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陈雨露,马勇 著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前言
新中国刚刚度过了60华诞,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30年征程。其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堪称波澜壮阔、凯歌行进,然而,尽管场景时有变化,热点不断翻新,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作为发展的主线,却未有稍改。无论是作为改革起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创举,还是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抑或是20世纪90年代以千万为量级的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乃至世纪之交新时代条件下的城乡一体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不胜枚举,并且一次又一次地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毫无疑问,农村发展,农民和农业问题,在整个中国经济社会改革进程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和极端重要的意义。 然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固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却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的改革起步于农村,并从农村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在“工业化主导、城市化先行”的改革思维下,农村的资源却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农业的剩余也一直源源不断地流人工业发展的巨流之中,以至于当我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发展道路为世人瞩目并被奉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学习楷模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却依然严峻。这种发展路径或许有某种规律性,但它已构成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却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农村经济得不到较快发展,将最终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中国农村金融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出发,以一种动态和发展的方法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农户、国家、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结构性视角,对中国农村金融的现实问题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分析。这一分析恢复了经济理性在农户经济行为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纳入了中国长期沿袭的历史积淀因子和农村社会转型的当代背景,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基本框架对全面理解中国的农村金融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洞见。
作者简介
陈雨露,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学术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总论1 中国农村金融困境的形成:历史与现实 1.1 二元经济下的中国农村:一个宏观背景 1.2 二元经济下的城乡资源配置:被压抑的农村金融 1.3 二元经济的调整与演进:结构转型与金融支持 专栏1—1 偏向城市的政策及平衡政策的误区 本章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2 中国农村金融中的农户行为 2.1 农户的融资需求与决策 2.1.1 中国农户金融需求的基本特征 2.1.2 农户金融需求的层次分类 2.1.3 农户的融资偏好与影响因素 2.1.4 当前中国农户的金融需求是不是有效需求? 2.2 农户的信贷行为和投资偏好 2.2.1 农户的信贷行为和投资偏好:理论基础 2.2.2 农户的信贷行为和投资偏好:实证分析 2.2.3 结论性评价 2.3 农户的正规信贷:争论与评价 2.3.1 农户与正规信贷:争论与方法 2.3.2 关于国家效用的讨论……3 中国农村金融中的农贷市场 4 中国农村金融中的政府与金融机构5 破题中国农村金融:农户转型与金融布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水平的系数显著性,这一方面说明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的低效、增加非农生产的高收益依然是农户增加其信用和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也表明信用社在核定农户贷款额度时有支持非农业生产贷款的倾向。 (3)农户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对其收入水平有显著影响:选择贷款的农户的收入水平高于选择不贷款的农户的收入水平;从信用社获得较高授信额度的农户的收入水平高于那些只从信用社获得较低授信额度的农户的收入水平。此外,我们通过实证分析还发现,当农户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关系资源(社会关系资本)时,其收入水平往往更高,这意味着,农户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现实的收入增加——换言之,逐渐摆脱“圈层结构”的制约、扩大农户的关系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农户信用和增加农民收入。 (4)农户所处的区域经济环境的好坏(包括总体经济发展程度、商业物贸的发达程度、交易的便利程度以及农户的市场化意识等),不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而且影响金融机构(信用社)对农户的实际信贷供给。此外,在经济环境较好的区域,农户的收入水平也普遍较高。这说明,整体区域经济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增加农户信用和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此外,我们的省际实证分析还表明,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并以此促进农户增收和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改善金融设施和制度基础建设,纠正当前过于偏向城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并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得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方式从单纯的“规模驱动型”转为以经济效率和质量为导向。 综合上述结果,如果我们把低收入农户向高收入农户的演变看做是一个连续性的变迁过程,那么,在这种转化过程中,资本机制的作用是明显的:既有和潜在的资本水平不仅决定着农户的信贷需求,还现实地决定着农户实际获得信贷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而农户的信贷需求和实际获得信贷的水平又最终会对农户的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于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循环递进的资本形成机制:“现实的资本水平一信贷需求和供给潜在的资本水平增加,进一步的信贷需求和供给……”正是在这一个“自我实现”和“自我强化”的资本增进机制中,农户类型的转化得以实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