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美)奥博斯弗尔德,罗格夫 著,刘红忠 等译 页数:697
Tag标签:无
前言
对于本书的中文版即将出版,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当开始本书写作的时候,我们期望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提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在此之前,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仅仅包括一些旨在解释特定经济问题的模型,而这些模型之间有时彼此是矛盾的。近来关于开放经济的研究文献提出并发展了能够同时解释大量重要宏观经济问题(例如,动态调整问题、名义刚性问题和风险问题)的模型,这些模型与我们建立统一分析框架的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希望将国际宏观经济学的最新模型介绍给中国现在和未来的众多杰出经济学家们。在许多内生性增长模型中,纯粹反映经济活动数量的规模效应确实可以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这种效应通常表现为人力资本积累和使用的外生性。类似地,我们希望中国经济学家与其他国家的学者和经济界人士的交流,能够促进经济学研究的更快发展。经济学发展的成果并非仅仅具有理论价值。在中国向市场经济导向转变的过程中,书中的有关经验和教训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将来可能加大汇率浮动的弹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密切中国与其他国家以贸易为基础的宏观经济联系,与此同时也将推动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资本账户可能越来越开放。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表明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是非常及时的。对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一个主要参与者的中国而言,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相信本书的内容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是非常有价值的。
内容概要
本书自1996年由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已成为美国许多一流大学国际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研究生课程的主要教材或重要参考书。本收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微观基础的跨期均衡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当中,并成为国际宏观经济学一种全新的主流分析方法,标志者新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时代的开始。 该书可以作为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金融理论研究者的参考读物,对干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研究生的教学,推动我国国际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理论和政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莫瑞斯·奥博斯特弗尔德(Maurice Obstfeld)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lass of 1958经济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特邀研究员、美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EPR)研究员和美国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会员,并且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欧盟委员会和多国中央银行的顾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之前,他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是他和罗格夫近年来的一本著作。他还和克鲁格曼(Krngman)合著了《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这本书已经是第四版,并已经被译成西班牙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中文、波兰文、俄文等不同语种出版)。
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198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的Charles-Robertson国际事务讲座教授,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罗格夫长期担任IMF经济学家,并在联邦储备银行理事会任职。2001年8月以来,任IMF研究部经济顾问和主任。罗格夫出版了大量关于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方面(包括汇率、国际债务问题、国际货币政策等)的论文和著作。
书籍目录
前言概述1 跨期贸易与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1.1小国两期禀赋经济模型(A Small Two-Pel40dEndowmentEconomy) 应用:公元前两千年的平滑消费问题 1.2投资的作用 专栏1.1名义经常项目与真实经常项目 1.3两地区的世界经济模型(A Two-Region World Economy) 应用:战争与经常项目 应用:20世纪80年代的投资生产率与世界实际利率 1.4对国际借贷征税 1.5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应用:能源价格、全球储蓄和实际利率 附录1A稳定性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 习题2 小国开放经济的动态分析 2.1多期小国模型 应用:什么时候一国会破产? 2.2经常项目的动态分析 专栏2.11923年日本地震 2.3经常项目随机模型 应用:迪顿悖论(Deaton's Paradox) 应用:生产力冲击对投资和经常项目的相对影响 2.4耐用消费品和经常项目 2.5公司:劳动力市场和投资 附录2A生产力增长趋势、储蓄和投资:一个具体例子 附录2B投机性资产价格泡沫、庞氏骗局和横截条件 习题3 生命周期、税收政策与经常项目 3.1无迭代时的政府预算政策 3.2迭代模型中的政府预算赤字 专栏3.1代际核算(Generational Accounting) 应用:政府预算赤字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吗? 应用:迭代模型和欧拉方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3.3产出变动、人口结构和生命周期 应用:储蓄与产出增长相关吗? 3.4投资和产出增长 应用:Feldstein和Horioka储蓄一投资之谜 3.5贸易的总收益和代际间收益 3.6公共债务和世界利率 应用:1970年以来的政府债务和国际利率 3.7迭代模型与代表性消费者模型的综合 附录3A动态无效性 习题4 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 4.1国际价格水平和实际汇率 4.2资本流动条件下的非贸易品价格 专栏4.1对一价定律的实证检验 应用:部门之间的生产率差异和工业国非贸易品的 相对价格 应用:生产率增长与实际汇率 4.3长期消费与生产 4.4消费的动态调整、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 4.5动态李嘉图模型中的贸易条件 专栏4.2工业国的转移效应 附录4A再论内生性劳动力供给 附录4B高成本的资本流动与短期的相对价格调整 习题5 不确定性和国际金融市场 5.1跨自然随机状态的交易:小国案例 专栏5.1伦敦劳埃德商船协会和有风险的客户市场 5.2全球模型 应用:比较国际消费和产出相关性 专栏5.2市场在各国内部比在各国之间 更为完全吗? 