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金融 作者:李文泓 页数:262
内容概要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研究》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情况,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原因,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框架,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梳理了宏观审慎框架的主要内容。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研究》主要研究时间维度上的宏观审慎监管即逆周期政策工具。作者通过分析资本监管和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的顺周期效应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逆周期政策框架,并在对我国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及逆周期资本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的逆周期政策框架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李文泓,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硕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曾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稳定学院借调工作。现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组、宏观变量(逆周期资本)工作组和《有效银行业监管核心原则》修订工作组成员,银监会金融稳定与核心原则评估工作组、国际新监管标准规划实施工作组、新资本协议项目研究和规划项目组等工作组项目负责人,牵头制定多项银行业监管法规指引,主持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在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二节 文献综述一、关于金融体系内在顺周期性的研究二、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关于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研究三、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关于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研究四、国内的研究进展情况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一、研究方法二、逻辑架构第二章 宏观审慎监管第一节 宏观审慎监管概念提出的背景与原因一、低通胀和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尚不足以保障金融稳定二、保障单家机构的稳健经营不足以防范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三、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与金融危机的破坏性迫切要求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四、危机后国际与国家层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努力第二节 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定位与目标一、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二、国际上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几点共识第三节 宏观审慎监管与逆周期政策第三章 金融体系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制第一节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一、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形成机制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一个理论模型三、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实证研究第二节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的顺周期性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的顺周期效应形成机制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的顺周期性:实证研究第三节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一、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效应形成机制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实证研究第四章 逆周期政策工具——资本监管第一节 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一、缓解最低资本要求顺周期性与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二、缓解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三、缓解交易账户/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第二节 留存资本缓冲一、留存资本缓冲及其逆周期作用二、留存资本缓冲框架第三节 逆周期资本缓冲一、逆周期资本缓冲:思路与框架二、关于逆周期资本缓冲挂钩变量的实证研究三、巴寨尔委员会提出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第五章 逆周期政策工具——会计准则第一节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一、缓解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性的总体思路二、国际会计标准制定机构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三、案例分析:西班牙的动态拨备制度……第六章 其他逆周期政策工具第七章 我国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和逆周期政策探索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章节摘录
目前,在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总体协调和指导下,银行领域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主要是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组织研究,保险领域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则是由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在组织研究。各国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研究与开发,并根据本国国情决定是否及如何具体实施。因此,建议我国也将重点放在逆周期等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方面,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的政策研究和制定过程,提出既能维护我国利益又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同时,应根据我国国情,积极研究相关国际规则在我国具体实施的制度和办法,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我国银行业的逆周期监管政策机制应当包括:一是逆周期的资本和拨备机制,在经济上行周期多提资本和拨备,以应对经济下行时期弥补损失的需要;二是恰当设计、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缓解其顺周期性;三是以杠杆率作为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有效控制经济上行时期金融体系的信用扩张规模;四是完善逆周期信贷政策,特别是不断积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贷款成数、贷款收入比等政策实施经验,通过随经济周期适当调整信贷政策防范系统性风险;五是有效运用压力测试,评估外部环境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和影响。在运用上述逆周期政策工具时,需要结合运用规则和相机抉择,恰当把握政策措施的时机和力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