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1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ISG中国 页数:191 字数:208000
前言
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之前,不妨闭上眼睛做一次头脑的风暴:忘掉你的现实身份,想象一个空白的空间。很好,你已经构造出了一个完美的空间:空无一物的白色或者黑色。现在集中注意力想象自己的存在:非常好,你诞生了!你开始打量自己:你确定自己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有感知,能思考。你开始不满意这个一无所有的空白,于是你决定四处走走。 决定作出之时,环境立即呈现在眼前:你发现了阳光、水和空气,它们没有生命,但是给予你所在的环境以最基本的能量;你察觉到昼夜和四季的变化。更令人惊奇的是,海拔、地形、纬度等自然条件变化,形成了面貌各异的自然环境:从高耸的雪山到绵亘的沙漠、从浩瀚的草原到丰富的雨林……你突然意识到, 自己其实早已置身其中。 确切地说,你现在处在一片初生的湿地沼泽当中。继续探索,你开始饥饿了,于是你找到了一些植物和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作为你的食物。你发现身边一下多出好多跟你类似的生物,你们具有类似的形态、类似的习性,更为重要的是,你们依赖同样的东西为生,而包括食物在内的资源显得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你们不得不通过竞争的方式来养活自己。更麻烦的是,你发现自己有时还得躲避天敌,以免被吞食或杀死。这个时候,你眼中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 ……
内容概要
“生态系统”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在《齐物论》中就阐发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传世名作《物种起源》中,达尔文为世人描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这个坐落在太平洋深处的神奇世界。在这里,缤纷各异的植物、海鸟、鱼类和昆虫世代繁衍与进化,岛屿和海洋成为它们的家园,土壤、空气和雨水给予它们滋养。这就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系统。
构建一个优良的金融外包产业生态系统,对每个参与者而言,称得上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同时,这也是《金融服务外包生态系统研究》写作的出发点。我们希望为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服务供应商群体提供一本生存与发展指南;我们更希望金融外包生态系统的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共同构筑起繁荣的生态圈,并从中受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金融服务外包生态系统
第一节 什么是金融服务外包
第二节 金融服务外包生态系统的要素
第三节 金融服务外包生态系统中要素之间的关系
买家与服务供应商间关系的深入探讨
政府与买家及服务供应商间关系的深入探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全球金融外包发展历程回顾
全球金融外包发展编年史
1990年及之前——全球化伊始,金融服务外包在美国萌芽
1991至1996年——互联网技术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在行业需求和监管下快速发展
1997至2000年——大金融集团产生与印度供应商的崛起
2001至2003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全球服务外包产业高速发展
2004至2006年——面向服务的架构普及化,金融服务外包升级
2007至2009年——次贷危机与全球服务外包供应商大范围整合的热潮
本章小结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阶段分析
第三章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历程回顾
第一节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编年史
2000年及之前——危机过后变革将至,IT服务早期实践
2001年——加入WTO举国欢腾,数据大集中全面展开
2002年——改革蓄势待发,IT外包萌芽
2003年——金融改革大幕拉开,外包交易快速涌现
2004年——银行业股改上市,供应商加速发展
2005年——金融业改革持续深化,数据大集中基本完成
2006年——金融市场步入全面开放,服务外包迎来政策机遇
2007年——新一轮改革平稳启动,金融外包业态势良好
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后台遍地开花
2009年——“保八”成功经济企暖,密集扶持政策春天
第二节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阶段分析
第四章 全球与中国金融外包发展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现状与全球的对比买家的对比
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的对比
第二节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与全球差别的内因探讨
中国金融结构的特点——以美国为例进行对比
中国金融环境的特点——以美国为例进行对比
中国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特点——以印度为例进行对比
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的组成特点
人才资源与教育的特点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体制的特点
第三节 买家需求与供应商能力综合分析
第五章 中国区域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系统实践
第一节 依照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思路发展的金融服务外包园区
花桥国际商务城
花桥国际商务城的发展历程
花桥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实践
第二节 区域金融外包生态系统经验总结
第六章 中国金融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产业实践
第七章 金融外包生态系统研究总结
章节摘录
通过高效的内部资源整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讯完成了组建团队、配齐开发软硬件设施等筹备工作,正式进入了设计开发阶段。但是在项目的初期,进展并不顺利。由于时间仓促,客户方的准备并不充分,一些需求尚不明确,在离岸开发的模式下,双方的交流并不顺畅。中讯团队迅速做出了应对,立刻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小型团队飞赴日本客户现场,同客户面对面地进行系统要件和外部设计,并与客户就项目开发的工期优先原则达成了共识。 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项目终于赶上了其他子系统的进度,并一同进入综合测试,最终成功上线。上线最初的一个月内,整个系统取得了零故障的优异表现。中讯的服务能力赢得了日本客户的信任。 持续改善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中讯团队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尝试了多种业务流程改进的措施。他们建立了项目设计和源代码的雏形,在后续开发中可以复用,在降低返工率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针对高标准的客户需求,团队树立了越早发现故障越省成本的项目管理理念,对各个工程阶段进行严格的内部把关。到2006年12月,项目的人员投入减少了近25%,客户的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业务扩展 持续的高质量服务,为中讯迎来了更多的生意,2007年,客户将该项目关联的系统升级和周边关联系统的更新换代也全部委托给中讯。随后的两年里,中讯一方面扩展了双方合作的业务领域,逐步得到了更多的项目委托;另一方面延伸了项目的深度,将以前客户或日本国内的协力公司担当的工作转移到了中国国内。由于人工费的降低,客户的成本大为削减,在市场上更富有竞争力。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