5.3国际投资组合的多样化 应用:国际投资组合多样化和国内偏好之谜 5.4资产定价 应用:超长期的股票溢价之谜 应用:与GDP相关联的证券及对Vm的估计 5.5非贸易品的作用 应用:非贸易性与国际消费的相关性 应用:国际风险分担的利益究竟有多大? 5.6代内风险分担模型 专栏5.3对基于同龄群体消费偏离的 完全市场的检验 附录5A时问跨度(Spanning)与完全性 附录5B比较优势、经常项目和资产购买总额: 一个简单例子 附录5c无限时间条件下的完全市场模型¨ 附录5D当期债券交易和动态一致性 习题6 国际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6.1国家风险 专栏6.1主权豁免与债权人制裁 应用:无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应用:违约记录如何影响违约国借款条件? 6.2国家风险与投资 应用:债务回购实践 6.3存在隐藏信息条件下的风险分担模型 6.4国际借贷中的道德风险 应用:融资约束与投资 附录6A重建国家债务偿还模型 附录6B违约风险和储蓄条件下的风险分担模型 习题7 全球的经济联系与经济增长 7.1新古典增长模型 专栏7.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资本产出比率 7.2国际间生产率的收敛趋势 应用:对1870~1979年生产率是否收敛的研究:Baumol-De Long-Romer的辩论 应用:公共资本积累与收敛 7.3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 应用:在高速增长的东亚地区,资本流动是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原因吗? 应用: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 7.4随机性新古典增长模型 附录7A连续时问增长模型是离散时间增长模型的极限形式 附录7B简单两期随机迭代模型 习题8 弹性价格下的货币和汇率 8.1对货币属性的假设 8.2Cagan的货币和价格模型 专栏8.1铸币税有多重要? 8.3个人效用最大化下的货币汇率模型 应用:对投机泡沫的检验 8.4名义汇率制度 专栏8.2不断增长的境外美元使用 8.5汇率目标区(Target Zones for Exchange Rates) 8.6对汇率目标区的投机性攻击 8.7具有名义资产的随机性全球一般均衡模型 附录8A两国预付现金模型 附录8B外汇干预机制 习题9 名义价格刚性:经验事实和基本开放经济模型 9.1国内商品价格黏性和汇率 9.2蒙代尔一弗莱明一多恩布什模型 9.3价格黏性汇率模型的实证证据 9.4汇率制度的选择 9.5货币政策可信度模型 应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通货膨胀 应用:开放度和通货膨胀 习题10 产出、汇率和经常项目的黏性价格模型 10.1国际货币政策传导的两国一般均衡模型 专栏10.1更多关于黏性价格的实证证据 专栏10.2经济周期中不完全竞争的作用 10.2不完全竞争和预先确定非贸易品价格:超调模型的修正 应用:财富效应与实际汇率 10.3政府支出和生产率冲击 10.4名义工资刚性 应用:市场定价和汇率转递 习题第2章 补充 补充A跨期最优化方法 补充B跨期非累加偏好模型 补充C求解线性差分方程第5章 补充 补充A多期投资组合选择第8章补充 补充A连续时间最大化和最大值原则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国际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学科。例如,美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逆差与日本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的长期影响是什么?政府的预算赤字如何影响利率、贸易收支和汇率?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一体化是否影响各国的商业周期,是否影响商业周期的国际传递?投资者心理的突然变化,如何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影响各国经济的表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实行单一货币的影响是什么?按照人均收入的指标,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是否存在收敛的趋势?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什么?这是一些政策制定者、企业人士和学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国际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课题成为世界范围内金融类媒体报道的焦点。本书为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通用的方法。我们认为这个框架在理论和政策应用两个方面都是有价值的。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中,国际资本市场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国家之间通过借贷活动,进行着消费品的跨期交易。这种跨期的分析方法可以解释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原因。此外,跨期分析方法还揭示了各国动态的产出波动与跨期贸易之间的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产出相关的消费水平与贸易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并不认为利用跨期分析法可以回答和解释前面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是,跨期分析方法为我们思考上述所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首先,介绍一下本书的章节安排以及相关的专题(详见本书的目录)。在第1章至第7章的专题研究中,不考虑货币因素。在第1章至第7章研究的基础上,第8章至第10章在模型中引入了货币因素。
后记
2002年10月本书(中文版第一版)出版至今,已有8年时间。作为读者和译者,一直有两大遗憾。其一,该书(英文版第一版)1996年出版以来,其英文版的第二版一直未能面世;其二,中文版第一版存在着诸多错误和纰漏。如今,中国金融出版社再次从MIT出版社购买了本书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版版权,虽然仍怀遗憾,但是在中文版(第二版)出版之际,纠正错谬、拾遗补阙,也是一件幸事。本书第一版翻译的分工:刘红忠(中文版前言、前言、概述、第6、7章)、李心丹、刘红忠(第l、3、4章),张卫东(第2、5章)、郦彬(第8章)、陆前进(第9、10章)。熊庆东承担了本书第二和第五章中公式和图表的录入工作。郦彬、黄庆和林晓凤翻译了本书第2、5、8章的附录。第一版的校译由刘红忠负责,陆前进和郦彬参加了初稿部分章节的校译工作。此外,熊庆东、刘埸、吴小芳、杨芳、李栋梁等参加了本书第一版校样的部分校对工作。近年来,我校从事国际金融教学和科研的几位同事和博士研究生自发组织了“国际金融工作室”。在每周一次的活动中,除了研读经典文献,也不乏交流各自的工作论文。参与本书中文版第二版整理和翻译的人员,大多是“国际金融工作室”的成员,即刘沁清博士(第1、2章及第2章附录),张卫平博士(第3、8、10章及第8章附录),李天栋博士(第4、9章),许友传博士(第5章及第5章附录),徐明东博士(第6、7章)。除了对正文内容的修订之外,为了更加忠实于原作,本书中文版第二版的书名由原来的《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改为《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
编辑推荐
《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试图建立一个能够用于分析国际宏观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统一的框架体系,为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全书共10章。1-7章,不考虑货币因素,从跨期贸易与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讲起,动态分析了小国开放经济,研究了生命周期、税收政策与经常项目,并分析了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不确定性和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及全球的经济联系与经济增长。8-10章,引入货币因素,研究了弹性价格下的货币和汇率,名义价格刚性,以及产出、汇率和经常项目的黏性价格模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