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红旗大参考编写组 编写 页数:281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论述;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若干重要问题;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若干重要文章和论点;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编 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论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部分论述 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论述第二编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若干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的重大意义 (一)“十二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的重要规划 (二)《建议》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指南 (三)《建议》是谋划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伟蓝图 (四)《建议》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指路明灯 (五)《建议》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1.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2.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3.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4.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1.“四个更加”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2.“五个坚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三编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若干重要文章和论点第四编 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第五编 世界上一些国家规划体制的情况及特点介绍附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章节摘录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