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9-01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北京金融评论》编辑部 编 页数:220
内容概要
《北京金融评论(2010年第3辑)》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快形成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科学规范和发展车险市场的政策选择、建设集中操作管理平台 突出信贷审批工作重点,全面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在北京地区开展反向抵押贷款的业务研究及方案建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等。
书籍目录
特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快形成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科学规范和发展车险市场的政策选择银行论坛建设集中操作管理平台 突出信贷审批工作重点,全面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在北京地区开展反向抵押贷款的业务研究及方案建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思考科学把握经济周期强化银行风险管理分析研究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利率定价行为初探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信贷投放与现金投放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市数据资料北京市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担保创新典型案例破解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难题的思考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建议欧元困境:成因及启示次贷危机中美国商业银行破产原因分析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浅析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率的重要意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批量处理方法研究对推进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展望企业年金在解决已退休职工待遇中的作用风险防范从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的会计处理差异看银行信贷审查的主要关注点可转让信用证业务中转让行风险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商业银行外汇理财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浅谈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中的反洗钱工作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剖析及治理对策关于在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诉请解除合同的要件探讨
章节摘录
建设集中操作管理平台突出信贷审批工作重点全面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近些年,商业银行在大客户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脱媒”趋势也很明显,中小企业信贷的优势日益突出。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受到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成为商业银行开展差异化服务和竞争的有效手段。但是,中小企业信贷历来都是一个难题,特别是新兴市场的法律环境和信用环境都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要提升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保持这项业务的领先优势,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与之配套,且具有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体系。 、供应链金融采取了全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分工的结果。在社会化大分工背景下,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这些环节需要由不同企业分别完成。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某家特定企业来说,它将原料需求通过订单传递给上游企业,上游企业的产品供应给这家特定企业,该企业的采购资金再反向支付回上游企业,由此就形成了供应链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同时,随着企业间交易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被分配到不同企业中,供应链的组织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在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方面对上下游企业要求苛刻,而上下游配套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供应链金融是从银行传统的中小企业信贷逐步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对外部融资需求强烈,更容易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最初,国内商业银行采取存货质押融资形式开展中小企业信贷,称为货押融资;随着信贷技术的进步,预付账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技术出现,并被组合应用于中小企业信贷,由此产生了贸易融资。贸易融资与货押融资的主要差别,在于信贷技术的丰富及其组合应用。但它们在业务发展模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把关注中小企业本身作为切人点。对银行来说,虽然这种模式便于快速建立信贷关系,但单个借款人可以承受的贷款数量少,难以有效扩大贷款规模。同时,银行对整个供应链了解程度有限,还是很难解决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等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 经历了货押融资、贸易融资的演变过程,供应链金融虽然继承了存货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主要的信贷技术,但却采取了与货押融资和贸易融资完全不同的业务拓展模式。对于货押融资和贸易融资,银行发展的是供应链上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本身的信贷业务。供应链金融强调以供应链上的大型核心企业为中心,发展与其同属一条供应链的众多中小企业客户的授信业务。这样,银行既可以寻找到更多客户、快速扩大贷款业务规模,又可以充分利用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其他企业提供的交易信息,调查和评价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对于大型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有效地增加了上下游企业的供应或销售能力,促进了供应链的资金周转。因此,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业务模式。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