:抽象与形象的对应
第五章 逻辑思维运用中的诡辩
第一节 概念中的诡辩
第二节 判断中的诡辩
第三节 论证中的诡辩
第四节 反驳中的诡辩
第六章 案例中的综合逻辑分析
第一节 福尔摩斯的推理
第二节 贝都印人的推断
第三节 酋长遇刺
第四节 1110案件
第五节 护士长触电死亡之谜
第六节 住房问题的纠纷
第七节 牛是否真丢了的证明
第七章 逻辑思维训练题解
第一节 76道逻辑思维题
第二节 76道逻辑思维题的答案
附录
附录一:15个心理逻辑故事
附录二:40个逻辑实例解析
章节摘录
看一看,这里的逻辑思维和日常思维是怎样的不同。 对于逻辑思维来说,判断是基本的思维单位,它的最简单形式是:S是P。 主词S指断定对象,谓词P指对象的属性,谓词描述了主词所指称对象的属性(述谓)。 这里,“这个鸡蛋”(S)是断定对象,“臭的”(P)由“是”把它与主词联结起来,即在思维中,我们把“这个鸡蛋”和“臭的”通过“是”联结了,这就是判断。 显然,判断的一个特征是“断定性”,它由“是”或“不是”来标识,另一个特征是“真假性”。本来结合的(或分离)现实事物,在思想上也结合(或分离)了,该判断则为真,反之则为假。 因此,“这个鸡蛋是臭的”中,按照逻辑的原则要求断定对象存在,即“这个鸡蛋”确实存在;还要求对象必须保持同一,不能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据真假性可知,“是臭的”或“不是臭的”,则与事实上是否臭有关。 谈论这个判断,我们只检查断定对象与事实是否能结合,否则就不是谈论这个判断。扯其他的,似乎是日常思维的专利,它永远是扯不清的。 就这个判断来说,在日常说话中,请看如下若干情形: 情形1:转移断定对象 (1)我吃的鸡蛋不臭,你是别有用心。(转移到那个鸡蛋) (2)鸭蛋是不臭,但不符合我们的胃情。(转移到鸭蛋上) (3)下蛋的鸡是勤劳勇敢的,你该谴责那些不下蛋的鸡。(转移到下蛋的鸡) (4)中国的鸡蛋都臭,难道外国的鸡蛋不臭?(扩大断定对象) 情形2:转移判断 (1)说臭是没有用的,关键要解决问题,找到那只下蛋的鸡。(寻找原因,默认对方的判断) (2)鸡蛋都是这个味,主要原因是鸡饲料的问题。 (3)鸡下蛋是有个过程的,一开始可能臭,以后就会下好蛋的。(默认对方判断,解释为什么是臭的) (4)你吃的鸡蛋不应该臭,也许你味觉有问题。(从“是”转移到“应该是”) (5)你不下蛋,有什么权利说那鸡蛋臭? (6)没吃过臭鸡蛋,就不会珍惜好吃的鸡蛋。你应当辩证地看待臭鸡蛋的问题。 (7)能吃到臭鸡蛋就很不错了,有很多人没鸡蛋吃,那怎么办? (8)臭鸡蛋是发展中问题,只有在发展中解决。以后发展了,我们就不吃臭鸡蛋,改吃鸡肉了。 日常思维中,人们常从“这个鸡蛋是臭的”中,进行一些揣测,以此反驳这个判断,甚至有时还夹杂人身攻击。 但是,在没搞清楚这个判断是否为真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地去批驳别人,这也许是我们思维的惯性。它是非常可怕的,小则伤了彼此的感情,大则彼此仇视、破口大骂、拳脚相加,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于是,便有了求助于威权来解决你死我活的问题,而不是求助于真理,以解决这个判断的真假。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历史上的“文字狱”,与这种思维模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实,从逻辑思维来看,必须先尝一下这个鸡蛋是否真的臭,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讨论“这个鸡蛋是臭的”所关涉的其他问题。具体的思维程序是: 首先,先确定这个鸡蛋是否存在。如果那个鸡蛋根本不存在,则那个判断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研究“是什么”,即那个鸡蛋是否真臭。如果不臭,说明是判断者的个人问题,因而他的判断不具有普遍意义。 再次,研究“怎样是”,即确定了那个鸡蛋是臭的后,再讨论它是怎样的臭。这时,我们才能有资格发表上述不同的见解。 显然,日常思维无视上述思维的先后程序,任意妄为、,唯我独断,其后果也是可以预见的。当然,并不是说日常思维不好,而是说,在争论时,至少应该想一想,我们是为了表达声音或发泄私情呢,还是为了追求真相或真理?P9-12
编辑推荐
也许你正想学习某一门专业,也许你正想获得某个职业机会,也许你正想考取公务员、读MBA……无论怎样,你都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走进逻辑思维训练营》的学习,你将系统地学到逻辑思维的知识与方法,激发自己的思维潜能成为逻辑思维达人。 作者游程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逻辑的应用,使读者充分认识到逻辑的重要性,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趣味问答和小故事,来展现逻辑的魅力,培养广大读者对逻辑思维的兴趣,帮助读者锤炼逻辑思维的能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