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红旗出版社编辑部 页数:1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思想者集体发出宏大呼唤挺住,我们正在隐忍的心王蒙 余华 梁文道 韩寒 周国平 朱大可于丹 茅于轼 马云 李银河 马未都 俞敏洪贾樟柯 李开复 梁晓声 张抗抗 熊丙奇 袁岳首度联袂创作生存重压下,中国人心灵之权威“疗救手册”心灵迷失、拜金主义、道德沙尘暴……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高速旋转的红尘裂变中,中国人的心灵风暴,被无情晾晒,亦被有情救赎。中国人想走出这心灵的迷宫,就要弥补迷宫背后社会的伤口。20余位前沿思想者贡献最深刻犀利的思想力,解构中国人的烦忧,针砭隐匿的社会问题,打捞人心的漂泊和虚无。
作者简介
20余位作者皆为中国最顶尖的学者、作家或者企业家,在人文界有广泛的影响力
书籍目录
序 挺住,我们正在隐忍的心第一章 我们的心灵虚无了吗梁文道 “赢家通吃”时代,心灵不能投降周国平 拜心,别拜金胡睿芳 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性奔放”?李银河 性规范的流变Dan Albright 丢失的“规则手册”第二章 小宇宙的难时光余华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中韩寒 房地产先垮掉,年轻人才会有梦想梁晓声 中国“二代”们的天空很吊诡贾璋柯 孤岛上的民工王蒙 呼唤经典第三章 幸福难道成了一种传说朱大可 中国信用危机三部曲茅于轼 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熊丙奇 是谁在教小孩子撒谎吴丽民 陈惠雄 被GDP绑架的幸福感 秋风 文化断裂让个体向空虚裸奔第四章 心灵失序,社会和理性怎么办马未都 二流的制度也比一流的人强王强 不教美德,就是一代代的恶性循环马云 社会责任感是“万能密码”周孝正 跳出“潜规则”的刺痛和怪圈张抗抗 公民意识的现代崛起第五章 砥砺“丛林”,做坚强的你 俞敏洪 人生而不平等,却无往不在打破枷锁中袁岳 穷时像富人一样过,富时像穷人一样过李开复 “砖墙”的存在,是在测试你的梦想有多强大陈其华 由孝始,抵达幸福于丹 儒道相济,构筑我们的人格两岸附录中国人心灵解析报告 心灵调查问卷 编后记
章节摘录
房地产先垮掉,年轻人才会有梦想 韩寒 经常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垮掉的一代”。我说不会,如果中国要出现怎么样的一代,首先是房地产业先垮掉,然后年轻人才会有梦想。 中国的大城市就是这样,毁灭100万个理想,用100万个理想诞生出一到两个新富。事实上,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我的同学无论是生活还是恋爱都非常现实。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们出来的时候并不是忙自己的事业,更多的是被房子所困扰。 高房价摧毁了年轻人的梦想 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乡下长大,一直到初中时候还是农村户口。我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村户口,父亲是文革时候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后来因为肝炎退学了。退学以后自学,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我也受了他很多影响。 我的母亲非常焦虑,因为我的户口是农村户口,我不知道户口有很重要的意义。好在现在户口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有套房子就可以了,这也是社会的进步。当时,我也不在乎户口的问题,妈妈担心我要谈恋爱,其实当时我已经谈恋爱了。但是,那个时候恋爱比较单纯,女朋友从来不问家里房子有多大。当时,我们互相留了电话,那个时候装电话是很激动的事。有的时候通过电话聊天,我觉得我家的电话哪儿都好,就是声音就点空,后来才知道爸妈也在楼上听。 我在北京的时候住望京,后来到了朝阳区,是北京最好的区。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命中注定,总觉得住的地方不是特别合适。我喜欢郊区。在上海以前在金山,后来在松江。可能是天生更喜欢郊区,有蓝蓝的白云天,但是现在乡下很多没有这个白云天了。 我觉得城市是实现年轻人梦想的地方。尤其是上海。经常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垮掉的一代”。我说不会,如果中国要出现怎么样的一代,首先是房地产业先垮掉,然后年轻人才会有梦想。年轻人的理念有很大的转变,旅行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理想。80年代有很多年轻人去流浪,现在如果有人去流浪一定是认为不正常的。歌词中经常有“让心去流浪”,这意味着人还在城市里面。 有官员说,大量的人涌入城市,从长远来看,房子还是要涨价的,但是会通过税收的方式将涨价的这部分返还给民众。这个说法是比较新颖的。说房子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因为已被大家说得很烂了。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拿房价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对比,因为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最近发现,我老是攒不下钱来,虽然我的收入还算不错。身边的朋友等到要买房子的时候,缺钱就会想到我。到要买房子的时候,缺钱就会想到我。其实,我住的房子也很破。正因为如此,我才抱怨,房价太贵了。而许多人的问题是,如何将生活过下去,尤其在上海。 中国的大城市就是这样,毁灭100万个理想,用100万个理想诞生出一到两个新富。事实上,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我的同学无论是生活还是恋爱都非常现实。这两年大学扩招了,我并不奢望大学扩招能多培养人才,我觉得倒可以稀释大学生很脑残的萌动。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们出来的时候并不是忙自己的事业,更多的是被房子所困扰。一方面房子替代了户口,一方面上海这个城市不能给人安全感。在这个地方生活下来不是很容易,我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贵,出租车是13块钱起步,地铁是3块钱起步。 说起故乡的概念,我发现,现在的农民未必那么热爱自己的土地和故乡。我回去的时候,那里有一个老房子,我觉得那就像根一样。有一次听说要拆迁,当时我不同意,坚决不能拆我的老房子,给我多少钱也没有用。我爷爷也很着急,想想有没有办法不被拆。爷爷说能不能搞一个“韩寒故居”,我说爷爷你把我当余秋雨了,不行。那时候,那里搞了一个物流城黄了,还有一个雕塑园也黄了,最后那块地有幸得以生存下去,最后这个房子还留在那里,没有人拆,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威胁了。 ……
编辑推荐
一路高速前行,中国人的心灵已经承担太多。若当下“赢家通吃”了,我们的心灵如何才能不投降?放纵欲望,是否真能谋杀心灵的虚无?面对命运或者人生的种种不公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那些在我们心中回响的疑问的声音,可以在此听到呼应的权威答案。 王蒙、余华、韩寒、于丹、梁文道、茅于轼、贾樟柯、俞敏洪、梁晓声等20余位精英思想者组成豪华阵容,解构中国人的烦忧,开出宏观和微观的“药方”,共同发出宏大呼唤,打捞人心的漂泊和虚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