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焦秀萍 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焦秀萍 著 页数:212
前言
研究古人思想,品读古人书籍,不能只看古人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古人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针对什么样的情况而说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古人内在的思想逻辑,把握古人思想的实质。否则,只会存有争执不清的无谓争论,或是对古人思想做歪曲的理解,或是拘执于古人思想中的只言片语。 研究先秦儒墨道法各家,发现有一共同旨趣,即各家都在为国家的兴亡、政治的存兴和社会秩序的构建而著书立说、谏言立策。当是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周王朝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周礼遗丧,社会结构动荡不安,社会关系严重失调,社会冲突日益加剧,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维持人与人和国与国秩序的伦理关系已被打破,怎样解释面对的现状和怎样解决此种冲突就是摆在先秦诸子面前的理论问题。儒、墨、道、法不外乎是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流派。儒家力图以血亲人伦来淡化、美化、融化社会矛盾关系,建立以仁政和礼治教养天下的政治学说;道家企图超越时代,返归人的古朴本性来避免现实的争斗,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说;墨家则借“天志”“明鬼”的名义向统治者呼吁,建立兼爱、尚同的政治学说;而法家则建构了一套更能适应和满足现实需求的政治学说。在法家人物中,又以韩非子堪足代表其最高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以冷峻的视角,看到“不两立”的社会现状,最终须以“务力”的方式去解决。 不善言谈的韩非则以笔辩,文章写得洋洋洒洒,词锋犀利,论理透辟,气势不凡,他以理性和客观的视角对古代形势进行了分析,其对历史事实的观察比道家、儒家和墨家要客观,其具体实施一统天下的方案也比他们可行,特别是经秦始皇开创,汉代继承下来的中央集权制统治中国两千余年,更证明了韩非的过人之处,他不愧是法家乃至先秦思想家中的一位杰出的人物。如在政治上的“贱得议贵,下必坐上”思想和对法、术、势之间关系的深刻分析;主张法律上的因时革新,主张变法;在执法力度上,韩非坚持有功则必赏,有罪则必罚,不避亲贵的制度;在增强国力上,韩非主张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想要不受欺,只能先强大自己,抓根本,抓生产,靠实力说话。 韩非思想的独到之处不仅超越古人,雄视当代,也胜过后人,品读《韩非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独特的理性智慧与现实情怀的思想家,浮现于历史的长河之上。他的许多见解如同一颗被湮埋于纷繁世界的明珠,当时光之流冲刷掉岁月的斑驳之后,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焦秀萍 2012年8月
内容概要
《唯法为大:和你一起读韩非子》研究古人思想,品读古人书籍,不能只看古人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古人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针对什么样的情况而说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古人內在的思想逻辑,把握古人思想的实质。否则,只会存有争执不清的无谓争论,或是对古人思想做歪曲的理解,或是拘执于古人思想中的只言片语。
书籍目录
引言 韩非与其书 关于《韩非子》一书的作者 学术渊源及学派 韩非的理想和使命 第一章矛盾与斗争——《韩非子》中的哲学思想 缘道循理,道法自然 人道贵为,实践参验 祸福相依,辩证关系 存而不亡,斗争使然 第二章变法易俗——《韩非子》中的社会历史观 批孔之复古,亦守株待兔 批孟之仁义,不可用于今 批苟“法后王”,思想不彻底 批墨之兼爱,否定君主权威 主倡“三世论”,变法易俗 第三章人性本恶——《韩非子》中的人性善恶 人性本恶。趋利避害 人生本性,自私自为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化私为公,法制立功 第四章法术势合一——《韩非子》中的政治构思 破旧立新,因时变法 权术之下,臣不可叛 权势必立,民听于威 第五章耕战赏罚——《韩非子》中的社会秩序 鼓励耕战,富国强兵 仁惠易亡,刑罚为爱 厚赏重罚,以重禁轻 第六章君贤国强——《韩非子》中的理想境界 为君贵道,道显各处 为臣须忠,无有二心 弱无外交,强靠自身 国富兵强,天下一统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如何让民众都将耕战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呢?如果顺着民众的意愿的话,每个人都趋乐避苦,农耕是辛苦的,战事是危险的,用什么办法让人们能够务于农耕,务于战事呢?靠仁惠吗?韩非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儒家仁义为什么会不适用于现在。 韩非说,一般人的感情,没有比父母爱子女的更深,但父母爱子女而家庭却未必能够和睦。即使是厚爱,子女哪能就一定不会出乱子呢?先王爱民,不会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爱子女的家庭尚且会出乱子,一般民众哪就一定被治理好而不出乱子呢?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德性、宣扬儒道,但天下喜爱他的仁爱思想、赞美他的道义学说从而给他效劳的门徒却只有七十个。可见崇尚仁爱的人很少,能够奉行道义的人也不多。鲁哀公是一个不高明的君主,他坐在朝廷里统治国家,国内的老百姓没有敢不服从的。老百姓总是屈服于权势的,权势也容易让人服从,所以孔子做了臣子,而哀公反做了国君。孔子并不是胸怀哀公的义,而是服从他的权势。所以根据义,孔子不会臣服于鲁哀公,然而凭借权势,哀公就可以让孔子臣服。现在有些学者劝说君主,不是让君主依仗必胜的权势,而是让君主致力于仁义就可以王天下,这就像要求君主必须做到像孔子那样,而把世上的普通民众当成了孔子的门徒,这是必定行不通的。 韩非还讲了个故事来说明对付民众不能用仁惠的办法,因为仁惠易亡。魏惠王曾问卜皮说:“你听说了我怎样的名声?”卜皮回答说:“我听说的是仁义慈爱。”魏惠王又很高兴地问:“像我这样会建立怎样的功业?”卜皮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像您这样的会灭亡。”魏惠王很是奇怪:“仁惠是行善,行善怎么会灭亡呢?”卜皮说:“仁义慈爱的人心软好施舍。心软,别人有过而不惩罚;好施舍,不等别人建功立业就给予奖赏。有过的不处置,无功的得到赏赐,你说你的国家能不灭亡吗?”韩非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儒家用仁义道德治理民众的结果。他说,只有法治,只有统一的律法、严厉的惩罚才能让民众俯首称臣。 韩非认为:“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父母、老乡、老师三番地教育他,他都不知悔改。直到地方官吏拿着官府的兵器,执行国家法律的命令,到处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感到恐惧,改变了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老乡的品德、老师的智慧都无法让这个孩子变好,必须等待官吏执行严厉的刑罚。
编辑推荐
《和你一起读国学经典•唯法为大:和你一起读》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