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李志斌 页数:249
内容概要
为拯救危机,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展开了力度空前的救援行动,专家学者也多角度对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危机的解决出谋划策。作为危机源头的美国,更是在2009年6月18日公布了被称为“美国70年来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一公布便引起了各界的激烈争论,一方认为,监管法案仅仅是对原来没有管制的范畴加强了一些管制而已,改革力度不够;另一方则认为,监管方案过严会抑制金融创新的发展。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监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国际监管发展方向,鉴于此,《后危机时代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基于美国的思考》通过分析《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出台的前因后果来研究金融衍生品的监管问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现实意义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理论意义一、金融监管理论的历史演进二、文献评价与理论意义第三节 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与创新点一、结构安排二、研究方法三、创新观点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概述: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的概念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的分类一、按金融衍生品自身交易方法及特点分类二、按基础资产或基础工具的性质分类三、按交易地点或场所的不同分类四、按衍生工具的复杂程度分类五、其他分类第四节 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一、风险管理二、价格发现第五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特征一、交易规模庞大二、交易品种繁多第六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结构特征一、交易结构:场外交易占主体二、区域结构:发达国家占主导,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三、参与者结构:机构投资者是主体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理论必要性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风险一、信用风险二、市场风险三、操作风险四、流动性风险五、法律风险六、金融衍生品各种风险间的相互关系七、金融衍生品风险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性一、杠杆性、虚拟性、集中性和零和博弈特征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第四节 国际金融发展趋势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二、金融全球化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现实必要性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从次级贷到次级债一、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二、次级债券链条三、债务抵押债券(CD0)第三节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探究一、产品设计理念基础虚无二、产品创新过度三、参与主体投机欺诈行为……第五章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新进展:《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第六章 《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金融衍生品监管漏洞原原因分析第七章 金融衍生品监管框架设计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附录
章节摘录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跨国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掌握着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①这些大型金融机构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先进的设备与资讯系统,以及在资本市场上长年经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它们不易被交易对手的欺诈和市场上的虚假消息所蒙蔽,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创新过快、许多产品设计过于复杂,即使是这类机构也不能完全规避市场中的欺诈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些工业和贸易企业为了规避由此带来的汇率、利率等风险,也纷纷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虽然它们的市场交易份额不是很大,但绝对数额非常惊人。这部分企业由于在相关知识与信息上处于劣势,相对容易被交易对手蒙骗,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这类企业因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而出现巨额损失,影响将更大,因为其打击的是实体经济。 在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由于信息的不透明、监管的缺位,掌握信息与资金优势的交易者更容易通过散布虚假消息和制造市场假象来蒙骗对手。 对于因为信息不完全导致交易者之间的契约不完全,市场能够自发地生成某些缓解机制,声誉机制就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上一种很重要的协调机制(尤其是在场外交易中)。据美国有关机构的调查,在场外交易中,要求1年期以内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对手最低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的比例为87010,其中35010要求在AA级以上,而对于期限超过一年的交易,则有60%要求对手的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对交易对手信用级别的要求不仅可以减少信用风险,还可以有效地将部分恶意投机者排除在市场之外。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复杂,而且场外交易中有近一半的金融衍生品都是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做的,这样一来,对于什么样的定价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定价具有欺诈的成分,不仅交易者和相关的评级机构不清楚,就连专业机构也无法判定。结果,市场就很难对交易者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表现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如何在追求“自由交易”的场外交易中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易机制是目前各国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之一。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