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宗寒 页数:246
内容概要
本书以辩证的眼光探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那场改革后,30年间中国特殊的制度土壤下产生的一个新阶层——资产层。从它孕育产生的时代环境、黑白混杂的发展过程、对于社会正反两面的影响,未来的趋向等,一一加以剖析展现,用大量数据和真实案例,用理性的语言和充满情怀的描述,为读者描画出了一个生动的中国资产层形象,并勾勒出了一个日益壮大的新阶层的形成发展的脉络。
书中提出的一些思考对于无论是身在资产层之中的局内人,还是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官员,都有警醒启发之意义。
作者简介
宗寒,本名郑宗汉,山东章丘人。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上海市政府、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作;后调红旗杂志社,曾任经济部副主任、主任,求是杂志社经济部主任、编审;现为求是杂志社编审、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现实经济问题,著有《国有经济读本》、《国企改革30年亲历记》、《脑力劳动经济学》、《是什么改变了中国》等十几部专著和几百篇理论文章。
书籍目录
一、一个正在成长的新资产层
资产层的含义
总体状况
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
出现一批亿万富翁
资产层的城乡、地区和产业分布
对资产层性质和规模的总体判断
二、我国资产层的发展及对其认识的过程
旧中国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及党的政策
1953~1959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7~1977年的曲折
1978年以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三、资产层在我国出现的必然性和非必然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决定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私营经济发展决定新资产层出现的必然性
新资产层发展的非必然性
适应与不适应的辩证法
四、我国资产层的类型
实业发展型
科技进步型
由公有企业转化而来
投机致富型
利用权力致富型
五、资产层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进步的生力军
支持农业发展
促进流通
劳动就业的渠道
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什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六、资产层和资本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要素价值论”不能成立
使用价值的作用
设备和自然资源不能创造价值
监督劳动的两重性
关于“要素分配”
七、资产层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另一面
八、资产层的经济总贡献及其与公有制的关系
九、资产层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十、资产层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十一、 不能用 “人性自私论”指导社会主义发展
十二、 资产层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章节摘录
多辆,铁路车辆和船舶修造厂30个、铁路2万多公里,以及船舶20多万吨。同时没收了官僚资本控制的中国石油公司、中国盐业公司、中国蚕业公司、中国植物油公司、中国进出口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等十几家垄断性贸易公司。没收官僚资本属于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是官僚资本属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把官僚资本所有制的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这样,就经济方面说,已经超出民主革命的范围”,具有了社会主义性质。没收官僚资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形成的一个来源,加上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国有经济,形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经济基础。 1953年至195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小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今天看来,改造是在我们没有完全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下进行的,误以为社会主义就是所有制越纯越好,公有制比重越高越好,完全排斥和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公有制取代非公有制,进行得过快过急。不过总体来说,“三大改造”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包括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客观要求进行的,确是“大势所,人心所向”。“三大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和世界在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和成就之一。 通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原有工商业者绝大部分转化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尔后便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从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集中全社会力量,动员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由国家投资,建设新的国有企业。1953年至1957年,相继有595个限额以上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建成投产。5年中新增国有固定资产492亿元,比建国时接管的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第二个到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投产的国有大型重点企业和骨干项目有3016个,新增国有固定资产3635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部固定资产的15.1倍,相当于“一五”时期新增固定资产的7.9倍。由于新增了几千个国有重点企业和骨干项目,一个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内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建立起来,十分兴旺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主导支柱地位得以确立。旧中国时期只会造茶杯、茶碗,造桌子、椅子,不会造汽车,不会造拖拉机,更不会造飞机,缺少自主工业基础,“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彻底结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不管是与西方成熟国家比较,还是与周边新兴市场比较,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一个资本大国正在崛起。 ——英国《金融时报》 在商言商目的是赚钱,以此角度来看没有大分别这是那些在中国有巨额投资的商人的标准看法这也是西方政府的官方路线,认为两种模式将和平共处、相互尊重。 ——《泰晤士报》
编辑推荐
正眼看资本疯狂涌动中国 另眼看中国资产层镜像变迁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新体验 政治经济史上必须了解的一课 揭开中国新兴资产层不能说的秘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