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杨如彦 编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了组织和促进中国金融工具及其创新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合作组织了一个学术委员会,我觉得很有意义,金融工具创新是虚拟经济领域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有针对性地研究总结中国金融市场的实践经验,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对于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指导今后的金融实践,和发展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充分地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孟辉男,1975年生于安徽宿县,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攻读博士学位,长期关注金融市场投资理论和产品创新研究,参与全国和省部级课题数项,与人合著《可转换债券及其绩效评价》,并在《金融研究》、《证券市场导报》和《改革》等经济、金融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有论文获得中国金融学会2001-2002优秀论文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流动性管理背景下的金融创新:结构和线索  第一节  流动性过剩: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流动性管理背景下的金融产品创新  第三节  未来创新的方向第二章  2006年国债市场创新报告  第一节  2006年国债市场回顾  第二节  2006年国债市场创新第三章  2006年信托产品创新报告  第一节  2006年信托投资公司发展整体概述  第二节  2006年信托产品创新背景  第三节  2006年信托产品创新分析第四章  2006年企业年金创新报告  第一节  2006年企业年金市场回顾  第二节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现状  第三节  各类企业年金参与机构的产品创新准备  第四节  未来展望第五章  2006年股权工具创新报告  第一节  2006年股权工具创新的大背景  第二节  股改中的股权工具创新  第三节  后股权分置过渡期的股权工具创新  第四节  2007年股权工具创新的展望第六章  日益深化的非主权债券创新  第一节  2006年非主权债券市场发展及背景分析  第二节  非主权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分析  第三节  未来产品创新的展望第七章  2006年银行业产品创新报告  第一节  银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概览  第二节  银行业产品创新动因分析  第三节  2006年银行业产品创新分析——资产业务创新  第四节  2006年银行业产品创新分析——负债业务创新  第五节  2006年银行业产品创新分析——中间业务创新  第六节  2007年银行业产品创新展望第八章  2006年基金市场创新报告  第一节  回顾与概述  第二节  2006年基金收益特征回顾  第三节  2006年基金行为特征回顾  第四节  2006年基金市场创新回顾  第五节  2007年基金市场创新展望第九章  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创新报告  第一节  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概述  第二节  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创新  第三节  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创新的评价与分析  第四节  2007年中国保险市场创新展望第十章  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创新报告  第一节  2006年期货市场回顾  第二节  2006年期货市场创新  第三节  跨商品套利机会分析  第四节  2007年中国期货市场创新展望第十一章  农村金融体系变革及工具创新  第一节  农村非正规金融交易机制及工具创新回顾  第二节  农村竞争性金融市场:市场准入放宽  第三节  2006年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工具创新回顾  第四节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工具创新绩效评价  第五节  农村金融工具创新展望

编辑推荐

  金融工具的研究是虚拟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当努力推进中国金融工具及其创新的研究。首先,研究金融工具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我认为,虚拟经济的基本研究方法应当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复杂科学(系统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方法,主要是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在金融工具的研究方面也应注意运用上述基本方法,同时还要运用数理金融学、行为金融学、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技术、复杂数据分析技术、计算机模拟、计算智能、数理逻辑等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7)》针对性地研究和总结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实践经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该书作为研究参考,应该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但不适合作为工具书。第一,没有时效性。今天已是2008年,书中所反映的“创新”是2006年的,时过境迁,说其“不旧”已经不错了。第二,过于概括。这是把当年(其实是前一年)的新玩意儿罗列一下,大致有个说明,缺乏实质性的评点或阐述,缺乏数据统计、缺乏理论、缺乏相应的指标说明。第三,应时、格式化。若看过前几年的报告,你可以看到,此书系列的最初一本或第二本,是花了理气、动了脑筋的,但以后,变成了八股,把格式搬来,旧瓶装新酒式的把当年的新名词代替一下过去的。对于这类书,我们都要小心点。因为往往花了不少的钱,其实只要看看其中的一两页,然后就没有用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