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贷款的形成与治理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姜建清,魏国雄 著  页数:328  

内容概要

透过“常青藤”贷款这一微观现象,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对银行制度选择的影响。通过研究“常青藤”贷款这一典型现象,将有助于我们以一种系统性思维来审视微观层面的银行信贷经营行为、中观层面的国有银行制度选择与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取向之间的一致性和逻辑关系,同时还可以指导我们从“以史为鉴”的哲学观点当中寻求中国银行业角逐全球金融竞争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本书对于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学术工作者、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者和那些希望了解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历程的读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常青藤”贷款形成机理分析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变迁与银行制度选择    一、决定银行制度的几个关键变量    二、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金融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型与资金配置制度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财政统管模式    二、经济体制转型与银行统管模式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资金配置模式 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软预算约束    一、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    二、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    三、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软预彝约束    四、中国国有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形成机理 第四节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逻辑    一、流动资金贷款的经济本质    二、“常青藤”贷款的形成逻辑第二章 “常青藤”贷款的历史渊源(1949—1984年)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统管资金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银行职能  三、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四、资金供给制的弊端 第二节 国营企业体制转型开始    一、改革初期国民经济呈现新变化    二、国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转型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    一、“利改税”改革    二、中央与地方分配制度改革    三、财政收支的变化 第四节 银行统管资金体制的确立    一、银行“统管”资金体制出台的背景    二、银行统管资金体制的确立 第五节“常青藤”贷款的雏形    一、贷款对财政资金的替代    二、流动资金贷款开始沉淀第三章 “嘴青藤”贷款的形成(1985—1994年)   第一节 工商银行统管流动资金    一、工商银行统管流动资金    二、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体制的成效 第二节 国营企业亏损问题显现    一、分配体制改革与财政收支的变动    二、国营企业亏损日益显现  ……第四章  “常青藤”贷款风险的暴露(1995—2000年)第五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背景、难点与战略第六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实施(一)第七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实施(二)第八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评价与展望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表图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常青藤”贷款形成机理分析  所谓“常青藤”贷款,是指对那些到期后不能偿付本金,通过发放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方式,使得原贷款生命周期得以反复延续的一种形象比喻。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为了缓解国有企业的资金压力,国有银行曾频繁采取借新还旧、还旧借新等期限处理方式将最初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期限不断延长,由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常青藤”贷款。“常青藤”贷款的存在,意味着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特殊的信贷资金长期让渡机制,并导致这些信贷资金不断沉淀下来,成为企业铺底性质的“资本化”借款。  以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来看,这显然是一种“悖理”现象,它违背了贷款的本质特征和信贷业务的基本经营原则。但这种“悖理”的贷款期限处理模式长期伴随国有银行的事实,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对国有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方面,国有银行制度有效地解决了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本形成面临的资金供给约束,弥补了因财政途径对企业资本形成总额的供给不足而致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并在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确保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安排是以延缓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为代价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改革和发展的,导致了国有银行不能按照市场原则及风险规避原则进行信贷运作,因而政策性不良贷款和经营性不良贷款也由此混合共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与治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